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只要在課堂上自覺地運用“控制論”的原理,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使課堂出現張弛有度、興趣盎然的教學局面,整個教學流程就會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勢。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藝術,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呢?
一、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的關鍵
1.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定的注意力。當前,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模式,建立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學生學習,而是重在誘導、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活動,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引路,學生走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思考、討論、訓練、實踐等多種學習活動,獨立地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教師不能總是固守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以不斷變化的信息去刺激學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學,即使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久用而不變其法,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習情緒低落。反之,教師如果能夠根據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熱情興而不衰。總之,地理教學方法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才能對地理課堂教學具有穩固的調控功能。
二、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不竭動力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識中的新異之處,可使學生獵奇喜新的心理,轉化為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采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王國中探索,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淺表,而應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加以分析比較,揭示其間的共性與差異,進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也可適當聯系地理科學的新資料、新發現、新理論、新問題,如南北極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爾尼諾現象等,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飽滿的熱情應對地理課堂教學
1.教師在課堂上始終都應該情緒飽滿,精神抖擻,目光有神,滿懷激情,對上好課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勢必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這種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如果教師上課無精打采,情緒低落,兩眼無神,則學生也將會情緒低落,甚至睡意朦眬,對于教師的講授聽而不聞。
2.教師在講解不同的教材內容時,應該表現出不同的神情。用熱情自豪的神情講祖國的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用嚴肅憂慮的神情講當前面臨的環境、人口等問題,用充滿信心的神情講祖國未來的前景。這樣,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與教師的喜、怒、憂、樂發生共鳴,達到“未聽曲調先有情”的境界。教師的最佳情緒狀態是學生產生最佳心理狀態的先決條件之一。教師上課時進入“角色”,以飽滿的、愉快的、積極的情緒投入地理教學,真正用情去講授,不僅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而且使學生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將全身心投入地理學習中去。
完美的地理教學一定能夠喚起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喚起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夠使學生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生。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