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蘋果新品種‘岳蘋’
目前‘富士’蘋果在中國栽培面積和產量占60%以上。其抗寒、抗病性差,結果晚,栽培費時費工(伊凱等,2005,石海強等,2010),生產中急需品質優良、早果豐產、栽培省時省力、適宜我國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岳蘋’是以‘寒富’ב岳帥’雜交育成。1996雜交,1999年定植2年生苗768株,2004年選出優系410-8。經過6年連續觀察鑒定,該優系品質近似‘岳帥’,貯藏性優于‘岳帥’,豐產性、早果性、適應性與‘寒富’相似,綜合性狀優于‘喬納金’,2009年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辦公室備案并正式定名為‘岳蘋’。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強,樹姿開張。主干灰褐色,較光滑。一年生枝黃褐色,茸毛少。平均長60.9厘米,粗8.5毫米,節間長2.1厘米。葉片濃綠色,幼葉淡綠色,葉面平展,葉柄長2.8厘米,葉片長8.2厘米、寬5.8厘米。每花序平均5朵花。花冠直徑4.4厘米。花瓣粉白色。果實圓錐形,果形指數0.86,果形端正。平均單果質量295克,大果545克。底色黃綠,全面著鮮紅色,果面光滑。果肉黃白色,肉質松脆、中粗,汁液多,風味酸甜微香。果點較密,果皮較厚,蠟質均勻。果肉硬度11.2千克/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15.3%,可溶性糖12.49%,可滴定酸0.22%,維生素C0.052毫克,克。在遼寧熊岳地區4月上旬花芽萌動。4月下旬初花,4月末盛花,5月初終花,9月中旬開始著色,10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65天左右,11月上旬落葉,營養生長期220天。果實較耐貯藏,可冷藏至翌年3月。
成枝力強,短枝少,連續結果能力中等,有腋花芽結果習性,采前不落果。S基因型為StS2,白花結實率-低,生產上需要配置授粉樹。抗寒性較強,在熊岳地區經過13年田間觀察,未發生明顯凍害。生長結果正常,一年生枝半致死溫度-35℃左右。目前未發現有蘋果白粉病:蘋果腐爛病,早期落葉病發病亦較輕。田間蘋果輪紋病菌接種鑒定表明,一年生枝感病病級為0.3,主干感病病級為1級,屬抗病品種。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遼寧省大連、營口、葫蘆島及其他生態條件相似地區栽植。喬砧樹株行距3米×5米,矮砧樹2米×4米,授粉品種可選‘富士’、‘嘎拉’、‘首紅’、‘岳陽紅’、‘金冠’等。喬砧樹樹形采用自由紡錘形,密植樹用細長紡錘形整枝,幼樹輕剪長放,開張角度,春季萌芽前刻芽促短,結果后對衰弱枝組及時回縮更新。生產上按每30厘米左右選留1個中心果,產量控制在30000-37500千克,公頃。對于盛果期樹,在果實采收后施有機肥30000-45000千克,公頃,復合肥1500-2250千克/公頃。6—7月結合灌水,根據樹體生長狀況追施1~2次氮磷鉀復合肥。注重防治挑小食心蟲和早期落葉病,對桃小食心蟲用樂斯本乳油、桃小靈等進行防治。在5月下旬早期落葉病防治關鍵時期連噴1-2次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月中下旬結合防蟲噴施殺菌劑多菌靈或福星乳油。在果實成熟前20-25天摘袋,果實著色最佳,10月中旬果實成熟。
劉
志。王冬梅,張景娥,閏忠業,呂天星,揚鋒,伊凱(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遼寧熊岳115009)據《園藝學報》2010,37(10)
早熟葡萄新品種‘沈農金皇后’
當前我國葡萄生產中早熟優質大粒葡萄品種相對缺乏。沈陽農業大學從20世紀90年代持續開展葡萄的雜交育種及性狀遺傳研究(郭修武等,2004)。‘沈農金皇后,葡萄是沈陽農業大學葡萄課題組從早熟葡萄‘87-1’自交后代中選育出的新品種。1996年進行套袋自交,1997年播種定植實生苗,1999年代號為“14-64”株系首次開花結果,2003年確定為初選優系,2006年開始區試及品種比較試驗,優良性狀表現突出,與親本‘87-1’(果皮紫紅色)相比,果皮呈現金黃色,果肉晶瑩剔透,果穗大而整齊,外觀漂亮。在枝條生長勢和成熟度方面較親本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豐產穩產性更好,對霜霉病、白腐病等常見病害的抗病性增強,穗質量和粒質量也有所增加。2009年12月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辦公室備案,定名為‘沈農金皇后’。
1 品種特征特性
植株生長勢中等。一年生成熟枝條紅褐色,嫩梢綠色。幼葉綠色帶紅褐色,上表面元茸毛,有光澤,下表面茸毛中等;成齡葉片大,近圓形,綠色,中等厚,上下表面無茸毛,鋸齒鈍,3~5裂,裂刻較深,葉柄洼為閉合橢圓形。花為兩性花。芽眼萌發率為85.2%,結果枝占萌發芽眼總數的89.4%。每個結果枝平均著生果穗數為1.85個。
果穗圓錐形。穗形整齊,果穗大。平均質量856克,最大1367克。果粒著生緊密,大小均勻,橢圓形,果皮金黃色,平均質量7.6克,最大11.6克。
果皮薄,肉脆,種子1-2粒。可溶性固形物16.6%,可滴定酸0.37%,味甜,有玫瑰香味,品質上等。
早果性好,定植第2年開始結果,極豐產。在沈陽地區露地4月底萌芽。6月上旬開花,8月下旬果實成熟,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需120天左右,屬早熟品種。果穗、果粒成熟一致。抗病性較強。2栽培技術要點
適宣在華北、東北及西北無霜期130天以上地區露地栽培,南方可采用避雨栽培。棚架栽培龍干形整枝,短梢修剪;籬架栽培規則扇形整枝,中、短梢修剪相結合。注意疏花疏果,控制產量在30000千克/公頃以下。建議套袋。在出土后、花前、花后及果實膨大期結合灌水施入適量速效性肥料,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果實采收后施入有機肥。
對常見葡萄病害的抗性較強,春季出土后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菌源。進入雨季后注意防治黑痘病及白腐病。
郭修武,郭印山,李軼輝,李成祥,高秀巖,周興本,李 坤,蘇福植(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沈陽110866)據《園藝學報》2010,37(10)
板栗新品種‘林寶’
太行山區具有悠久的板栗栽培歷史,自然分布一些百年生以上的板栗樹,有的單株性狀表現優良,但未見太行山區選育出新品種。
1982年在河北省太行山區邢臺縣將軍墓鎮皮莊村發現優良單株(原代號為‘皮莊2號’。約300年生),經過連續5年觀察,發現其果實大小均勻,豐產;經過嫁接觀察,發現具有早實性狀,嫁接當年即開花,翌年結果,4-5年進入盛果期,產量比其它本地和從燕山引進的品種高30%~50%。1995年在邢臺、內邱、臨城和武安用本地品種‘豐收2號’和燕山優良品種‘紫珀’為對照進行中試,其果實整齊度為0.905,‘豐收2號’和‘紫珀’分別為0.851和0.846;三者產量分別為1.158、0.325和0.528千克,平方米。2009年12月通過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定名為‘林寶’。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中庸,樹姿開張,樹冠半圓形。新梢黃綠色。多年生枝深褐色。皮孔扁圓形,白色,中密。
混合芽近圓形,大而飽滿。葉片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長橢圓形和近披針形,葉基圓形,葉面積72.3平方厘米,長13.56厘米。平均寬3.04厘米,最大寬6.62厘米,葉脈數16.8對,葉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序柔荑狀,長13.9厘米,著生在結果枝第4.5~11節位上,雌花序著生在結果枝第12~13.3節位上。結果母枝平均抽生結果枝1.89個,結果枝平均長30,6厘米:每母枝結蓬3.35個,每栗蓬有堅果2.6個。栗蓬橢圓形,長6.3厘米、寬5.8厘米、高5.6厘米,刺束中長而密。成熟時栗蓬‘一字’形開裂。堅果扁圓形,充實飽滿。大小整齊一致,果皮深褐色,光亮美觀;果肉白色,質地細膩、糯,昧香甜,澀皮易剝離;單粒質量7.49克。含可溶性糖25.65%,淀粉45.85%,粗脂肪3.0%,總蛋白質5.56%,可溶性蛋白質2.34%,適于糖炒,商品性優。
在河北邢臺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下旬展葉,雄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雌花期為5月下旬,果實成熟期9月10日左右,11月中旬落葉。早實豐產,栽植第2年可結果,5年進入盛果期,平均每平方米樹冠垂直投影面積產量1.158千克,每公頃產量6000千克以上。抗病性強,耐干旱,耐瘠薄。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河北省太行山、燕山片麻巖風化的沙壤土或沙質土地區推廣,栽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的山地梯田、緩坡地或平地,土壤oH7,0以下。株行距2,5-4米×4~5米。授粉品種‘紫珀’、‘豐收2號’等,比例4~5:1。樹形自然開心形或小冠半圓形,幼樹生長季進行延長枝摘心以促發分枝;對結果母枝采用雙枝更新:結果母枝的留枝量為每平方米樹冠垂直投影面積10~15個。結果枝易下垂,注意培育健壯樹勢。每年秋施基肥,有機肥施用量為當年板栗產量的5-10倍,磷肥施用量與產量接近或略少,硼砂每平方米樹冠垂直投影面積施10-15克。追肥分別于春季發芽后的雌花分化發育期和7月上中旬的幼果旺盛生長期進行,幼樹株施尿素0.1-0.3千克。果樹專用肥0.2~0.5千克:盛果期株施尿素1~1.5千克,果樹專用肥2~2.5千克。5月上中旬混合花序出現時疏雄,疏除量90%。95%。芽萌動前后、開花坐果期、冬季土壤封凍前灌水。
齊國輝 郭素萍 張雪梅 李保國 馮軍民武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