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本文提出了應從激發興趣著手,分別論述了創新教學內容,設置疑問,游戲競賽等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激發;興趣;積極性;培養
積極心態是由人的內部需要或外部的刺激誘因與條件相結合而產生的心理傾向性。興趣是個體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體育運動興趣是指一個人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傾向和對體育信息優先關注的傾向。可以看出興趣是一個人產生積極行動達到預定目標的前提。郭沫若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對于學生,要促使他們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培養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并在體育學習中養成獨立思考、創造的能力,就應該從培養、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著手。
一、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素質教育思想的新要求,可以發現傳統的體育教學,存在三個方面的認識誤區:
1.“知識(技術)中心主義”的教學思想
教師致力于傳授現成的、系統的知識(技術),而忽視對新的、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的介紹和教授,教學內容陳舊、呆板,缺少活力,缺乏創造力,使得學生對體育有興趣但不喜歡上體育課。
2.“教師中心主義”的教學思想
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宰,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處于被支配、被灌輸、被教育的地位;教學過程是教師演繹知識的過程,而非學生理解、認知知識的過程。教師只注重課堂能講多少,而忽視了學生能學多少、學會了多少、能運用多少。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端正,自然學生就沒有學習興趣。
3.“考試中心主義”的教學思想
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分數決定學生的好或差。分數高的就是好學生,分數低的學生即使有明確進步或自己學會了老師沒有講授的知識,也可能被老師認為是差生進而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重在優化過程而不完全在于結果,即主要不著眼于學什么內容,而是怎樣學習消化、理解并運用這些知識,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二、培養積極心態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法
1.創新教學內容,變換練習方法
“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我國當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其中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引人注目,并已成為教育界內外關注的熱點。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主要以個人知識的積累、應用、整合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為標準。實踐證明,只有有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的教師,才能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教師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的角度,鼓勵學生探索;只有教師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全面、正確的師德觀和責任感,而不能僅僅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求異性和發散性思維,去探求未知,開拓未來。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人生觀也由維持生存向追求發展進而追求享受轉化。學生從上體育課開始就是跑、跳、投,教材上方法可能變化不大,只是難度在不斷地提高。久之就讓學生感到上體育課太苦、太累,沒有讓他們體驗到快樂,也就無法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要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就應該不斷地給學生新的、有趣的系統性知識,從而提高興趣。教師在教學時,如果總是按示范—講解—練習的普遍模式進行,就顯得呆板、單調、乏味。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推鉛球教學中,傳統的方法教師可能先叫學生模仿老師怎么做,然后再安排他們進行練習。這樣練習的積極性可能就不怎么高,效果也不會好。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后,積極性和效果就不一樣了,先讓學生進行打靶游戲,方法不定。由于鉛球有一定重量,要投擲一定的距離而且要打到靶心,只有推的方法易做到,老師找一位動作較好的同學來表演,然后叫其他同學采用他們的方法試試,最后老師再進行指導。這樣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2.以積極的正面評價為主
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在學習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就不一樣。老師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或提高,我們都應予以鼓勵和表揚。科學發現,工作成績=能力×動機激發過程。由此可見,在能力相同的條件下,工作成績的大小,取決于受激勵程度的高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賞的肯定更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當學生看到自己堅持練習的實效,受到老師的稱贊和同學的羨慕,其心情定會高興無比,滲透在其中的體育運動興趣便會油然而生。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一些體育表演,如“NBA”的扣籃、體育舞蹈、滑冰等。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給學生表演一些自己比較拿手的或學生認為比較難的項目。讓學生感受運動的魅力,激發他們去參加運動的興趣。
3.因材施教,補“短”揚“長”
學生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性格和素質存在一定差異,但在體育教學中針對的主要是大多數學生,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就需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有的同學可能體操、武術較好,長跑、籃球不行,有的同學恰好與他們相反。籃球好的同學在教學中可能覺得老師的技術太簡單,不夠味,然而差的學生可能還覺得難度太大,老師應該注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去幫助、鼓勵差的同學。在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差生自身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等確定鍛煉的目標,選擇鍛煉內容,制訂適合差生的鍛煉計劃,另外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降低對他們的評價標準,這樣將激發差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情緒,為差生努力學習注入原動力。同時應根據學校條件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如籃球隊、田徑隊、藝術體操隊等,讓有特長的學生施展他們的才能,張揚他們的個性,體現他們的個人魅力。我們知道: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我們不僅要承認學生個性,還要幫助學生發展個性,讓他們的個性在不妨礙別人發展、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得到全面發展。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不僅意味著對學生正當興趣和愛好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支持,而且要盡可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以發揮其特長和優勢。
4.以游戲、競賽的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運動競賽以身體活動、娛樂、競爭和勝負的不確定性等獨特的魅力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學校運動競賽中,即可以滿足身體活動的需要、玩的需要,又可以通過觀看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從而得到一種需要的快感,進而產生強烈的從事體育活動的欲望。體育游戲是一門融健身、娛樂、教育和智力開發于一體的應用學科,深受廣大青少年兒童的青睞。體育教學中,多利用游戲手段,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角色情境”中,創設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游戲可以培養學生朝氣蓬勃、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和作風。例如,在體操“山羊”分腿騰躍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在準備活動中,安排“跳人馬接力”游戲,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并在游戲中領會了技術要領,克服了跳“山羊”怕摔的恐懼心理,順利地掌握了技術動作。
5.設置疑問、啟發教育
古人云:學起于思,源于疑。有了問題,就能產生好奇心,有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和積極性,就可以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設置疑問,即以問題的形式提出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是把教學的內容變成問題,使之成為一種誘因,把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興趣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成為推動學生的內部動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解決當前的任務,同時使已形成的學習興趣得到鞏固和加強。老師不直接講解讓學生掌握,而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想一想”,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收到多種效果。但教師要盡可能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積極投入解決問題的嘗試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沒有解決問題,教師應做必要的啟發,最終使學生得以解決問題,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上隊形變換課時,教師先講“一列變三列”怎么走,練習完成后,接著提問“二列變四列”“二列變三列”如何走?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養成動腦的好習慣,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思維想象及表達能力。又如,彎道跑時,為什么身體必須向內傾斜?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先思考后回答。如果學生經過一番思考答不出或回答不全面,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將學生已學過的向心力、離心力知識,用在彎道跑技術的講解上,就會立刻起到激發興趣、開拓思維的效果。
三、小結
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習,便會變得積極主動,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觀察敏銳,想象豐富,從而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因此,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基礎,而積極性的增強也會對其興趣的產生和保持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燁.“自主學習”教學法的理論構想.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24(4).
[2]代三育,等.學校體育學.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3]居向陽.現代體育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學校體育,20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旺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