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在3月16目的《新華日報》上撰文指出:這兩天,由于日本大地震,災難片在網上的視頻點擊率也高得驚人。2006年重拍的《日本沉沒》,近期在優酷網上的點擊率已達10多萬次。在新浪微博上,網友“媚眼明”寫道:日本大地震不是日本一個民族的災難,而是整個地球的災難,在這個時候,讓世界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共同面對災難共同守護我們的未來,是最重要的。為日本加油!更多的人開始重新反思人生存的價值,那就是“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們該追求什么?對我們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很多災難片視頻的留言簿上,不少網友的反思博文將視點對準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一位豆瓣網友寫道:“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文明的迅猛發展,讓人類陶醉在一次次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可一旦巨大的災難襲來,人們發現,面對自然界的咆哮,人類的生命、財產,乃至夢想和希望依舊是如此地不堪一擊。更可悲的是,越來越多的災難呈現出人禍的本質,需知,不管人類如何發展,總離不開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人類的福祉最終還需要自然的恩賜。”的確,正像《后天》等災難片所啟示的那樣,人類過度開發的行為令自然界不堪重負,最終會招致自然的懲罰。可以說災難片在某種程度上正在促成人類更加愛惜地球,珍惜環境。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2012》式的預言警醒人類無休止地對自然的索取,這也是許多災難片最具正面意義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