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方,氣候寒冷,目前黑龍江省只有少數幾個優良李樹品種應用于生產,品種比較單一,果實成熟期相對集中,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發展的需要。因此,根據生產的迫切需要。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我們利用黑龍江省抗寒李樹種質資源進行雜交育種研究工作。經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抗寒、早熟、不裂果、質佳、豐產、外觀美的李新品種——綏李5號。
1 選育經過
綏李5號是以綏李3號為母本,月光李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997年雜交獲得雜交種子125粒,1998年播種,出苗53株,并篩選出栽培性狀表現好的單株12株,于1999年春分別轉接到已結果的小黃李砧上進行高接萌導;經高接萌導處理后,2001年見果,通過對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及果實性狀等的調查、分析,鑒選出優系98-1-6,于2003年開始在黑龍江省克東、依安、北安、訥河等5個市縣以綏李3號為對照進行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經多年多點連續調查,表現出抗寒、早熟、不裂果、質佳、豐產、外觀美等優點,2010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綏李5號。
2 主要性狀
2.1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呈卵圓形。果頂尖,果實縱徑6.11厘米,橫徑5.20厘米,果梗長0.8厘米。梗洼深而廣,縫合線中,兩側對稱,果粉中,果皮底色黃綠,果實鮮紅,果肉黃色,汁液中多,纖維少,不裂果,平均單果質量68.0克,最大89.0克,果實整齊度好,黏核,風味酸甜,品質上,可溶性固形物13.10%,可溶性糖6.03%,可滴定酸0.39%,抗壞血酸56毫克/千克(表1)。
2.2 植物學特征
綏李5號樹勢較強,樹姿半開張,1年生枝紅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當年新梢平均87.5厘米,節間長1.87厘米。葉片綠色,倒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漸尖,葉緣鈍鋸齒,葉長10.10厘米,寬4.85厘米,葉柄長1.56厘米。花白色,5瓣,雄蕊22枚左右,雌蕊1個,略高出雄蕊,花藥黃色。萼片綠色。
2.3 生長結果習性與物候期
該品種在綏棱地區4月中下旬花芽萌動,5月中旬開花,花期5天左右,8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近80天,10月中旬開始落葉,以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中短枝也可結果,萌芽率87.5%,成枝率38.7%。

2.4 抗逆性
抗寒力強,在2005-2006年冬季最低溫度為-42.3℃,持續近7天的情況下,凍害等級最高只有2級,并能正常開花結果:沒有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等病害的發生。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栽植時期及密度
選用優質嫁接苗,于4月中下旬頂漿定植。株行距以2米×4米為宜。定植穴深60厘米,直徑60~80厘米,并配置綏李3號等品種作為授粉樹。
3.2 整形修剪
該品種樹勢較強,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在整形修剪時適當疏枝,注意甩放結合,控制營養生長,并在花期噴施硼鉬微肥,提高坐果率。
3.3 病蟲害防治
李樹病蟲害主要是李小食心蟲,在落花末期噴施殺蟲劑,每7天1次,4-5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