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小組取得了成功,個人才能成功。而在具體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發現,只有積極做到合理分組、規范合作制度、科學評價,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減少低效教學行為。在學習實踐中,我們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就物理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由于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流與合作學習的契機。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所以老師可根據全班學生的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方面的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家庭經濟、社會背景和性格、脾氣等的差異,進行分組。分組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通過這樣的分組,等分為若干個小組,每一小組中需挑選一位學習能力、組織能力較強,有責任心,又樂于助人的學生當小組長。小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全組成員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方法,各個成員角色都應有合理的分工,各個成員角色都應有明確的任務。合作小組不是純粹的交友小組或娛樂小組,而是合作的一個團隊,同學間在學會和諧相處,積極完成組內任務的同時,在合作過程中要關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主動接近他們,爭取共同的進步。讓學生在合作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展現自我,讓學習優良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獲得提升,讓學習困難的學生能獲得自信。同時,小組成員的角色應該定期相互輪換,使每一個學生對小給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夠勝任,而且要明白,每一個角色在小組合作中都是缺一不可的。這不僅讓學生產生新鮮感,而且提高了學生合作的樂趣,也改變了以前由能力強的學生包辦的習慣,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一個發展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做到了探究,并能充分合作。
二、合作學習的內容選取和目標確定要合適,要提供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材料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中不同章節的教學目標設計和內容形式的組織是不同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使每一個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有些教學內容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用講授的方法完全可以講清楚,有的教師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組織學生討論、探究。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經濟的,有的教師為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不顧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問題都拿來小組合作,導致問題過于簡單,小組合作只是作為形式表現出來。只是為了使教學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完成教師對教學的設計(以教師為中心)。這種小組討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教師備課時要分析內容的性質、難度,看是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同時合作學習選取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可評估性等特點。同時教師選擇了所要合作探究的內容后,還要幫助學生尋找、搜索和利用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進行合作探究,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幫助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氣氛?;顒忧耙獙π〗M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對小組成員的發言做好記錄,這樣就使學習小組在活動中始終在教師的掌握和調控中,突出了實效性。如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物體的質量和密度、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物體動能影響的因素、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測定等等。選取合適的內容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解決具體問題,實現有效的發展。
三、教師要及時合理地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的評價觀與傳統教學也有很大不同。傳統的教學評價強調的是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