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山東省為例,考察了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的現狀,分析了貸款利率定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loan interest rate pricing, and poses accor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loan,interest rate pricing
中圖分類號:F830.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3-0065-04
逐步建立科學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是當前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及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農村信用社“粗放式”的貸款利率定價已難以適應經營發展的需要。為建立農村信用社靈活、科學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提高信貸資金綜合效益,增強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筆者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情況進行了研究,在考察其貸款定價情況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貸款利率定價基本情況
近年來,各地農村信用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下發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模板的通知》(銀發[2006]8號)、《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工作指導意見》(魯農信聯辦[2006]45號)等有關貸款利率政策規定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適應自身實際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貸款定價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一)基本建立了貸款定價管理體系
山東省各縣級聯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縣級聯社)基本都形成了由聯社理事會(董事會)、貸審委、信用社貸審組、信貸員四級組成的貸款定價管理體系,實行“分級授權、逐級審批”的定價流程。各辦事處、市聯社建立了利率執行管理監督檢查制度,定期對轄內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工作進行檢查、督導,防范利率風險。各縣級聯社根據人民銀行、省聯社等貸款定價相關文件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訂了各自的貸款定價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部分辦事處、市聯社制訂了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
(二)普遍實行貸款基準利率加點的貸款定價方法
目前山東省各地農村信用社基本都采用了簡便易行的法定貸款利率加點浮動的貸款定價方法,其公式為:貸款利率=法定貸款利率×(1+浮動幅度)。各縣級聯社在測算貸款浮動幅度時,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了不盡相同的指標及其權重,主要考慮了客戶信用等級、擔保方式、信貸投向、貸款比例、貸款期限等風險因素,以及客戶關系價值等因素。
(三)貸款定價取得初步效果
各地農村信用社深入開展信用工程建設,將信用等級評定結果作為貸款利率定價的重要依據,對信用等級高的,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反之對失信者課以罰息,有力地推動了信用環境的改善。
通過實施貸款利率定價管理新辦法,農村信用社增強了成本、效益、風險、市場競爭觀念,內控制度逐漸完善,信貸管理不斷加強,經營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貸款利率定價存在的問題
由于體制、機制、人才、技術、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還處在淺層次、粗放式階段,貸款定價的主觀性、隨意性仍然很大,還未建立起科學、靈活的貸款定價機制。
(一)推行科學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的內在動力不足
致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盡管目前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已經顯現,然而,部分農村信用社尚未樹立真正的競爭意識,仍以農村金融市場壟斷者的地位自居,習慣于賣方市場條件下的貸款利率定價行為,貸款利率壟斷定價的慣性依然強大。二是對貸款定價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農村信用社對貸款定價還停留在提高貸款利率——擴大存貸利差——賺取更多利潤的片面認識上,沒有認識到貸款利率定價是信貸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提高效益、防范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要求。三是工作依賴性大。貸款利率定價是一項精細、復雜、系統工程,部分縣級聯社畏難不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習慣于機械地執行上級部門的利率政策,缺乏探索適應當地農村金融市場的貸款定價機制的主動性。
(二)缺乏科學完善的貸款利率定價體系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實踐剛剛起步,貸款定價體系亟待完善。主要表現為:一是組織架構不健全。各縣級聯社盡管建立起了理事會、貸審委、信用社貸審組、信貸員四級組成的貸款定價管理體系,但是沒有專門的貸款定價管理部門、崗位和人員,且職責不清,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利率定價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科學有效的利率管理體系。二是管理體制不順。名義上理事會是利率定價最高權力機構,實際上貸款的利率定價完全由縣級聯社領導根據上級行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決定。調研了解到,某些市聯社、辦事處無視縣級聯社貸款利率自主定價地位,以貸款利率定價指導為名行利率控制之實。三是貸款定價授權制度不完善。貸款定價權集中于縣級聯社,基層信用社和信貸員的貸款利率定價授權不足,被動執行縣級聯社的貸款利率政策,無法及時有效地根據經濟運行、市場信貸供求、貸款主體經營和信用狀況等變化來調整貸款利率。此外,沒有建立嚴格的貸款利率定價監督檢查制度,利率風險機制缺失和未建立起貸款定價適當公開制度,同樣制約了貸款利率定價體系的完善。
(三)貸款利率定價方式簡單粗放
貸款定價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的復雜工作。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的實踐時間短,缺乏經驗和人才、技術支撐,因此還處在探索或不成熟階段,貸款定價方式簡單粗放,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主要表現為:一是尚未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和定價模型。在貸款利率的確定中,無論是浮動指標的設置,還是浮動系數和浮動權重的確定,沒有統一、科學的標準和依據,主要靠經驗判斷、靜態評估,缺少定量分析和動態測量。二是利率固化。目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均采用固定利率定價方式,對利率風險的敏感性不強。三是貸款定價管理簡單劃一。目前山東省大多數農村信用社還沒有真正做到貸款利率差別化定價,只是做了簡單的貸款分類,還不能根據農村產業發展現狀、市場發展前景、風險狀況、客戶關系等因素,制訂以產業(行業)、信用狀況、期限和擔保方式等為主要內容的貸款利率差別定價體系。四是貸款定價管理辦法流于形式。調研發現,貸款定價管理辦法并未得到認真執行,最常見的做法仍然是由聯社主任或領導班子參照上級行業主管部門在利率方面的要求,結合聯社以往利率水平和經驗判斷來確定最終貸款利率,然后下發給各基層社執行,仍然是“一言堂定價”、“指令性定價”,而非“市場化定價”。
(四)缺乏貸款定價的專業人才和技術基礎
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缺乏技術型、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素質的知識復合型利率管理人才。多數農村信用社沒有專職的利率管理人員,信貸人員缺乏利率管理知識和經驗,對利率的管理局限于利差管理,談不上貸款的風險評估、成本核算、宏觀經濟貨幣走勢和微觀企業動態的預測等利率風險管理。
更為被動的是,農村信用社歷經幾次變革,內部客戶資料和信息流失嚴重、積累有限;外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的有用信息也很有限,很難形成全面系統的客戶歷史資料、數據。農村信用社對信息統計工作重視不夠,信息科技開發應用滯后,至今省聯社還沒有推出貸款定價管理系統,利率管理人員、信貸人員還無法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
(五)部分農村信用社利率執行水平偏高
農村信用社推行貸款定價管理新辦法的初衷之一,就是加快貸款利率市場化,遏制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一浮到頂”的現象。在山東省各地農村信用社制定的貸款定價辦法和實施細則中,對于入股農戶、信用戶、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均實行了不同程度的利率優惠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符合優惠利率條件的客戶較少,優惠程度有限,貸款利率的實際執行水平仍然偏高。高貸款利率水平的背后,隱藏著部分聯社經營方式粗放帶來的資金組織成本高、資產質量差、風險防控能力低、優質客戶流失以及市場競爭力降低等一系列問題。
三、做好貸款利率定價工作的建議
(一)充分認識貸款定價的重要性,增強貸款定價工作主動性
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農村信用社正面臨著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強化競爭意識,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已成為必須面對的緊迫課題。“價格戰”一直是企業競爭的重要利器,貸款定價是農村信用社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做好貸款定價工作,能夠進一步鞏固老客戶,吸引新客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鞏固、擴大市場份額,爭取市場競爭主動權。做好貸款定價工作,對于農村信用社經營優化信貸結構,強化信貸管理和風險、成本控制,提高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促進穩健經營、穩步發展都至關重要。各地農村信用社要積極行動起來,結合自身實際,扎實、有效地開展貸款定價工作。
(二)完善貸款定價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貸款定價機制
建立健全貸款定價組織架構。有條件的縣級聯社要成立專門的貸款定價管理機構,設立專業崗位,配備專業利率管理人員,構建由聯社理事會、貸款定價委員會、信用社貸審組、信貸員四級組成的貸款定價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相關職責,強化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和后臺支持。理順貸款定價管理體制,賦予貸款定價委員會真正的管理權力,減少上級行業主管部門對縣級聯社的行政干預。完善貸款定價授權制度。按照“集中管理、逐級授權、分類授權”的原則,授予基層信用社和信貸人員對不同信貸產品一定的利率定價管理權力。強化貸款定價監督制度。建立層層監督的全方位的貸款定價控制體系,加強對貸款定價決策、執行情況的跟蹤監督檢查,分析評估貸款定價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合理性,及時查找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偏糾錯和問責。建立利率風險預警機制。提高對利率風險的認識和管理水平,建立定期的缺口分析與利率敏感性分析制度,逐步采用缺口管理、持續期管理等辦法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定期對國家宏觀經濟變化、微觀企業態勢和利率變動趨勢分析,預測利率風險,適時揭示風險。推行貸款定價適度公開制度。可以通過貸款定價聽證會、宣傳窗、明白紙、電子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和渠道,讓廣大客戶了解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程序、標準等有關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推動陽光辦貸。
(三)創新貸款定價模式,增強貸款定價的科學性
堅持切合實際、成本效益風險匹配、市場競爭、差別化和動態浮動原則。學習、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理論模型和成功的實踐經驗,結合農村信用社內外環境、條件,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貸款定價模式,是農村信用社做好貸款定價工作的關鍵。
根據主要目標客戶群,通過有效計算貸款違約損失率、資金成本率和非資金成本率,綜合考慮目標利潤率以及同業市場競爭等其他重要影響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最終形成一套“以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貸款風險溢價為核心,以成本收益為約束,兼顧市場價格水平以及銀行與客戶的整體業務關系”的貸款定價模式。貸款定價計算公式:貸款利率=貸款基準利率×(1+風險浮動幅度-存款優惠幅度+調增幅度-利率優惠幅度 貸款決策調整幅度);風險浮動幅度=Σ(浮動系數×浮動權重)×100%;最低浮動幅度=(貸款資金成本率+貸款的管理費用率+稅負成本率+貸款最低風險率-法定貸款利率)/法定貸款利率。
(四)重視貸款定價人才建設和信息系統開發應用,夯實貸款定價工作基礎
按照“培養引進并舉”的原則,以優惠待遇對外招聘具有利率管理理論素養和專業素質的利率管理人才;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率管理人才培訓機制,對現有的利率管理人員(信貸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利率管理理論知識、技術水平和能力,使他們熟悉掌握風險識別評估、信用等級評定、經濟金融分析、利率風險規避、貸款定價模板運用等知識、技術。應發揮后發優勢,借鑒他人已有成果,加大研發力度,開發適應農村信用社實際的科學、高效的貸款定價信息管理系統。一個理想的貸款定價信息系統,是與銀行內部各個信息系統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統(見圖1)。
從成本管理系統中可獲取貸款資金成本率、非貸款資金成本率、營業稅負率等成本信息;從風險管理系統中獲取有關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參數信息;從信用分析管理系統中獲取客戶信用情況;從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中獲取已有客戶綜合貢獻度的信息,等等。從農村信用社實際情況看,目前只有綜合業務管理系統和信貸管理系統可提取某些有關貸款定價參數信息。由于我們的研發能力還有限,歷史數據不完整、不系統,難以一步到位,開發出上述理想的貸款定價信息系統。但可本著“立足實際、面向未來、循序漸進”的研發思路,構建一個B/S結構、主要業務參數能夠完全差數化設置的系統。在這個系統在其他信息系統尚未建立前,可手工錄入信息參數。
(五)堅持讓利于民,實行水平適中的貸款利率政策
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服務“三農”、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既要堅持利率覆蓋風險、成本并有合理回報的原則,實現商業可持續;又要讓利于民,有效支持“三農”發展。要大力推行成本管理,開源節流,減少不必要的費用開支。要加強貸款管理,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壓縮新增貸款不良占比,為降低貸款利率打下堅實基礎。加強分類指導。省聯社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地農村信用社貸款定價。實行農戶和涉農企業貸款利率優惠政策,農戶和涉農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原則上控制在80%以內;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縣級聯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上浮原則上控制在50%以內;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效益比較差的縣級聯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上浮原則上控制在80%以內。
參考文獻:
[1]宋磊,王家傳.農村信用社改革: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J].金融發展研究,2008,(1).
[2]張紅偉,曹邦英.我國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11).
[3]楊娜.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現狀及發展戰略[J].經營管理者,2010,(21).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