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原產于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一帶,那里的氣候是夏季炎熱干燥,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冬季氣溫5-10℃,夏季21-27C℃。年降水量約350-900毫米,集中于冬季,夏秋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2倍以上。葡萄的根、莖、葉、花果等器官生長發育的特性就是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為此,人們可利用此原理,從研究葡萄的器官生態特點及其生長發育規律人手,研究葡萄對栽培技術的特殊要求,進一步改進栽培條件,使葡萄生產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現就葡萄器官的特點與栽培技術要求作一討論,望能起到“拋磚引玉”。
1 葡萄的根
為弦狀肉質根,其組織疏松,能貯藏大量的營養物質,但是,沒有像桃、蘋果、小麥等作物那樣有很發達的須根(或分枝)。這是由于葡萄的根系長期生活在由森林落葉層所形成的土壤下,處于透氣、保水、保肥性能很好的、有機質豐富的土壤環境下所形成的一種生態結構(見圖1)。由圖2中還可看出葡萄根的剖面,組織葉片和副梢能始終向著太陽,得到充足的陽光。葡萄的新梢還可以多次分枝,產生大量(多級)副梢和葉片,可以制造更多的光合營養,從而滿足植株生長結果的需要。葡萄的新梢生長依靠頂芽和節間的延伸,它遵循著“單軸一合軸”生長的規律,“新梢的頂芽起初作單軸生長,即頂端向上,但后來頂端生長點“轉位”了。被“轉位”的生長點形成了花序或卷須,讓位于新的突起。這個新突起繼續新梢生長直到下一節止。新的生長點代替原來的生長點的新梢生長”,所以,在葡萄園中可看較疏松,髓射線的間距較大。而桃樹的幼根剖面上組織較致密,髓射線的間隔較小。為此。人們在建立一個新的葡萄園時,應選擇疏松透氣、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沙性或礫質土壤。在日常的葡萄園管理中。應強調多施有機肥、及時中耕松土。我國北方夏、秋季節雨水多,高溫多濕,易滋生病害,除應注意架面的通風透光、還應勤中耕松土,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2 葡萄的莖
葡萄屬于蔓生果樹。其一年生以上的已木質化的枝條剖面表明:韌皮部、木質部所占比重較小,而髓部(髓和髓射線)則占有較大的比值,其單位體積的質地較輕。葡萄莖上有卷須,擅長于攀緣,卷須可以牢牢地抓住被攀緣物(往往是一些高大樹木),而且是“步步為營”。葡萄的枝條的橫斷面可分為背面、腹面、平面和凹面,在“凹面”處著生葉片、芽和副梢,“平面”處著生卷須或花序。這種現象稱為“平面極性”現象,在新梢向前延伸時,隨著葉片的互生,向前伸一節,“平面極性”中的“平面”和“凹面”位置就會互換1次,但枝條“背面”始終向上,“腹面”始終向下,這種習性可以保證葡萄的到,凡旺盛生長的新梢。嫩尖多彎曲呈“勾狀”。葡萄生產中,應密切注意單位面積的新梢負載量及新梢在架面上的合理而均勻的分布,及時控制多余的副梢,使架面通風透光,
3 葡萄的芽
在新梢的葉腋處形成,有冬芽和夏芽兩種。冬芽為復雜的混合芽。外有鱗片包裹,可以抵御外界較低的溫度(-2.5℃-4℃)。冬芽的中央有一個主芽,其四周有2~6個預備芽。主芽比較發達,它是一個壓縮了的新梢原基,有10-13個節,甚至達20個以上的節位形成,其上交替著生幼葉和卷須或花序。冬芽經過冬季休眠后于春季萌發。當主芽受損時,其基部的預備芽會再萌發抽枝,但一般不帶花序(個別的也會有花序)。無論是主芽或預備芽,其幼葉葉原基葉腋中均可形成夏芽葉原基或二級預備芽原基,平時它們呈隱芽狀態。受刺激后可以萌發,使植株得到更新復壯。這種性狀也充分說明了葡萄有著極為強大生命力!使葡萄新梢在一些高大的樹木冠上,受到了大風等外因的損害時,它仍可頑強地生活下去,進而繁衍它的后代。這些性能告訴人們,在葡萄生產中,應強調及時足量地秋施基肥,使樹體有豐富的貯藏營養,才能保證內源新梢和花序生長發育良好;生產中如遇到大風、雹災時,仍可利用副梢進行多次結果,或利用副梢進行快速整形,使其布滿架面,實現早投產、增產。

4 葡萄的葉
多為掌狀單葉,葉形較大,一般直徑在15厘米以上,大的在30~40厘米。葉的上表皮有較厚的角質層,下表皮往往著生大量的茸毛(毛狀的附屬物),上下表皮之間為柵狀組織和海綿組織,含有大量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下表皮上還有大量的氣孔,據測定每平方毫米葉片上有氣孔130-228個,葉的上表皮氣孔較少,而葉齒尖部的上表皮卻有較多的氣孔集中分布。這樣,在葉齒的上下兩面都有大量氣孔分布。筆者在生產實踐中也觀察到,葡萄葉片的齒尖,對水分和溫度反應十分敏感,在春、秋季節的清晨。常可見到,葡萄的葉齒尖有水滴沁出:在夏季如遇到高溫或干旱時,葉齒尖首先會變黃。生產中可將此現象作為葡萄園土壤管理的參考。葡萄葉片具有較長的葉柄,葉柄表面有較厚的角質層,表皮下為厚角組織與維管束呈環狀排列,葉柄內髓部很發達,葉柄和葉脈之間有發達的維管束相聯,有利于營養的輸送和暫時的積累。葉片與葉柄的配合顯示出葡萄有特強的向陽性。作者在葡萄園內曾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籬架栽培的葡萄園內,有的葡萄蔓倒伏在地上時,經扶起后,其上的葉片朝向架內(背光)時,這個蔓上的葉片可以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又重新轉向架外(朝向日光),這種能自動調節架面葉幕的現象,也充分說明了葡萄對光線是十分敏感的。所以,人們在葡萄生產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架面的通風透光,能充分發揮葉片光合制造有機營養的功能。在葡萄生產園內,架面有限,肥水條件再好,也不能留過多的新梢。無機營養與有機營養一旦失去平衡,不僅會影響產量的提高,更會使漿果的品質下降。
5 葡萄的卷須、花序和果穗
卷須、花序和果穗與莖屬于同源器官。在生產實踐中常可見到卷須上帶有花朵或葉片,或花序上帶有卷須和新梢,甚至在花序新梢上再生出花序,這種現象人們稱為“腋外梢”。預示著花芽分化良好。可能是個豐收年。花序由花序梗、花序軸和花朵組成,它們分別成為將來的果穗梗、穗軸和果粒。花序軸可以多次分支,非常發達的花序基部分支有4-5級。一個花序上可著生花朵100~1200朵。
葡萄花的類型較多,有雌雄異株(有些野生葡萄)、雌能花(一般為花柱高于花絲,如巧吾斯、它夫克維利、山西的黑雞心、河北宣化的老虎眼等)、兩性花(絕大多數的栽培品種)。有的研究報告認為,在環境協迫的情況下,往往雌株要比雄株具有較大的優越性,但在人工栽培時。對于雌能花的葡萄品種,需要配置相應的授粉品種和進行人工授粉。葡萄開花的最適溫度為20~25℃,而在我地(河南省北中部及黃河故道地區)葡萄開花季節常有干熱風,出現干花現象,所以,在栽培中需要在開花前澆一遍透水,和在高溫來臨前一天噴低濃度的氯化鈣溶液。以防止干熱風的侵害。為保障葡萄開花有較高的坐果率,花前對主梢進行及時的摘心,以控制新梢生長過旺,消耗營養。花前及花期噴硼(細霧),可有效地縮短受精時間,有利于提高坐果率。而對于多倍體的巨峰品種,因其胚珠發育不良,內源赤霉素形成較少,可以在花前進行2次摘心,使幼嫩的子房能獲得更多的營養。對一些坐果率高,易于出現小粒(如玫瑰香)、出于提高果品商品率,需要增大果粒的考慮(如夏黑無核、紅地球等),采取花前使用激素(如赤霉素)拉長花序,加大果粒間距。或易出現生青硬粒的品種(如沙別拉維),可采取花后摘心,使其坐果率適當降低,從而減少或避免生青硬粒的出現。
葡萄的果穗因分枝的多少和分枝的長短不同,使果穗的形狀多種。特別是一些帶有副穗的品種,容易出現纏繞鐵絲、枝葉的現象,不僅使采摘困難,而且也影響商品價值。需要及早地進行順穗和去除副穗。
葡萄的種籽具有極為堅硬的種皮,受到鳥類的吞食后不易被消化,原樣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仍可萌發成為新的植株。人們在進行雜交育種時取得的種籽,要經過低溫處理后,才可以萌發。
總之,葡萄的器官生態結構有其特殊性。而且各器官間又相互聯系成為一個整體,今后應加強綜合研究和應用。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以達到健樹、豐產、穩產、優質、低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