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實踐性相當強的自然學科,而初中化學對學生又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為了能順利地實施新課程,筆者通過對新課程的理解,覺得解決以下三個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轉變教師角色,提高教師素質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轉變,盡快走進新課程。
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了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總而言之,教師角色的轉變才能使新課程的實施具備物質前提。
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和目標
今天我們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
自主學習(意義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
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
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則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接受學習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
三、教學評價觀念更新是影響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的重要因素
新的化學課程在學習內容、形式方面的實質性改變,意味著要重新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來服務于新的標準和目標。
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對學生本人而言,其所思所做,能有新的意義,新的質,那么他就是進行了創新。如筆者的一個學生在學習簡易洗氣裝置后,聯想到用它可以進行三類氣體的收集裝置,聯想到可以用作貯存不易溶的氣體,這本來是早已被發現的知識,但基于他的既有經驗來說,這是新的,他實際上就是進行了創新活動。
學生錯誤的評價: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學生獲得的東西,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取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會犯不少的錯誤。我們應如何看待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又如何對此進行合理的評價?比如我在進行有關氫氣的制取方法的教學時,學生注意到鋅粒和稀硫酸一接觸就產生氫氣,幾位學生在課后討論后跑到我跟前,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們的看法:氫氣是最理想的無污染燃料,但用水做原料制取,會浪費電力資源,同時反應速度很慢,故改用鋅粒和稀硫酸來大量制取,既快又方便,與此同時,他們又展示了精心設計的從生產到管道輸送等的設計圖樣……在這里顯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他們光是著眼于氫氣的易于制取,卻沒有考慮原材料的來源與價格,氣體的貯存與運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出錯了,但他們的錯誤中包含著正確與靈氣──他們重視環保,關注資源,勇于創新。因此,在我看來,這是他們“高水平的錯”,對這樣的錯應給予高度的評價。當然,我們并不是鼓勵學生故意造成錯誤,而是要重視尋找錯誤過程中的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接納學生出錯,我們對其錯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正確思想要高度評價,這將促使他們繼續探索,從而促使其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能獲得真知,獲得最寶貴的知識和技能。
現有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觀念對人才的培養存在種種制約,新課程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往教育的弊端,但是若不轉變教師的課堂角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育評價機制,新課程的實施永遠只是一個美好的設想。
(作者單位 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