如何能讓學生們熱愛音樂、自信地歌唱呢?我認為,主要從興趣入手,幫助學生樹立唱歌的自信心。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其興趣。興趣與信心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自信的歌唱。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引導參與
音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通過語言描繪,圖像再現,音響渲染,扮演體會,設懸置疑等多種途徑,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二、借助游戲,寓教于樂
游戲是孩子表現生活、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他們常在游戲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音樂課如果只停留在讓學生被動地聽唱歌曲的層面,那必然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在游戲中學唱歌曲,如邊唱邊做開火車游戲,邊唱邊玩拍球游戲,邊唱邊做紅燈、綠燈游戲,這不僅能減輕學生唱歌時的心理壓力,而且能體驗唱歌的樂趣。
三、開展競賽,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好勝心、榮譽感、表現欲特強,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音樂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競賽活動既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較量,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挑戰;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組之間的競爭。這些競賽或以獨唱、齊唱的形式進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開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編詞唱。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歌曲巧妙設計符合學生特征、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心底喜愛音樂,喜愛唱歌。
四、分層激勵,體驗成功
唱歌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具有靈活多樣性,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做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可以根據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愿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我們知道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對于一些有自信唱歌的學生,要求他們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對于一些對獨立唱歌感到緊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齊唱歌曲;而對于一些對自己沒有信心、懼怕唱歌的學生則只要求他們唱準歌曲的節奏和音高。不同的學生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會逐步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評析。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唱歌潛能,使部分學困生和沒有信心者減少對唱歌的恐懼,樹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另外,以情感為依托,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度。在教學活動中,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可以說情感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它具有引發、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是啊,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自信扎根于學生的心靈。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