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控制樹冠大小。減少樹體消耗。提高生產效率和提早樹體結果,是世界蘋果栽培發展的總趨勢。目前岐山縣蘋果建園大多選用矮化寬行密植栽培,面積占蘋果栽培總面積的90%以上。技術模式以沃土養根、陽光樹冠為主題,以矮砧栽培技術和下垂枝修剪,高畦覆蓋生草和肥水量化及高效利用的引進創新為重點。經過3年的實施,實現了經濟上高效益、土地上高利用、光能上高效率、技術上高標準的綜合目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具有樹冠矮小,管理方便,節省勞動力,結果早、產量高、見效快,通風透光。蘋果品質好。便于標準化作業,易于標準化生產等優點,是世界蘋果生產先進國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通過在我縣蘋果示范,栽后第4年開始結果,從第6年起。667平方米產量穩定在3000-4000千克,優果率保持90%以上。每千克蘋果售價4.2-6.0元,667平方米收入1.2萬元以上,比喬砧果園早結果2~3年,667平方米產量增加1500~2000千克。目前,已在周邊地區和陜西渭南、河南三門峽及山西運城等地區推廣了2萬多公頃,每667平方米平均增加效益1500元,年均增加效益4.5億元。
我縣有50%的矮砧蘋果園栽培不很成功,不是樹冠過大,矮化變成喬化,就是樹冠過小,果園整齊度差。主要原因是中間砧入土深度出了問題,并蘋果矮化砧果園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歸納起來有8大類。
1 矮砧園存在的技術問題
(1)沒有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矮化砧木
我國雖然從國外引進的M系和MM系較早,但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的仍然是英國M26。沒有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矮化砧木。
(2)樹形不適宜,良砧良法不配套
密植果園必須采用一套完整的控冠技術,把樹冠控制在設計的空間范圍內。我們栽矮化砧樹卻應用喬化樹形和栽培技術。
(3)栽植密度不適
果園密閉是我國目前生產上最突出的問題。建園時不以砧木的矮化程度選擇合適的栽植密度。有667平方米栽55株,也有110株,還有220株,差異很大。

(4)中心干生長弱、樹干歪斜
國內栽培矮化蘋果。多沿用喬化技術,一般不設立支柱。并且,栽植后從飽滿芽處定干,不去除競爭枝,有些還利用競爭枝讓提早結果,常常是主枝直徑接近中央領導干直徑,造成中央干上不去,易歪斜。多發生于立地條件差、管理粗放的果園。
(5)果園地下管理較差
矮化蘋果栽植后,多年進行問作。嚴重影響幼樹發育和樹形培養。果園不是多年不施肥,營養不良。樹體弱,就是多施氮肥,結果晚。樹體生長過旺,控冠越困難,果園密閉的問題就會出現。一些果園,在十分干旱時,無灌溉條件,影響樹體生長和結果。
(6)中間砧入土過深變成喬化
矮化蘋果樹主要靠矮化中間砧起矮化作用,并且中間砧的長短對矮化效果影響極大。在生產中發現,矮化中間砧的人土長度與樹冠大小關系也十分密切,矮化中間砧全面埋人地下,蘋果樹體生長旺盛。并且品種段生根,加速樹體生長,矮化變成喬化。
(7)結果早,樹早衰
由于矮化蘋果栽后2~3年,樹體就形成花芽,開花結果,許多果農見花留果,提早豐產。再加之我國矮化蘋果栽植多為2年生小苗,且栽后行間多年間作,造成幼樹生長緩慢。在早結果、早豐產的影響之下。出現了矮化樹早衰的現象。
(8)育苗較難,質量極差,苗價高
苗木質量標準低,影響幼樹的成活、生長,果園就不整齊。培育矮化中間砧苗木。育苗程序比喬化多嫁接1次,延長了出苗周期,降低了出苗率,提升了育苗成本,造成苗價較高。
2 矮砧寬行密植建園模式與整形修剪
(1)寬行密植。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栽植密度。一般建議株距為1.3~2米,行距4~4.5米,每667平方米74~130株。株、行距的比例為1:2~3為宜,達到寬行密植栽培。
(2)大苗建園。選用3年生大苗,栽植時期應該延后,一般在萌芽后的花期,苗木通常放在冷庫或溫度較低的地方。如果選用2年生苗木建園,在飽滿芽處定干。當年冬季小樹高1.5米以上,干粗15毫米,把這樣的樹當成國外的3年生苗木看待。
(3)栽植技術。栽植時旱地中間砧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水地中間砧露出地面10厘米左右。可1~4年內中間砧培土堆,結果后立即去除土堆,對促進幼樹生長和扶植中干有利。
(4)立架栽培。在我國沙土地和風大的地區,矮化中間砧易出現偏斜和吹劈現象,最好的辦法是進行立架栽培,一般10米左右立一個2.5米長的水泥樁,分別在1米和2米處各拉一道12號鋼絲,扶植中干。幼樹期也可以在每株樹旁栽一個廉價的竹竿做立柱,扶持中干。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固定在竹竿或架上。
(5)整形技術。樹形結構特性及整形修剪特性見表1、表2。
①栽植定干。栽植時盡可能少修剪。如果選用3年生大苗。不定干,僅去除直徑超過主干干徑1/3的大側枝。如果用2年生的苗木。定干高度為飽滿芽處(當年冬剪時對長度超過30厘米以上側枝留樁疏除)。確保中心干健壯生長,樹高應達到2~2.5米。
②第2年修剪。第2年春,在中心干分枝不足處進行刻芽或涂抹藥劑促發分枝,留樁疏除因第1年控制不當形成的過粗分枝(粗度大于同部位干徑1/3的分枝)。生長季整形修剪同第一年。不留果。使樹高2.8~3.3米。幼樹管理是關鍵。不能間作高稈作物。
③第3年及以后修剪。第3年修剪基本與第2年相同,嚴格控制中心干近枝頭(上部50厘米)留果,尤其是對于部分腋花芽,可以疏花并利用果臺枝培養優良分枝。依據有效產量決定下部分枝是否留果。一般667平方米產量低于300千克,建議不留果。
第4年開始,樹高3米以上,分枝30-50個,整形基本完成。果樹進入初果期,如果樹勢較弱,春季疏除花芽。推遲1年結果。7-8年生進入盛果期,667平方米產量控制在3000~4000千克。
④更新修剪。就高紡錘形樹來說,保證果園群體充分受光是生產優質果的關鍵。隨著樹齡增長,適時去除主干上部過長的大枝,盡量不回縮,及時疏除頂部競爭枝。為了保證枝條更新,去除主干中下部大枝時應留小樁,促發出平生的中庸更新枝,培養細長下垂結果枝組。
⑤配套技術,搞好夏剪和拉枝。新枝處理:摘心去葉、轉枝、拉枝、去枝、擰枝;一年生以上枝處理:轉枝、環切、環剝、拉枝、適當去枝、回縮。做好施肥與澆水:667平方米年施有機肥2000-3000千克或吳威腐植酸有機肥、大三元肥100-120千克。加施新朝陽、藍得調理肥80千克:采用隔行或小溝澆水,注意使用免深耕。總之,在肥水條件好的地區,矮砧選M9、M26,每667平方米130~150株,高紡錘形,要立架;在肥水條件一般地區,選用M26。中間砧露地面5厘米,雙矮M26,中間砧全部入土,SH中間砧入土30%,雙矮立架,其它可不立架,高紡錘形,667平方米栽100~120株:在肥水條件差的地區,選用M26要全部入土,SH可入土30%,不立架。667平方米栽74~100株,紡錘形所有果園,行距在4-4.5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