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開年的春天里,中國沿海城市再次迎來了“用工荒”這場不可逾越的瓶頸。然而沒想到的是,作為全國勞務輸出大省,四川也遭遇了“用工荒”。
#61562;視線直擊一:
地點:成都火車北站廣場
時間:2011年2月6日(大年初四)
招工單位:富士康
“公司那么早開始招聘,而且把地點設在火車北站,就是為用工‘搶人大戰’預熱。”富士康的招工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短短幾個小時,有不少人來咨詢和報名,其中不乏背著行李準備見到合適的就定下來的人。
“老鄉,你是來找工作的嗎?”記者觀察到一位年輕小伙子在仔細地看著招聘條件。“對哈,馬上要過完年了嘛,來看看有啥子工作可以做。”“有沒有看到合適的呢?”小伙子撓了撓頭,笑著說:“不著急,慢慢找,現在工作多,我要選我認為條件最好的。”
記者看了看富士康的薪資待遇表:新進員工試用期月薪為1600元至2000元,而試用期滿后轉正將拿到2200元至2800元。此外,社會保險、國家法定節假日、免費的管理技能培訓、績效獎金和年終獎等各類福利項目,也極為誘人。
該企業的招工負責人告訴記者,富士康這類企業由于名氣較大、信譽較高,所以招工還不是很大的問題。但確實,現在招工沒有前幾年的火熱勁了。前幾年都是工作來挑人,僧多粥少,但這兩年不曉得是怎么回事,用工單位反而越來越被動了,很多人都是來咨詢,明確表示希望報名或者有強烈愿望想留在企業的人還不多,所以將薪酬和福利提高是他們吸引務工人員的重要法寶之一。
據富士康方面的人士介紹,2011年的員工工資比去年漲了400元左右,員工通過考核以后,月薪基本維持在2200—2800元。由于富士康將擴大武漢的項目,“今年計劃招聘3萬人左右,用工缺口還比較大,所以,現在只要和應聘者達成了工作意向,我們就馬上組織專車將新員工送到廠區。”
#61562;視線直擊二:
地點:錦江區人才市場
時間:2011年2月10日(大年初八)
招工單位:成都某農資儲運公司
下午4時,錦江區人才市場內依然人頭攢動,人聲鼎沸。
在“今日用工信息發布表”下站滿了來找工作的人。某水業有限公司,招工人數數名,性別不限,年齡50歲以下,待遇1100—2500元/月、包住、買保險;某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招工數名,性別不限,年齡50歲以下,待遇1400元/月、包吃住、買保險……
而在成都某農資儲運公司的招聘廣告牌上,寫著招聘搬運工、電工、焊工等,開出的工資幾乎都在每月2500元左右,而搬運工的工資更最高可達3500元。
如此優厚的薪酬待遇,想必能夠吸引眾多務工人員的青睞。然而,說到招聘效果,這家農資儲運公司負責招聘的蘇先生一邊嘆氣一邊搖頭,“招聘效果真不怎么樣,薪酬都提高了那么多,還是很難招到人”。據了解,今年該公司薪酬普遍都比去年上漲了200元,但不知為何,連搬運工都沒有幾個人報名。
招不到人怎么辦?蘇先生現在還一籌莫展。
#61562;視線直擊三:
地點:四川省就業局職介機構
時間:春節前后
春節前幾天,省就業局的職介機構就陸續接到了外省“要人”的電話,而春節7天假期剛剛放完,省就業局的電話就熱得發燙。
省就業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數十家企業的電話這幾天就沒有斷過,他們都說的是同一個事:希望多輸出一些人員過去”。相對于往年,今年省外企業“要人”的電話顯得更加急切。
成都市就業局副局長狄進說,隨著成都市多個重大項目投產,在往年崗位正常儲備的基礎上,今年成都還可以提供40萬個就業崗位,本地人才已經供不應求。
#61562;“用工荒”為何頻繁光顧?
“荒”還是“慌”,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當我們還在為珠三角、長三角出現“用工荒”而焦慮的時候,不想這股寒流已浸透到了我國的內陸城市,甚至西部。
突然之間,大家都慌了。
面對既定的事實,也許反思是件迫在眉睫的工作。是什么造成了“用工荒”,是什么讓“用工荒”注定成為春節甜蜜宴席后那杯苦丁茶?
2.3億農民工在中國可謂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然而農民工這樣一個群體的基本權益卻沒有很好的落到實處。每到過年時,就會有不少農民工因為拿不到工資而被迫上演“跳樓秀”。對此,多數人已見慣不驚,將其視之常態,但這看似的常態卻堆滿了農民工的無奈與辛酸。
農民工基本社會保障得不到完善和落實,使他們成為了干活最多,保障最少的群體。因此,面對如此景象,很多原本打算外出務工者選擇了留在家鄉或者自己做點小買賣。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東西部地區在經濟建設方面差距的逐漸縮小和東西部薪酬差異的逐年減小,成為許多外出務工人員留鄉找工作的重要原因。內江小伙子何剛就是其中一員。“現在,我身邊好多朋友都不出去打工了,你看現在成都這邊企業開的工資都不低。”何剛以前在廣州一家玩具廠打工,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也就1200元左右。現在,他在成都的一家沙發廠當駕駛員就拿到了3000元以上的工資。
在家鄉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資薪酬較高的工作,何苦還要奔波到外面呢?而且,在家工作還能經常和家人見面,照顧他們的生活。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是現在很多外出務工人員考慮最多的。
引人矚目的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出現成為加速“用工荒”的助推器。新生代農民工普遍是指80、90年代出生,幾乎沒有在農村干活,有一定的文化,有一定夢想,希望積極融入城市,成為城里人的年輕人。而這批人在目前農民工外出務工的1.5億人中大約占了60%。
“雖然我來自農村,但這并不代表我對生活質量沒有要求。我同樣需要娛樂,需要交友,需要上網來了解全國各地的信息。”現年23歲的王玉明,初中畢業。由于不滿意招工單位的地理環境,他一口回絕了用人單位。
王玉明的回絕和要求是如今新生代農民工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他們不再和父輩一樣,臟活累活全干只要有錢拿。他們在對物質的追求外還選擇了精神的追求,準確地說就是一種“人格對等”。因此當面對一份不能滿足他們理想的工作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時代特性展露無遺。
#61562;應對“用工荒”四川行動起來
跨入新年,成都市繼續推行回引工程,讓省外務工的人回成都工作。去年,成都已陸續組團到上海、江蘇等地,招募川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今年成都也會到外地去招聘,還將加大對勞動者的培訓,通過培訓緩解用人單位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在金堂縣各大汽車站、人力資源市場等打工者較為集中的地方,不少打工者收到了金堂縣就業服務管理局發出的就業宣傳資料,鼓勵大家留在家鄉就業。“目前,金堂縣正在逐步推進由勞務輸出大縣向勞務用工需求大縣的轉變。”金堂縣勞務開發辦勞務開發科科長何勝利表示,為了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金堂縣為回鄉人員免費提供了創業知識培訓服務,引導外出打工者“就業不離鄉”。
2月,綿陽市在市惠民幫扶中心廣場舉行2011年“春風行動”之“春風送崗位-四項承諾”招聘暨創業服務洽談會。招聘活動現場,有3303人次與用工企業進行了面對面的求職就業咨詢協商,達成意向性用工登記1280人,發放了印有求職、維權知識、服務熱線及招聘信息的“春風卡”等各類宣傳資料一萬余份。
眉山市東坡區就業局積極應對節后農民工求職高峰,加強與企業聯系,深入企業了解用工狀況,廣泛收集用工信息,與成都錦江區勞動力市場聯系,實現資源共享,拓寬求職者的就業渠道。東坡區人力資源市場將連續舉辦大型現場招聘會,開展“五送”下鄉活動,積極為各類就業群眾提供就業服務。
#61562;專家觀點
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民工荒”實際上是“民工權利荒”,只有讓農民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社會待遇,維護農民工的權利,才會從根本上解決“民工荒”問題。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高端化后的企業更需要技術工人,但四川的勞動力供應仍處在較低技術層面,因此農民工具備的技能和企業需求出現了錯位。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現在中國的農民工問題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重大變化,中西部地區應該推動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民工荒”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好事,因為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才能吸引勞動力,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會更快地上漲。(本刊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