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以來,由于房產價格急劇萎縮,房貸違約不斷攀升,韓國小型銀行停業事件接連發生。1月14日韓國金融委員會勒令韓國三和互助儲蓄銀行停業6個月;2月17日金融委員會勒令釜山儲蓄銀行及其分行大田聯合儲蓄銀行停業6個月;2月19日,韓國金融委員會勒令附屬于釜山儲蓄銀行的釜山第二儲蓄銀行、中央釜山銀行和全州銀行及寶海(Bohae)銀行停業6個月。在目前國內高房價、高通脹的形勢下,韓國接連發生的銀行擠兌及停業事件為我國銀行業發出了警示,值得深入反思。
房地產價格急劇萎縮引發“韓國版次貸危機”
導火索:韓國三和互助銀行被勒令停業
三和相互儲蓄銀行成立于1971年,以2010年6月底為準,資產總額達1.4萬億韓元,占全部相互儲蓄銀行資產的1.5%。因房地產項目融資(PF)不良貸款問題,該公司在2009年會計年度遭受了914億韓元(約合8226萬美元)的凈損失。
韓國金融委員會2011年1月14日召開臨時會議,將三和互助儲蓄銀行指定為不良金融機構,勒令其停止營業6個月。
韓國金融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表示,以2010年7月底為準,三和互助儲蓄銀行負債超過資產504億韓元(約合4500萬美元),自有資本比率為-1.42%;從當年1月13日至7月13日,除了延期票據和貸款等部分業務外,三和互助儲蓄銀行須中斷營業活動,因此做出了上述決定。
惡化:釜山儲蓄銀行及大田聯合儲蓄銀行被勒令停業
釜山儲蓄銀行是韓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儲蓄銀行,擁有3.74萬億韓元(34億美元)資產。
韓國金融委員會2011年2月17日勒令釜山儲蓄銀行及其分行大田聯合儲蓄銀行停業6個月。
截至2010年底,大田聯合儲蓄銀行的負資產和債務已超出銀行自有資產323億韓元(約合2900萬美元)。這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去年底為負3.18%,遠低于金融委員會設定的1%下限。
金融委員會在聲明表示說:“大田聯合銀行已不能滿足儲戶取錢的需求,因為最近這家銀行遭遇擠兌風潮,銀行資本流動性不足。”考慮到作為大田聯合儲蓄銀行母公司的釜山儲蓄銀行也有可能遭遇擠兌,金融委員會同時勒令釜山儲蓄銀行停業6個月。
蔓延:大規模擠兌導致4家儲蓄銀行被迫停業
釜山儲蓄銀行及其分行大田聯合儲蓄銀行停業的消息傳出后,民眾擔心同類銀行財政問題,紛紛趁周末銀行休業前趕往提款,釜山儲蓄銀行其他幾家分行兩天來紛紛出現擠兌風潮。結果牽連其他4家銀行被迫停業。
2011年2月18日,釜山第二儲蓄銀行內,大量儲戶擠在銀行大廳等待取現,銀行發放的1000張排序號被一搶而空。
為穩定金融秩序,韓國金融委員會2月19日宣布,追加寶海(Bohae)銀行及3家附屬于釜山儲蓄銀行的銀行,即釜山第二儲蓄銀行、中央釜山銀行和全州銀行,停業6個月。這4家銀行的資產介乎5600億至3萬億韓元(約5億至27億美元)之間,但自2月17日起陸續鬧擠兌,兩天共被提取4500億韓元(約4.04億美元)。
韓國金融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考慮到最近的提款浪潮、可用流動資金、剩余存款和借貸能力,我們認定,它們不能再滿足儲戶的取款需求,最終將損害儲戶利益和信用秩序。”
補救:提供緊急流動資金并促進金融機構收購兼并
韓國共有105家儲蓄銀行。按美國彭博新聞社的說法,截至2010年9月,這些儲蓄銀行總資產占韓國所有金融機構總資產的3%。
為了避免儲蓄銀行的財務問題波及商業銀行,金融委員會宣布將利用近20萬億韓元(約合180億美元)成立循環信用基金供儲蓄銀行緊急周轉。當局也試圖安排“體質”較佳的金融控股集團購并財務結構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如韓國當局選擇推動由韓國資產規模第二大的友利金融集團收購因為資不抵債而被政府拍賣的三和聯合儲蓄銀行。
金融委員會還表示,這6家停業銀行應先展開“自救”。如果自救不成,它們將交由韓國儲蓄保險公司管理,最終出售給第三方。另外,根據韓國存款保險制度,當金融機構無力支付儲戶存款時,韓國儲蓄保險公司將為儲戶存款提供最高5000萬韓元(約合4,5萬美元)的存款及利息保障。
罪魁禍首:房地產低迷導致銀行壞賬劇增
據韓國媒體報道,釜山儲蓄銀行之所以被勒令停業,是因為韓國房地產市場近兩年持續低迷,導致銀行參與融資的房地產項目變成壞賬。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采取了降低利率等一系列寬松政策,以拉動經濟增長,并放寬了公寓轉讓限制。此舉雖然成功搞活韓國房地產市場,卻助長了房地產投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據韓國國稅廳對首爾等9個房價暴漲地區的調查顯示,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的五年半時間內,上述地區公寓的平均售價上漲了2.8倍,而同期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僅增長4%~5%。當時,首爾市中心的一套普通3居室能賣出20多億韓元的高價,約合人民幣500萬元。這幾乎是韓國平均國民收入的100倍。有韓國人甚至感慨:“在首爾買房子好比上天摘星星。”
然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韓國經濟大受打擊,房地產業也未能幸免。雖然韓國之后采取了經濟刺激措施,購房需求還是大幅萎縮。到2010年末,韓國房價與最高時相比已經跌去了五分之一。
與樓市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食品、燃料等價格的持續上漲,韓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連連加息。這樣一來,很多貸款買了房的人發現自己損失慘重。房貸利息不斷增加,房產價格不斷縮水,兩相作用下,很多韓國居民購置的住房基本上已經資不抵債,相當部分貸款人停止償還房貸,致使此次的房貸危機進一步惡化。
由于釜山儲蓄銀行等銀行是以住房抵押貸款為主要業務,金融危機下的房價下跌及房貸損失,銀行壞債大幅增加。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道,導致此次釜山儲蓄銀行巨額虧損并停業的罪魁禍首是項目融資貸款,釜山儲蓄銀行曾與旗下銀行一起向房地產開發項目放貸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而韓國房地產價格的低迷使其變成不良貸款,最終導致這些銀行相繼倒閉和停業。
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啟示
韓國銀行擠兌停業風波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反映了當今世界金融系統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現階段國內銀行業特別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發生擠兌的可能性極小,但此次韓國銀行擠兌風波仍然值得深刻反思,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對銀行監管部門的啟示
一是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目前國內尚未正式出臺存款保險法規和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個別銀行發生擠兌,由于羊群效應,這種擠兌很可能在存款人中引起恐慌而波及其他經營良好的金融機構,引發整個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甚至危機。因此需要構筑一條防火墻,防范由于存款人和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銀行恐慌,存款保險便是針對銀行業不穩定和金融管理出現失誤而采取的一項預防措施。此次韓國金融監管機關在處置銀行擠兌停業風波時,存款保險制度在保障中小存款人合法利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地穩定了韓國存款人的信心。
二是要實現外部監管框架、層次的宏觀化。目前我國建立了銀行、證券和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格局,形成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構成的金融監管體系,但在目前的監管格局下,沒有一家機構對防范系統性風險負總責。因此,需要盡快完善系統性、宏觀面上的監管框架,防范和維護金融穩定,同時要從宏觀層面引導銀行穩健的經營發展,多利用窗口指導及道義勸告等手段促進銀行形成健康、有序的同業競爭態勢,提醒銀行貸款長期化和信貸過度集中等相關風險。
三是盡快完善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機制。目前國內銀行業存在依賴發行次級債彌補流動性缺口以及提高資本充足率的現狀,且由于次級債的流通性較差,多為銀行間交叉持有,不利于銀行業的整體抗風險性。因此,監管部門應盡快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消除目前次級債的政策漏洞,確保次級債真正能夠實現抗風險的保障作用。
對我國銀行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啟示
一是要提升危機發現能力和應對能力,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要針對可能出現的信譽風險、法律風險等問題,構建預警預案系統,跟蹤和預測風險演變趨勢,并建立應對緊急預案,采取超前性控制對策將潛在風險提前化解。
二是要積極調整、優化存貸款結構。國內銀行應在優化負債結構的過程中實現負債的期限結構合理化,盡可能地降低籌資成本,確保實現資金流動性、效益性和安全性的統一。
三是要加快業務多元化發展步伐。業務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拓寬盈利渠、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和規避風險。銀行應大力拓展包括中間業務在內的業務范圍,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四是要主動加強流動性管理。銀行的經營是負債經營,在此情況下,銀行要培育穩定和持續增長的資金來源,在大力開展存款營銷的同時要多元化籌集資金,加強流動性管理。
責任編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