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信用卡業務健康有序發展,2011年1月13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辦法》對于規范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營,防范信用卡欺詐風險,保護持卡人合法權益具有積極的意義,也有利于信用卡業務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主要內容
嚴格信用卡業務市場準入管理
《辦法》對中資銀行、合作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等相關機構開辦發卡或收單業務、設立信用卡中心等專營機構、市場退出等事項實施審批制;對新增信用卡產品種類、增加信用卡功能、增設信用卡受理渠道或接受委托,作為發卡業務服務機構和收單業務服務機構開辦相關業務等實施報告制。根據《辦法》,商業銀行申請開辦信用卡發卡或收單業務之前,應當根據需要就擬申請的業務與監管部門溝通,說明擬申請的信用卡業務運營模式、各環節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流程設計、業務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并根據溝通情況,對有關業務環節進行調整和完善。針對信用卡業務退出機制缺失的問題,
《辦法》明確要求商業銀行應采取提請審批、提前公告、有效處置問題、避免突然中止服務等措施,充分保護持卡人合法權益。
切實保護客戶知情權
根據《辦法》,與客戶權利義務密切相關的“重要提示”應當在信用卡申請材料中以醒目方式列示,至少包括申請信用卡的基本條件、所需基本申請資料、計息結息規則、年費/滯納金/超限費收取方式、閱讀領用合同(協議)并簽字的提示、申請人信息的安全保密提示、非法使用信用卡行為相關的法律責任和處理措施的提示、對申請人信用和權利義務有重大影響的其他內容等信息。在通過信用卡領用合同(協議)或書面協議對通知方式進行約定的前提下,發卡銀行應當提前45天以上采用明確、簡潔、易懂的語言將信用卡章程、產品服務等即將發生變更的事項通知持卡人。
規范信用卡營銷管理
《辦法》從營銷材料、人員管理、面談面簽、信息披露和保密義務、資料保存備查5個方面明確了監管要求,對單一采用發卡量計件提成的考核方式、片面介紹業務信息、隱瞞重要信息、未經客戶授權進行交叉銷售等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并規定信用卡未經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費用(持卡人以書面、客服電話錄音、電子簽名、持卡人和發卡銀行雙方均認可的方式單獨授權扣收的費用以及換卡時已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除外)。
加強學生信用卡管理
《辦法》禁止對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發卡(附屬卡除外),向符合條件的同一申請人核發學生信用卡的發卡銀行不得超過兩家(附屬卡除外)。《辦法》強調在發放學生信用卡之前,必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父母、監護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愿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并確認第二還款來源方身份的真實性。在提高學生信用卡額度之前,必須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表示同意并愿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辦法》還從初始額度、調整額度、充分告知、用卡教育等方面加強對年輕消費者和學生信用卡持卡人的管理。
強化信用額度管理
一是信用卡授信額度動態管理。發卡銀行應當根據持卡人資信狀況、用卡情況和風險信息對信用卡授信額度進行動態管理,并及時按照約定方式通知持卡人,必要時可以要求持卡人落實第二還款來源或要求其提供擔保。
二是信用卡授信額度合并管理。發卡銀行應當對持卡人名下的多個信用卡賬戶授信額度、分期付款總體授信額度、附屬卡授信額度、現金提取授信額度等合并管理,設定總授信額度上限。
三是信用卡授信額度調減管理。在事先約定的情況下,發卡銀行可以對超過6個月未發生交易的信用卡調減授信額度。當持卡人身份證件被盜用、家庭財務狀況惡化、還款能力下降、預留聯系方式失效、資信狀況惡化、有非正常用卡行為等風險信息時,發卡銀行有權立即停止上調額度、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授權、分期業務授權等可能擴大信用風險的操作,并視情況采取提高交易監測力度、調減授信額度、止付、凍結或落實第二還款來源等風險管理措施。
四是信用卡超授信額度管理。發卡銀行提供超限額用卡服務、收取超限費等必須以持卡人開通此項服務為前提。在持卡人開通超限額用卡服務之前,應明確告知持卡人關于超限費收費形式、計算方式、關閉此項服務的權利等信息,一個賬單周期內只能提供一次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在一個賬單周期內只能收取一次超限費。
明確持卡人欠款償還順序
《辦法》根據信用卡賬戶欠款的逾期天數的不同,規定了不同的還款順序:逾期1~90天(含)的,按照先應收利息或各項費用、后本金的順序進行沖還;逾期91天以上的,按照先本金、后應收利息或各項費用的順序進行沖還。
完善催收管理
《辦法》對發卡銀行處理持卡人因特殊原因導致償還能力下降的情況作出了創新性安排,允許發卡銀行針對特定情況與持卡人平等協商,共同設計個性化還款協議,并對個性化還款協議的催收行為和后續處理予以規范,禁止不當催收行為,以保護具備還款意愿的持卡人權益。
強調特約商戶資質審核管理
《辦法》規定,收單銀行應當加強對特約商戶資質的審核,實行商戶實名制,不得設定虛假商戶,不得因與特約商戶有其他業務往來而降低資質審核標準和檢查要求,對批發類、咨詢類、投資類、中介類、公益類、低扣率商戶或可能出現高風險的商戶應當從嚴審核。對從事網上交易的商戶,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核和評估,以技術手段確保數據安全和資金安全。
注重收單銀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督管理
《辦法》要求收單銀行應當按照外包管理要求對簽約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監督管理,并有責任對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簽約的商戶進行不定期的資質審核或交易行為抽查,以確保為從事合法業務的商戶提供服務。
重視特約商戶風險管理
根據《辦法》,對特約商戶交易量突增、頻繁出現大額交易、整數金額交易、交易額與經營狀況明顯不符、爭議款項過高、退款交易過多、退款額過高、拖欠退款額過高、出現退款欺詐、非法交易、商戶經營內容與商戶類別碼不符或收到發卡銀行風險提示等情況,收單銀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現收單業務損失的風險。對確認已出現虛假申請、信用卡套現、測錄客戶數據資料、泄露賬戶和交易信息、惡意倒閉等欺詐行為的特約商戶,收單銀行應當及時采取撤除受理終端、妥善留存交易記錄等相關證據并提交公安機關處理、列入黑名單、錄入銀行卡風險信息系統、與相關銀行卡組織共享風險信息等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明確信用卡業務外包的禁止性規定
根據《辦法》,發卡銀行不得將信用卡發卡營銷、領用合同(協議)簽約、授信審批、交易授權、交易監測、資金結算等核心業務外包給發卡業務服務機構;收單銀行不得將特約商戶審核和簽約、資金結算、后續檢查和抽查、受理終端密鑰管理和密鑰下載工作外包給收單業務服務機構。
規范信用卡風險資產分類管理
《辦法》明確商業銀行應當對信用卡風險資產實行分類管理,分類標準如下:(1)正常類:持卡人能夠按照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前(含)足額償還應付款項。(2)關注類:持卡人未按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足額償還應付款項,逾期天數在1~90天(含)。(3)次級類:持卡人未按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足額償還應付款項,逾期天數為91~120天(含)。(4)可疑類:持卡人未按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足額償還應付款項,逾期天數在121~180天(含)。(5)損失類:持卡人未按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足額償還應付款項,逾期天數超過180天。《辦法》鼓勵商業銀行采用更為審慎的信用卡資產分類標準,持續關注和定期比對與之相關的準備金計提、風險資產計量等環節的重要風險管理指標,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加強對客戶隱私的保護
《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嚴格遵守對客戶資料保密的原則,不得泄露客戶信息,在不同業務中使用客戶信息必須事先獲得客戶授權。商業銀行應當確保對收單業務受理終端所有打印憑條上的信用卡號碼進行部分屏蔽,并確保業務系統只能存儲用于交易清分、資金結算、差錯處理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賬戶信息,不得超過業務需求存儲信用卡相關信息。
《辦法》局限性分析
信用卡“逾期”概念仍需明確
《辦法》在“持卡人還款順序”以及“信用卡風險資產分類管理”中出現了“逾期”概念,例如,發卡銀行收到持卡人還款時,按照以下順序對其信用卡賬戶的各項欠款進行沖還:逾期1~90天(含)的,按照先應收利息或各項費用、后本金的順序進行沖還;逾期91天以上的,按照先本金、后應收利息或各項費用的順序進行沖還。又如,持卡人未按事先約定的還款規則在到期還款日足額償還應付款項,逾期天數在1~90天(含)為關注類風險資產……。上述規定并未對“逾期”進行界定,“逾期”是指持卡人因未償還“最低還款額”形成的“逾期”還是指持卡人因未償還“全部應付款項”形成的“逾期”。實踐中,商業銀行普遍將未償還“最低還款額”視為“逾期”。為避免商業銀行對“逾期”概念理解的偏差,監管部門還需對此進一步細化。
商務差旅卡規定需要進一步完善
《辦法》對商務采購卡的規定較為詳細,如商務采購卡不得提取現金;銷戶時,賬戶余額應當轉回其對應的單位結算賬戶。《辦法》對商務差旅卡是否可以提現以及銷戶時賬戶余額是否應轉回其對應的單位結算賬戶并沒有明確規定。1999年發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單位人民幣卡賬戶的資金一律從其基本存款賬戶存入,不得存取現金;銷戶時,單位人民幣卡賬戶的資金應當轉入其基本存款賬戶。根據《辦法》,《辦法》頒布之前制定的相關信用卡管理規定與《辦法》不一致的,以《辦法》為準。在《辦法》對商務差旅卡是否可以提現以及銷戶時賬戶余額是否應轉回其對應的單位結算賬戶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是視為《辦法》放開了對商務差旅卡的上述限制,還是商務差旅卡還應按照《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提現及銷戶事宜,需要監管部門對此進一步明確與完善。
部分條款規定仍需在實務中不斷細化
《辦法》對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作出了若干原則性規定,如要求商業銀行建立健全信用卡業務操作風險的防控制度和應急預案;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監測指標,適時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合理確定本行學生信用卡的首次授信額度和根據用卡情況調整后的最高授信額度。但上述要求尚缺乏明確的執行措施。例如,商業銀行針對操作風險可以采取何種防控措施,應急預案應包括哪些基本內容。又如,“風險監測指標”應該包括哪些指標,如何判斷風險監測指標“科學合理”,“合理”確定本行學生信用卡的首次授信額度和根據用卡情況調整后的最高授信額度的標準是什么,《辦法》也未作具體規定,需要商業銀行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探索。
商業銀行需要注意的問題
注意遵守相關禁止性規定
《辦法》新增了不少商業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過程中的禁止性規定,如“禁止營銷人員從事本行以外的信用卡營銷活動,不得在未征得信用卡申請人同意的情況下,將申請人資料用于其他產品和服務的交叉銷售”;“不得對營銷人員采用單一以發卡數量計件提成的考核方式,不得對催收人員采用單一以欠款回收金額提成的考核方式”;“信用卡未經持卡人申請并開通超授信額度用卡服務,不得以任何形式扣收超限費”等。商業銀行應注意遵守監管機關的禁止性規定,及時對本行內部制度進行修改完善,確保信用卡發展業務依法合規。
充分履行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的義務
商業銀行充分履行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義務是金融消費者“責任自擔”的前提。針對實踐中部分商業銀行信息披露不規范和風險揭示不到位的問題,《辦法》中對此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應注意遵守《辦法》相關規定,切實保護客戶的知情權,對與客戶權利義務密切相關的“重要提示”應在信用卡申請材料中以醒目方式列示,對產品的銷售不得有虛假、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不得有夸大或片面的宣傳,避免金融消費者對產品產生重大誤解等。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特約商戶的管理
特約商戶和商業銀行更多體現為合作伙伴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主要通過合同進行約定。《辦法》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對特約商戶的資質審核、評估、檢查、監督管理等義務以及違反義務可能導致的法律責任。商業銀行應注意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履行對特約商戶的管理責任,強化特約商戶的風險意識,降低因特約商戶違規操作引發的風險,切實做到將信用卡風險防控關口前移,有效防范相關風險。
加強對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當前,我國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辦法》總結了以往的立法經驗,在諸多條款中都加大了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例如《辦法》從初始額度、調整額度、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充分告知、用卡教育等方面加強對年輕消費者和學生信用卡持卡人的保護;《辦法》允許商業銀行針對特定情況與持卡人平等協商,共同設計個性化還款協議,以保護具備還款意愿的金融消費者權益;《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在不同業務中使用金融消費者信息必須事先獲得授權,交易憑條必須對卡號進行部分屏蔽,商業銀行及其合作機構不得超過業務需求存儲信用卡相關信息,以保護金融消費者的隱私權等。商業銀行在開展業務時,要注意遵守上述規定,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品質。
責任編輯: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