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不是把學生都要培養成音樂家,而是讓他們熱愛音樂,培養其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激發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各項潛能,從情感培育及個性發展的層面給予關注,讓有差異的學生獲得有差異的發展,努力消除各自的不良情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情感培育;以情為本;動情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內容等指導下,我明白:小學音樂教學不是把學生都要培養成音樂家,而是讓他們熱愛音樂,培養他們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激發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各項潛能。怎樣才能讓學生們在音樂課中“動情”,從而達到這種效果呢?我作了如下思考和實踐:
一、從技藝學習走向人格構建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把學生情感培育和音樂體驗放在音樂教學的首要位置,把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放在第二位。記得我在上小學階段的音樂課時,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也沒有專用教室和鋼琴,只有略懂音樂的班主任踩著風琴給我們上音樂課,她沒有傳授音樂知識和技巧,只是教我們唱著一些簡單易學的校園歌曲,即便如此,同學們仍對音樂課充滿了興趣,喜歡課堂上那種寬松愉悅的氛圍。參加工作后,我仍舊是一名音樂愛好者,邊工作邊學習,不斷進修,不斷進步,對生活也充滿了樂觀的態度。
二、讓情感培育貫徹課堂始終
既然情感培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之一,音樂又是情感的藝術。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就應以情為本,把情感培育貫徹于課堂始終。
1.以情為本,把情感培育放在各個環節的首要位置
首先,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把情感培育目標的確立放在首要位置。所學的內容應以何種情緒來表現?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表現這一情緒,都應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到。例如歌曲《春天來了》,在設計情意目標時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安排:(1)應用歡快、明朗的情緒來表現這首歌;(2)為了主動表現這一情緒,應讓學生多聽,以便深刻感受歌曲情緒。
2.以情為本,努力使音樂靠近學生的生活
音樂源于生活,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努力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對類似生活情境的聯想,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使他們從內心深處去深刻理解音樂,從而獲得一份愉悅的情感體驗。“努力使音樂靠近學生生活”,除了在教學觀念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也要貼近學生生活,在教學方法方面更應如此。讓學生明白:語文教學中的課文朗讀、上臺演講等運用歌唱發聲技巧,尤其是氣息的運用能使聲音更為好聽。
因此,在實施小學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動情”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增強課堂教學開放意識。我相信,只要我們在音樂教學中都“動情”起來,孩子們才會更快樂,新課標才會更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城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