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在3月4日的《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2月下旬,我出席了在阿布扎比舉行的題為“美國、新興大國與跨國威脅”的國際研討會。會議的議程上沒有關于中東形勢的議題。研討會上,來自美國和歐洲的一些代表,都認為中東劇變來得很突然。但是,我在同與會的阿拉伯人討論時,他們覺得并不突然。去年5月,我曾到多哈參加一次國際問題研討會,會上一位中東著名企業家發言簡短,但引起與會者的注意。他說:“中東地區有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這就是中東地區人口增長迅速,就業壓力巨大。今后六七年,在中東需要創造1億個就業機會,來吸收這些走向勞務市場的青年。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使中東地區的經濟保持每年8%的增長率。然而,中東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僅為4%左右,遠遠滿足不了就業大軍的需求。”他最后很擔心地說:“這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發。”看來一些中東人士對中東目前的劇變是早有察覺的。我在阿布扎比期間,出席了英國前首相布朗的一次新書發布會。他在會上說,推動中東地區正在發生劇變的是數量龐大的失業青年。以埃及為例,埃及人口70%是30歲以下的青年,埃及的失業率高達30%,而失業者中,90%是青年。為什么在中國的經濟社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沒有發生?我思考了很久,還是鄧小平講得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過去30多年,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心一意謀發展,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提交本次人代會審查的“十二五”規劃看,我們國家在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會更加重視民生,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民。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是正確的選擇。中國持續、穩定的發展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