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鍵詞】河南淇縣;漢代;銅鏡;鳥獸博局紋
【摘要】河南淇縣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漢代銅鏡,裝飾有鳥獸紋、博局紋、十二地支銘文及三言詩銘文帶,紋飾豐富,制作精良,品相完好,銘文及紋飾都有獨特之處,豐富了漢代銅鏡研究的實物資料。
河南省淇縣古名朝歌,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縣文物管理所收藏有文物1萬余件,其中有一件漢代的鳥獸博局鏡,保存完好,藝術(shù)價值頗高。該鏡為圓形,圓鈕,圓鈕座。直徑16.5厘米,厚0.5厘米。座外方格內(nèi)均勻分布12枚乳釘紋,乳釘之間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銘文。方格各邊中心點外為T形紋,兩邊各一乳釘紋,T形紋與L形紋相對置,方格的四角與V形紋相對置。VTL紋之間為青龍、白虎、朱雀及鳥獸紋,銘文“亥、丑、寅、辰、巳、未、申、戌”分別相對青龍、瑞獸、白虎、禽鳥、朱雀、瑞獸、獨角獸、瑞獸。VTL紋外為一周銘文圈帶,銘文順時針旋讀為“駕非龍,無浮云,上華山,見神人,食玉英,飲禮全,宜官秩,保子孫,長樂未央富昌”。銘文圈帶外為短斜線紋和凸棱紋。鏡緣三分開分布二青龍及一瑞獸,間飾S形云紋(圖一)。
“博”在漢代是從宮廷到民間十分流行的一種棋類游戲,“局”乃此類游戲所用的棋盤,而棋盤上刻畫著VTL紋樣,故將鏡背有VTL紋飾的此類銅鏡稱為博局鏡。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四神博局鏡,其銘文中有“刻婁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明確提出了“博局”紋之概念。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國古代人民所喜愛、崇拜的吉祥神獸,被奉為能保護天地秩序、使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四方神靈,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故稱四神、四靈。該鏡背有騰飛的青龍、奔馳的白虎、可愛的朱雀,但沒有玄武,玄武的位置由一呲牙咧嘴正在奔馳的獨角獸所代替。
漢代銅鏡的銘文多是紀念贈答、慶祝頌祿、宗教神話或具有修身養(yǎng)性意義的吉祥語、祈福語,有的還帶有宣傳、贊揚鏡子質(zhì)量的廣告性語言。“尚方”是漢代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尚方制作的鏡子銘文有三言、四言、六言、七言等詩句,句子完整、押韻。后來銅鏡成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者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會擴大或縮小銅鏡的形制,但又不想改變原來的裝飾圖案,因此常會出現(xiàn)加字、減字的情況,同時還出現(xiàn)了代用字、減筆畫字等現(xiàn)象。該鏡銘文為完整的三言詩,應(yīng)是尚方作鏡,銘文中以“非”代“飛”, 以“全”代“泉”,是代用字,以“無”代“舞”,是減筆畫字。此三言詩帶有宗教神話的色彩,祝愿和祈求持鏡者能高官厚祿、子孫蕃昌、享樂富貴,又能乘龍飛天、升仙得道等。
筆者查閱了不少資料,尚未見到同樣的漢鏡。此鏡紋飾豐富,制作精良,品相完好,又是尚方作鏡,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其銘文及紋飾都有獨特之處,為漢代銅鏡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責(zé)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