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創造足夠的空間供學生去想象,使其思維得以放飛,敢想敢做,甚至是一些與實際不相符的想象,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都應該給予鼓勵,從而培養新時期的實用性人才。本文主要從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方法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
作為基礎教育關鍵時期的小學階段,新課程作為改革中的必然產物,進入了小學的課堂。課程的改革是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教育也需要進行創新。實行創新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是創新知識的關鍵因素,小學語文需要滲透創新的思維。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談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從學科的知識內容開始,知識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就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可以穩步地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方法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這也只是教師單方面的依照教材的要求和目的用成人的思維去設計教學的過程,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語文課應該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導入課題,可以開展一系列豐富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去探索知識。應該注意的是,對語文課的興趣不是因學生一時一事的自身興趣作為基礎的,它應該以課程知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的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所以不單學生的興趣能被激發出來,也能使其和語文知識系統聯系起來。因此,應用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保持穩步持久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培養學生敏銳的思維
機敏的覺察、發現事物的缺漏和需求,以及不尋常和沒有完成部分的思維能力稱之為思維的機敏性,即對問題的敏感度。同時,配合想象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時刻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既可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又能使學生的想象力不斷提高。新課程下的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的例子,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地利用這些例子,但又不能局限于這些例子,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并且結合學生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的積累,去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各抒己見,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并回答,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發展,對問題的敏感度也會不斷提高。
三、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疑問或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往往會迫切的需要得到其中的答案,此時,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用最簡單便捷的方法,把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教給學生,學生會很佩服老師的能力,也使其得到一種滿足感,但是,這種方法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依賴感,一有問題不會積極的思考,只等老師宣布答案,大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需要適時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然后通過原有的知識學會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必要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從學習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培養其創新的能力。
四、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小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與畫面相結合,特別是畫面感較強的課文,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思維中的畫面畫出來;遇到詩歌,就讓學生背一背、唱一唱;如果是故事類的,最好是讓學生邊學邊演,以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畫、唱、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情感的印象,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的語文教學應該把探究、發現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一方面重視讀書思考,讓學生獨立地去思考課程中的問題;一方面重視合作學習,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在討論中學習,在辯論中加深理解,得到啟示。
五、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相結合
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留心觀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把實際生活中的許多有意義的題材作為寫作的素材,使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搜集資料并寫成文章,這一過程使課內的知識實踐于生活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又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外活動一般教師要注意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盡量是有相關性的活動,如參觀后的所思所感、春游后中的喜聞樂見等等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當然,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盡量避免一些俗套的寫作內容,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用創新的眼光去理解自己的感悟,日積月累下來,學生的創新能力會逐步提升。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滿足感和表現欲,小學生總是希望表現自己的知識技能,并且希望得到認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積極的評價,特別要重視對學生中富于創新的作品應該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肯定,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教師的認可和肯定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點點滴滴的肯定無形地鼓勵了學生的創新活動,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精神會不斷的得到鍛煉和增強,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標。
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建設祖國的未來力量,小學教學中應該以培養創新型的人才為根本目標。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的引導下,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世紀的實用性人才。在教學中只要我們采用好的措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思維,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耿亞娥.談新課程改革中的小學語文創新教學[J].教育探索,2010(6).
[2]李素貞.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研究,2010(7).
[3]鄧仕忠.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探索[J].科技創新,2010(8).
[4]楊家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8).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五常市杜家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