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魁梧的身材、近視眼鏡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精明中透著堅毅,能言善辯。這是被巴中百萬外出民工稱贊為“維權勇士”的王曉榮,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61562;首次維權成功,讓王曉榮有一種成就感
王曉榮第一次為民工維權是在2003年4月。當年,巴州區花叢鎮19歲的廖軍在山西太原市清徐縣銅戈村一暖氣片廠被1600多度的熱浪燙死。
“廖軍是獨生子,母親早逝,自小就和父親相依為命。當地村支書見他家太慘了,請我幫忙維權。”王曉榮回憶說。當他背上一大包法律書和當事人趕到現場時,廠方只同意賠償3.2萬元。“我翻開書本一條條地比,廠方1000、2000元地加,磨了3天才同意追加到9.2萬。”王曉榮稱,當廖軍的父親拿到全部賠償金后,竟“撲通”一聲給他下跪謝恩。
首次維權成功,讓王曉榮有一種成就感。
從2003年到2005年,王曉榮憑著流利的普通話、嫻熟的法律知識、敏捷的思維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成功地為20多名傷殘民工維權。一系列維權案的成功以及外出民工頻受傷害的現實引起巴中市委、市政府的關注。2005年5月,巴中市劃撥財政經費正式成立巴中市民工維權救助中心,并專門指派王曉榮代表巴中市政府奔赴全國各地為外出務工的巴中籍農民工免費維權。
#61562;“要10萬元可以,我再出10萬要你的人頭”
2005年底,巴州區羊鳳鄉的農民工茍軍在山西靈石縣挖煤時因煤窯倒塌死亡。“死一個民工,只給3萬元,是那個地方的慣例,多一分錢都不得行。”王曉榮回憶道。當時,他和死者的妻子同路趕到現場,給老板打電話。
“人死了嘛,到財務上去領錢,3萬塊。”老板口氣強硬。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賠3萬元不行。”王曉榮說。
老板罵人了,說他們那兒死個人一直都只是賠3萬元,不要就滾蛋。王曉榮最后以巴中市政府的名義提出嚴正交涉,老板才被迫坐到談判桌上。
“我給老板算了10萬元的賠償金,”王曉榮回憶當年的情景,“老板指著我的鼻子惡狠狠地說,10萬元可以給你,我馬上再出10萬元把你的人頭一便買了,因為你破壞了我們這兒的規矩。”
“那是我一輩子都不可磨滅的記憶。我也指著老板的鼻子說,我的人頭給了你,你的人頭也要落地。”王曉榮稱,“那天我幫助死者親屬背上10萬元現金,打了400元的士一直到了火車站。上了火車我才發現,身上已大汗淋漓,一顆心還狂跳不止。”
#61562; 用愛和血淚書寫的維權數字
巴中市委農辦給記者提供的材料表明:8年來,王曉榮先后125次深入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的礦山、小煤窯調查取證,談判索賠;236次到勞動安全保護不力的建筑工地、個體磚廠據理力爭,實施維權;71次前往河南、江西、河北等地為巴中市拿不到工錢的8000多農民工兄弟呼救求援,追討工錢;128次到云南、山東等地法院為206名因工受傷導致終身癱瘓和交通事故死亡的農民工唇槍舌劍,出庭辯護……共接受民工求助事件1445起,協調處理民工維權案件1007起,直接參與處理民工重大傷(亡)事故874起,免費為巴中市民工挽回經濟損失7100余萬元。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要替老百姓說話,更要辦好每一件農民工求助案件。雖然這條路非常艱辛,但我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王曉榮最后說,“希望全社會都來重視、關心農民工,讓農民工不再流血流汗又流淚是我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