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工作是幼兒園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出現了撫養群體的復雜性、家長群體的差異性、教育觀念的多元性等新的家長工作問題。筆者從教師角色的多重性、教師角色的豐富性、溝通方式的多樣性方面提出了有效應對的策略。讓家園合作產生有效互動,發揮教育的最佳效益。
關鍵詞:家長工作;教師角色;溝通方式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群體及需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要提高家長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從時代的發展特點和家長群體的需求,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如何來具體實施呢?本文從分析目前家長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兩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目前家長面臨的新問題
1.撫養群體的復雜性
?。?)撫養結構的豐富性。由于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障的發展,生命的軌跡普遍延長。家中三代、四代共存的現象越來越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是4∶2∶1,即4個50年代的祖輩,2個80年代的父母,共育一個00后的孩子,撫養結構由單一轉變為多重。
?。?)撫養群體的沖突性。家庭中撫養結構的豐富性,導致育兒理念存在著顯性的矛盾;50年代的祖輩,對于第三代的孫輩,普遍存在著“溺愛+經驗”的育兒理念,對孩子生活照顧的多,包辦代替的多,忽視對時代變遷的認識和新知識的及時納入。80年代(00后的家長大多為這一年代)的父母,由于自身是獨生子女的第一代,具有自我意識強烈、個性直率、思想開放、敢于直面表述、樂于接受新事物等特點。對同為獨生子女的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視,常在早教、胎教中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他們重視理論、實踐能力弱,在育兒經驗與實踐能力方面常需依賴祖輩。現代的育兒理念與祖輩的育兒經驗以及兩者間近30年的差距,造成在共育第三代時常常發生矛盾。有時干脆將孩子的教育問題單向寄托在幼兒園上。
2.家長群體的差異性
?。?)生活觀念的不同性。由于家長間的教育程度、工作環境、文化和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價值觀和事物的判斷值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他們往往將自己的生活觀念滲透給自己的孩子。
(2)育兒觀念的差異性。80年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從小重視孩子社會性情感的培養,認為良好個性的形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很重要;有的重視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有的認為情商、智商培養同等重視。家長們對孩子期望值的差異性,導致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的差異性。
3.教育觀念的多元性
(1)教育價值觀的多元化。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發展,家長對孩子教育價值存在著明顯的兩極性:①自由發展型,認為孩子應順從他們的個性自由發展,成人的過多干涉會抹殺孩子的個性。②成人規劃型,將成人自己的人生經驗或愿景賦予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按既定的模式成長。
?。?)教育責任的認識偏差。家長對教育責任的認同存在著顯著差異,有的覺得教育是學校、幼兒園的單向責任,家長的職責是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有的覺得教育是雙向行為,需要家園互相了解溝通。教育責任認識的不同導致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態度截然不同。
二、幼兒園有效的應對策略
1.教師角色的多重性
由于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各界對教師角色的多重性呼聲日益高漲,尤其是對于每天面對不同群體家長的幼兒教師來說,角色更趨豐富。
(1)心理疏導師。80后的家長基本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自身文化素養較高,以及網絡時代接受新教育理念渠道的豐富性,他們時常在理論上接受諸如賞識教育、個性發展等教育理念。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多采用“你真棒”“你最能干”“你是最聰明的”贊美語。隨著孩子的生活環境由家庭擴大到幼兒園,見到更多的同齡人,他們在相處中或多或少地會出現矛盾和差異,作為自我感覺一直良好的孩子和家長來說,這時,教師的角色就是心理疏導師,必須用專業的教育教學和心理知識幫助家長與孩子正確認識自我,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解決心理上的挫敗感,愉快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教育矛盾的調解師。50年代祖輩不認同80后父母的育兒理念,喜歡用老經驗,而80后的父母大多不認同50年代祖輩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養00后的孩子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有時兩者都會向教師訴說孩子存在的問題是對方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所造成的。這時教師以調和兩代人的教育理念調解師的身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教育理念,使教養方式達到共識,減少家庭教育的矛盾。
?。?)家長的教育伙伴。隨著80后家長文化素養的提高以及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他們常常會自主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同時,目前大多數幼兒教師的年齡與孩子的家長年齡相仿。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因逐漸摒棄我是教師,我是專業的,家長不如我的不正確理念,淡化家長、教師間明確的角色意識,以同齡人或伙伴的關系,站在為了讓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立場上,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適宜方式,獲得家長的認同與好感。
2.教師角色的豐富性
?。?)家長老師教老師。家長群體的職業是各種各樣的,每個職業的獨特性既能豐富教師的社會認知,又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比如:有的家長是服裝設計師,對如何運用色彩裝扮有一定的研究,我們就可以邀請她來幼兒園給老師們作有關“幼兒園如何美化”的講座,讓教師們在增長美學知識的同時,提高了美化幼兒園的能力。
?。?)家長老師教幼兒。家長的專業背景不同,每位家長都有自己職業的強項和人格魅力,多種人才匯聚能發揮不可估量的“能量”。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他們在如何教養孩子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也能用較專業的理論與教師進行溝通,但實踐運用的機會較少,于是,我們有意識地為家長創設平臺,讓家長老師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或感興趣的內容來給孩子上課,如對于時鐘的教學、對于解放軍的認識、對于環保教育的內容等,家長老師“另類”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既能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又能讓家長們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差距,更加理解教師的工作。
3.溝通方式的多元化
80后的家長們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較重,導致家長們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日漸減少,為了讓他們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各方面情況,在溝通方式上要采取多元化。
?。?)便攜式溫馨提示。為了讓家長們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采用便攜式溫馨紙條,寫明一些情況讓幼兒帶給父母,讓家長及時了解、發現。如明天要開展班級故事大王比賽,請鼓勵你的孩子積極參加!今天孩子在園有點咳嗽,晚上請予以關注!今天孩子午餐時,胃口不好,請關注……這種形式能使家長們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和護理,做到家園溝通無障礙。
?。?)主題式沙龍。家長間年齡不同、愛好不同,交流點也不同,為了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增進交流,我們開展了祖輩家長學校、爸爸媽媽愛心沙龍等家長活動內容,在與同齡人面對面的交流中,他們不但感悟了正確的教育理念,而且體驗了交流的快樂。
(3)親親一家人聊天吧。孩子進入幼兒園后,讓家長也有了新的朋友圈,與同齡人認識熟知也是他們希望的,因此我們建立了班級QQ群,讓家長們可以在網上交流自己的育兒經驗和困惑,與老師也能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現,以及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想法等等。網站和QQ群建立,既拉近了家長間的距離,使他們常常以小團體結伴的形式在假期開展活動,又增進了家長和老師的感情,利于班級工作的實效開展。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項靈動的事業,需要時時改進與創新。只要時時改進、創新家長工作,那么肯定能發揮其應有的時代性和有效度,更好地服務于家長,受益于孩子,發揮教育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慕菊,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
?。?]傅堅敏.讓我們蕩起雙槳:現代學校制度下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實踐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李暉,胡海建.現代幼兒教師的多元角色定位.學前教育研究.學前教育研究社,201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天水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