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年末爆出的齊魯銀行票據詐騙案余震未了之際,漢口銀行假擔保風波又鬧得沸沸揚揚,而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第十一次論壇上透出的消息顯示,最近某城商行又發生一起千萬元以上的假房產證騙貸大案。頻頻發生的銀行大案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國內銀行的操作風險問題,只不過這一次被關注的主角是城商行。與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城商行脫胎于城市信用社,起點低、底子薄、基礎弱,經營管理狀況相對較差。因此,城商行面臨的操作風險形勢更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幾年城商行各項業務發展迅速,資產規模快速擴張,跨區域放開后經營網絡不斷延伸,快速發展與落后的基礎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操作風險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值得注意的是,與城商行嚴峻的操作風險形勢相對的則是不完善的管理架構和落后的管理手段。本文對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這些問題既反映出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現狀,也揭示出大案頻發的深層次原因,更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城商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指明了方陽。
問題一:操作風險認識落后
對操作風險的理解和認識是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基礎。與大型銀行高度重視操作風險,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本行面臨的操作風險進行界定形成對比,城商行對操作風險普遍不夠重視,認識相對落后。這也是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落后、案件頻發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認為操作風險不如信用風險重要,因而重視程度不夠。城商行大都認為406e9c6110b72805b0adfff9c8a8cac64a406a1ca3ac44c55faca598be2606cc目前開展的業務主要是信貸業務,因而信用風險是城商行面臨的最大風險。相比較而言,操作風險沒那么重要,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也就不夠重視。事實上,由于操作風險會影響到銀行的聲譽,往往會引發流動性風險。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的信用和聲譽比大型銀行脆弱,操作風險有可能對中小銀行產生致命打擊。因此,城商行等中小銀行應更加重視操作風險及其管理。
第二,將操作風險等同于金融案件。現實中,由于操作風險發生后往往最終體現為案件,一些城商行風險管理人員就簡單地將操作風險等同于金融案件。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也就被案件防控所替代。這實際上人為縮減了操作風險的范疇。
第三,認為操作風險就是操作性風險。有不少人僅從字面理解操作風險,從而將操作風險視同于操作性風險,即只在柜面存匯、會計等操作性崗位存在的操作失誤、差錯等風險。而這類操作性風險僅僅是操作風險中的一小部分,即“高頻低損”的那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此類“高頻低損”的操作風險對城商行的危害要遠低于“低頻高損”的那一類。
第四,認為操作風險不可控、不可測,無法主動管理。操作風險大都由人員因素引發,因而具有突發性、隱蔽性、事先難預測等特征。一些風險管理人員據此認為操作風險無法主動管理。事實上,通過對較長時期大量數據和案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操作風險有一定的規律性,且可以通過完善業務流程、開發風險預警系統等實現事先發現、主動防控。而在“被動管理”認識的支配下,由于不能投入大量資源,操作風險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無法有效開展,管理落后狀況也就在所難免。
問題二:操作風險管理理念薄弱
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就是銀行開展操作風險管理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操作風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商行操作風險管控能力不強、操作風險大案頻發,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操作風險管理理念的薄弱。這一問題可歸納為“五重五輕”。
一是,重視業務發展,輕視操作風險管理。城商行普遍存在明顯的規模情節和速度情節,把發展放在第一位,追求跨越式發展,忽視操作風險管理;在考核壓力下,分支機構甚至出現違規操作、打擦邊球等情形。特別是放松對一些低風險業務的控制,盲目做大業務,潛藏巨大風險。齊魯銀行票據詐騙案正是典型。
二是,重視事后管理,輕視事前防范。基于“操作風險不可控”的認識,城商行普遍重視操作風險的事后管理,通過加強審計、加大責任追究等措施,試圖通過嚴厲的處罰和懲戒起到警示作用,以達到降低操作風險的目的。事實證明,該管理思路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是,重視個案查處,輕視全面分析。操作風險案件發生后,城商行通常情況下更強調對單個案件的查處和整改,但很少對銀行歷史上發生的操作風險案件及外部案件進行全面分析,從而使得操作風險管理的改善進程緩慢。
四是,重視基層人員管理,輕視高層人員管理。在“操作風險就是操作性風險”的認識下,城商行更加重視對基層一線操作人員的操作風險管理,無論是檢查力度、頻度,還是檢查深度、范圍,都遠超過對管理人員尤其是中高層管4cac14010d5e690f2b03ca91a9cd999441c5a18956bd703036ff93b71fd162ee理人員的管理。但事實顯示,中高層管理人員引發的操作風險給銀行造成的損失大大超過基層操作人員。
五是,重視審計稽核,輕視全面管理。以審計稽核替代操作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覆蓋范圍小,管控水平不高。
問題三:操作風險管理架構尚未建立
操作風險管理架構是商業銀行開展操作風險管理活動的平臺,也是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建立完善管理流程的關鍵。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城商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風險管理架構,導致操作風險管理缺乏總體負責部門,相關職責混亂不清,嚴重影響操作風險管理活動的開展。
首先,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下均設立了風險管理委員會,但這兩個委員會主要負責的是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統籌管理,尚未真正將操作風險納入管理范疇。
其次,各家城商行均設立了獨立的風險管理部,但該部門普遍僅負責信用風險管理,并不承擔操作風險管理職能。換句話說,大多數城商行沒有設置專門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相關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導致重復管理與管理真空并存、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在此情況下,主要由風險管理部負責建設的所謂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未將操作風險納入其中,更多的是強調對信用風險的全流程、全覆蓋管理。
最后,分支機構的操作風險管理職能缺失。與總行操作風險管理部門缺乏相對應,在分支機構層面也沒有設置專門的部門或崗位負責操作風險管理,而是分散于會計主管、風險經理、合規員以及審計經理等不同條線的有關崗位上,缺乏總體協調。操作風險管理架構的不完善還造成風險匯報路線不清晰,進而導致董事會及高管層不能及時、全面掌握銀行的操作風險總體狀況。
問題四:內控體系不完善,操作風險管理手段單一
從現實來看,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手段單一,大多主要依靠內部控制中的傳統流程控制和制度控制。而城商行普遍存在內控體系不完善問題,從而使得操作風險管理能力不高,操作風險大案屢有發生。第一,內部控制架構不完善,導致內控體系不健全。在公司治理層面,董事會未能承擔起內控建設的最終職責,造成內控建設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和持續性。在經營管理層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內控體系建設,各相關部門僅從條線管理角度開展內控活動,使得內控體系缺乏整體性。
第二,內控制度不完善。相當一部分城商行尚未建立起由戰略層面、基本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等不同層面構成的內控制度體系,大多由各業務條線的業務管理辦法或操作手冊代替,制度對風險的控制力不強。
第三,內控關鍵措施缺乏,內控效果不高。關鍵崗位強制休假、輪崗輪調、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等內控關鍵措施對控制操作風險具有很好效果。但相當一部分城商行或由于人員不足,或由于不重視等原因并未建立起上述內控舉措,或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未能嚴格執行,使得內控效果打折扣。而很多操作風險案件的發生與這些內控關鍵措施的缺乏直接相關。
第四,內控監督評價職能較弱,內控持續改進機制沒有形成。由于歷史原因,城商行內審普遍薄弱,而這恰恰是內控監督評價的核心因素。從而造成對內控缺陷的識別能力不強,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內控持續改進機制也就難以形成。
問題五:制度執行的監督評價機制缺乏,制度執行力不高
制度執行不力是很多城商行操作風險案件發生的直接原因,也是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有制度不執行給銀行造成的危害更大,因為在有制度的情況下往往會讓風險管控人員放松警惕,進而發生風險。造成城商行制度執行力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更加重視制度建設過程,對制度出臺后的執行情況則重視不夠。在制訂制度的過程中,總行各相關部門均會積極參與,出謀策劃。但制度出臺后,在如何將總行的意圖和制度的內含準確、完整、及時傳遞至分支機構方面,則做得相對不夠。造成分支機構不能準確把握政策意圖,影響制度的有效執行。
第二,對制度執行的監督評價機制缺乏。制度出臺后,相關部門并未建立起一種評價機制,以了解制度執行情況、執行中碰到的問題,以及制度與外部環境的適應性等,以便于對制度進行調整完善,造成制度制定與制度執行的脫節。此外,對有章不循、違規違章操作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難以起到震懾作用,也是造成制度執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問題六:操作風險管理的電子化水平較低
研究顯示,操作風險大都跟人員因素有關。因此,傳統的制度控制、崗位制約等風險防控手段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由于人容易受到自身感情、情緒以及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通過“人工控制”來防控操作風險還容易帶來衍生風險,如合謀作案等。換句話說,電子化的系統控制方式不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擾,防控效果更好。這也是操作風險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的電子化水平普遍較低。集中表現在:第一,業務系統的風險控制功能較弱,業務系統更大程度上是業務操作和處理系統,缺乏對各環節潛在操作風險的控制功能,對風險管理的支撐不夠。第二,城商行大都沒有建立專門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不能對操作風險進行及時識別、實時監控和預警。操作風險管理仍停留在傳統的“人工控制”階段,操作風險管理效率不高。第三,尚未在對銀行歷史上的操作風險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建立操作風險損失數據庫,以為操作風險的量化管理做好準備。鑒于操作風險的特殊性,全流程管理、全覆蓋監控是有效管理操作風險的基本要求。但在缺乏專門的系統,電子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城商行的操作風險管理很難做到這一點。
問題七:操作風險管理人才缺乏
長期以來,包括城商行在內的國內商業銀行將風險管理的重點放在信用風險上,忽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這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是,操作風險管理落后,操作風險管理架構不完善。二是,操作風險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而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相比,操作風險的成因更加復雜,管理難度更大。對操作風險的有效管理需要大量業務熟練、具備操作風險管理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操作風險管理最新發展趨勢的專業人才。顯然,操作風險管理人才的缺乏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狀況的改善。更為重要的是,相較于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管理基礎薄弱、人員素質相對較低、人才更為缺乏。要想在短期內建立起一支專業的操作風險管理隊伍面臨較大困難,這種狀況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制約城商行操作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對此,城商行應引起高度重視。
責任編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