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天府之國東南部的自貢市,自古以來便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其特有的風采和格韻,卓立于中國城市之林,享有“千年鹽都”、 “南國燈城”、“恐龍之鄉”的美譽。全市幅員面積4373平方公里,人口320萬,其中市區人口近80萬。
然而,隨著城市和工業的發展,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這個繁華的老工業城市供水水源就因多種因素受到較大影響,加之不靠大江大河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得整個城市沒有可靠的水源來改善城市供水水質和水量。自貢成為全國50個最嚴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僅占四川人均的18.84%。
百姓生活缺水、企業生產缺水、農田灌溉缺水,“水之殤”成為這個城市邁向現代化進程中一抹揮之不去的陰霾。
時間翻頁到2011年,自貢的治水大計如今進展如何?新春剛過,記者便啟程趕赴“千年鹽都”,去見證那里蓄水“解渴”的火熱激情。
50年,一部艱難的治水史
“80年代和90年代初,城市居民區經常停水,靠消防車拉水來分!當年每個企業都派了人去支援修水庫。”家住方沖小區的代云峰大爺告訴記者,現在的情況有了較大改善,平時沒有感覺到有多么缺水,只是每年夏天用水高峰的時候供水矛盾突出一些,但供水部門通常都會采取限水等方式調節城市用水。像珍珠山、鐘云山那些社區,水壓偏低,有時根本就放不出水。為了節約用水,市民們都有了一套自己的“節水經”:煮面條的水用來洗碗;洗菜、刷碗的水存起來,用來沖廁所……
在自貢市水務局,記者從相關負責人那里了解到自貢市50年來艱難的治水歷程。
改革開放以前,自貢市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是釜溪河、旭水河。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三線建設內遷了很多企業,人口增加很快,水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加上自貢在全省各市州中是唯一不靠大江大河的城市,沒有可靠的水源來改善城市供水問題。
1985年,該市開始興建長葫引水管道工程,求助內江市的威遠縣,通過境外引水解決城區供水。該工程于1986年9月正式建成通水,由此結束了自貢市民長期飲用苦澀水的歷史。然而,長葫引水工程的投運僅僅是暫時解決了自貢市區的缺水問題,隨著城市的發展,引水管道的供水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為解決城市水源不足的問題,自貢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在榮縣興建了雙溪水庫,該水庫1993年正式建成并成為自貢市區和榮縣縣城的重要供水水源。至此,自貢城區供水問題才得到了一定緩解。
雙溪水庫興建以來,因氣候的原因,連續多年降水不足,無法達到預期的蓄水量,這也直接導致可供城市用水量年年不足,自貢城區缺水狀況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2009年10月,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打破制約我省農業“靠天吃飯”的“水瓶頸”,省政府頒布《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戰略規劃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實施。自貢,無疑成為全省迫切需要借力徹底擺脫缺水困擾的重點扶持對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供水水源嚴重短缺,城市用水擠占農業用水問題突出,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了自貢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隨著大城市建設、工業強市和城鄉統籌戰略的實施,自貢市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矛盾將更加突出,如不盡快修建小井溝水利工程,預測到2020年自貢城區生活生產用水缺水將達9000萬立方米?!彼畡站值墓ぷ魅藛T不無感慨地說。
對此,自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決心興建小井溝水利工程,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該市的水源不足問題。
38年,鹽都人民的期盼終將夢圓
2010年12月18日上午,自貢市榮縣保華鎮紅豆樹村迎來了從來沒有過的熱鬧,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軍樂隊奏出的歡快樂曲飄到了十里八村,當地群眾從四面八方趕到了這里。省委書記劉奇葆親臨現場宣布小井溝水利工程開工。大家共同見證了小井溝水利工程開工的歷史時刻,鹽都人民38年的期盼,在這一天得以夢圓。
“當天我天不亮就從家里出發,翻了幾個山頭才到達現場,就想親眼看看開工儀式!”回想起開工儀式當天的情形,56歲的紅豆樹村村民張曉月還是激動不已。她一邊看著深深的峽谷,一邊告訴記者,聽說水庫建成蓄水后,村里的人畜飲水、農田灌溉都能得到解決,村里人內心都無比的喜悅。小井溝地處越溪河上游,河面狹窄,兩岸山勢高峻,樹木茂密。紅豆樹村一帶山高缺水,遇到天干時要下到1公里外的河里挑水喝,村里已經三年沒有種水稻了。每年春夏季洪水暴發時,因為沒有水庫,洪水無法控制,造成水資源白白流失,平時農業生產用水又無法滿足。
“從父母那輩人就盼望著能有一天修建一個水庫,把溝里面的水儲起來,1972年的時候,有人到村里考察說要修建水庫,從那時起我們盼了38年?!睆垥栽赂袊@道,她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由衷地感謝。
“自貢市農村用水較為困難,農作物缺水嚴重,據統計,春旱出現的頻率為58%,夏旱出現的頻率為47%,一年兩旱的干旱年達83.3%,小井溝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緩解自貢市供需水矛盾,改善灌區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修建小井溝水利工程,對我市顯得尤為迫切?!彼畡站窒嚓P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小井溝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一級支流越溪河上游的榮縣保華鎮小井溝峽谷,干流全長232公里,壩址控制流域面積587平方公里。工程主要由水庫樞紐、輸水工程組成,最大壩高88.37米,水庫總庫容1.6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1億立方米,總干渠年引水量1.1億立方米,為大(2)型Ⅱ等工程。工程總投資26.59億元,施工總工期43個月。
該項目建成后,將解決自貢市320多萬人口和14.56萬畝耕地的供水與灌溉問題,對緩解自貢市供水需水矛盾,改善灌區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問渠哪得清如許
來到自貢的第二天清晨,記者的采訪車順著一條如絲帶般光潔的鄉村水泥路開進了位于自貢市郊的劉山鄉戰斗村。在這里,有一座修葺完工不久的病險水庫——觀音壩水庫。采訪車停在了水庫大壩頭一個整潔的平房小院內,這里便是觀音壩水庫管理所。在管理所的會議室墻上工整地貼著水庫管理的規章細則,這里的4個管理人員每天換班之前都必須在一個記事本上作好當天對水庫、大壩的觀察管理記錄。
站在小院的平臺上,看著碧波蕩漾的水面環繞著青山、良田,不由得神清氣爽。放眼望去,一條長108米、高15.6米、裝飾著嶄新翠綠雕花護欄的防洪大壩橫跨湖面,固若金湯地護衛著位于它另一側的千頃良田。
“前面200米處與大壩平行的公路便是內宜高速,要是沒有這座攔洪大壩,一旦洪水暴發,這條高速路就有被沖垮的危險。”劉山鄉戰斗村七組的村民鄭遠新告訴記者。這個觀音壩水庫是1996年建成的,主要承擔灌溉與防洪功能,有效庫容400萬立方米,同時也提供著劉山鄉及附近的永安鎮近5萬人的生活用水。近年來,水庫大壩出現了壩基滲漏、壩面垮塌等險情,無法正常發揮其應有功能?!爱敃r壩腳出現好幾處漏水點,庫里面的水滲出來流得田坎周圍到處都是,根本起不到灌溉的作用?!编嵾h新指著大壩下的一片農田對記者說。
2009年,中央給該水庫下撥了350萬病險水庫修護專項資金,2010年3月,觀音壩水庫開工修葺,當年10月完工。不僅水庫大壩整舊如新,而且水庫附近的幾千戶農家都安裝上了自來水,通上了水泥路。
“以前家里的用水都要到水庫里去挑,現在我們跟城里人一樣,家家戶戶都安上了自來水,方便極了。”戰斗村九組村民林蘭英在記者面前迫不及待地展露著內心的喜悅。她還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水庫大壩不再漏水了,水庫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以前村里面到處都是垃圾爛泥,臟亂不堪,現在通過整治,看起來干凈又清爽。水庫管理所還對水庫進行了打撈治理,現在的水質也比以前清潔了許多,完全達到了國家安全飲用水標準。
“我們實行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僅要讓城鄉居民有水用,還要讓他們安全地用上水、用上放心的水。”隨行的自貢市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2010年,自貢市全年共完成固定資金投資14億元,其中用于病險水庫和震損水庫整治的資金就達5100多萬元,38座病險水庫和震損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全面完成。整治后的水庫面貌煥然一新,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實現恢復蓄水600多萬立方米。2011年,自貢市還將完成一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現水庫安全度汛和恢復蓄水400萬立方米。
此外,2010年,全市共投入各類資金1.2億元、人力3萬多人次,新改建城鄉供水管道150公里、農村供水工程15處,解決了12.8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和榮縣、富順縣污水處理廠按計劃順利推進,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取締江河網箱9877口,治理河道30公里,清撈水葫蘆等漂浮物3.2萬噸。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經過鹽都人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鹽都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將根本得到保障,城鄉居民將普遍享有安全清潔的飲用水,節水型社會格局將基本形成,水環境和水生態狀況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