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在3月15日的《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這次兩會上,“幸福熱”的話題,折射著民眾對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當我們大談幸福時要看一看還有哪些人不幸福。大致來說,有幾種情形。1.全國還有貧困人口1.5億,工薪族收入偏低,在物質上不幸福;2.社會就業難,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無固定職業的不幸福;3. 部分人雖已脫貧,但仍感種種之不公,情感上不幸福;4. 學生負擔過重,兩億中小學生一想起考試就不幸福;5. 已進入老齡社會,空巢老人門倚黃昏,精神上不幸福;6.腐敗嚴重,國財私用,納稅人心中有氣,不幸福;7.改革尚有許多未競課程,憂國之士,心急情迫;8.表達不暢,少數多年上訪者,心中有冤、有怨,不幸福。舉出上述情形,不是把社會說得一塌糊涂,只是承認前進中的矛盾,也正是兩會要議的民生話題。從上面所舉的不幸福也可看出,主要是精神和情感層面的,這說明我們在物質方面已經有很大的改善。改革30多年,我們已經收獲了很多的幸福,如實施社會低保、免除農業稅、義務教育、改善住房等等。但幸福不說跑不掉,不幸福不說不得了,那是矛盾,是隱患,會影響民心,影響科學決策。恩格斯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的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這里他再三強調所有的人都要能夠物質充裕、精神自由。我們的共同富裕和兩個文明也有其意。那是個理想的社會、人人幸福的社會,太遙遠了。我們就先說當前吧,如果五年之后,能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那真是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當然那時又會有新的矛盾,我們還會再去追求更高更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