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賓|王志東點擊科技CEO
朱學東《中國周刊》總編輯
陸新之財經作家
“婚姻怎么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頂著賀歲片的名頭,又有前一部《非誠勿擾》的風格鋪墊,大部分走進電影院的觀眾都以為,《非誠勿擾2》也會是一部輕松搞笑的片子。
然而,他們錯了。影片要表達的意思并不好笑,甚至有點可怕。
百多年來,從誕生到現在,盡管所講述的故事千變萬化,但是電影要說明的道理其實相對有限。顯然,《非誠勿擾2》也不能逾越電影藝術創造的規律,通過“離婚典禮,試婚,人生告別儀式”三個故事,導演向觀眾拋出的還是那些困擾所有人很久、也被回答了千百遍的問題:愛情究竟是什么?金錢對人生意味著什么?面對生死,人該做什么?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對,便可不相會。”影片結尾,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化為音樂,讓人沉思。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浮云,無論愛與死亡、是與非,對與錯。但是,凡人是怎樣看待“愛”與“死亡”,怎樣選擇?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于是,世界上有了將錯就錯這回事兒。
不完美的接受
主持人:在你看來,什么是將錯就錯?
王志東:將錯就錯有好多意思。人生、愛情、婚姻……沒有完美的,那么是否只要存在不完美,就是一種錯?要知道,如果追求某種理想中的完美而來回折騰,反而會帶來很多痛苦。因此,人生,就是跟自己的理想、跟時代、跟周圍環境不斷磨合的過程。其中可能充滿了讓步、妥協、遷就。妥協的底線,每個人都不一樣。這才有了所謂“妥協到不能再妥協的時候就放棄”的說法。
陸新之:我覺得,將錯就錯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比如,中國的改革之路就是將錯就錯。實際上,經濟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允許錯誤跟不確定性的存在。
朱學東:所謂將錯就錯,首先意味著調整,求大同,存小異。在人生的各種選擇的問題上,對與錯的標準來自于理性判斷。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意味著成功的機會成本更高一些,所花費的努力要更多。沖動型的選擇一般都是錯的。
主持人:那么,人生中有多少將錯就錯?
王志東:人生中充滿了將錯就錯。比如,我讀北大,就是將錯就錯。從小我就夢想著當科學家,認為只有讀中國科技大學才能成為科學家。可是,我的同班同學也想去科大。那一年,科大在廣東只招2個人,老師就動員我倆,一定有一人放棄。結果我腦子一熱,就改報了北大。那時候,我對北大沒有太多的憧憬。現在,我非常感謝這個選擇。這就是對不完美的接受。
陸新之:我覺得,任何人的婚姻、人生都不是將錯就錯,“將錯就錯”不過是老男人騙小女孩的一句鬼話罷了。兩個人互相謙讓,叫求同存異。兩個有原則性分歧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至于人生,第一個選擇可能是盲目的,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對與錯的原則介入了。
朱學東: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曾經跟老婆開玩笑說,“我是入錯了行,你是嫁錯了郎。”當年的我很無知,根本不知道哲學是什么,看見哲學系在《招生簡章》上排第一個,就報了哲學系。但是,這個選擇最終開出了美麗的花,我從來沒后悔過。大學四年我看了無數的書,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后來,我當過老師,當過公務員,然后將錯就錯進了媒體,現在的我很快樂。
人生就是不斷試錯
主持人:人生的選擇有沒有對錯之分?
王志東:有關人生選擇,對錯各半是最痛苦的,這就如同剛畢業的大學生,同時被知名企業和國外名校錄取。我的建議是,這時候,首先可以等等,說不定現在看不清楚的事情,等等就能看清楚。其實沒有對錯,這和扔硬幣的結果是一樣的。
當然,剛剛踏上岔路,要格外謹慎,發現不對,趕緊調頭。但是,已經走到無法回頭的時候再后悔,沒有意義。對沒有意義的事情后悔,只能是二次傷害,你只能將錯就錯。
陸新之:對于企業家而言,活下來,能發展,是第一位的。至于對錯,正當的商業邏輯首先是不能違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代、第二代企業家違法較多的現象,其實不是對錯的問題,他們要生存、要發展,只能做這些錯誤的事情。這就是原罪的由來。最初做的那些錯事,可能會給一個人帶來成功,但這僅僅是種可能,并非每個人都能僥幸成功。
主持人:人生是可以規劃的嗎?
王志東:我當年玩過一個電腦游戲:青蛙過河。河里有漂來漂去的木頭,青蛙必須踩著木頭過河,既不能掉進河里,還要保證速度。實際上,人生就好像這個游戲,你只知道有起點和終點,而無法把走的每一步都規劃出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生只做一件事和為尋找理想而不停試錯,兩者相較哪個更幸福?我覺得難說。
朱學東:也許可以規劃,但是,我最初就沒太多規劃。所以,我一直在試錯,尋找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
主持人:充滿了將錯就錯的人生,會有什么樣的結局?
王志東:在物理學里有一個測不準原理:當你試圖去測量某個對象時,你已經影響了它,誤差已經出現,它也就不是最初的它了。人生也是一樣,人總要被客觀實際所影響,脫離時代和環境而孤立的談論理想,是沒有意義的。跟時代、環境斗爭的結局,可能會很慘。
喬布斯在一段演講中說:人生其實是一個連線游戲。具體的內容是,在一張白紙上,隨意畫滿密密麻麻的點,每個點后不規律地標注出一個數字,再按照“1、2、3……”的順序把點連起來,白紙上就會出現一個圖案。人生也是一樣。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白紙上畫了一個點,這些點將來會匯成什么,最初根本看不出來。而幾十年后的某一天,回頭一看,你的人生圖畫自然歷歷在目。
朱學東:我的每一次將錯就錯,都帶有一點被動,更多的是一種被時代、環境裹挾的選擇。實際上,我們都是被時代綁架的,然后,被裹挾著前進。
錯誤的選擇,如果能錯到底,就是對的。一個能做點事情的人,必然要能夠把錯誤堅持到底。做到這一點,對與錯就沒有分別了。因此原則有對錯,生活沒有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