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垂直綠化的含義及其作用
垂直綠化是指利用植物材料沿著建筑立面或其他構筑物表面攀扶、固定、貼植和垂吊等形成垂直面的綠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人口與日俱增,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我國各地政府紛紛投資建造綠地,見縫插綠,以提高城市綠化水平。但一連串基礎設施的興建必然與綠化用地產生矛盾,城市高層建筑不斷增加,平地綠化面積越來越少,進行垂直綠化勢在必行。建筑的垂直綠化之所以具有廣闊的前景,主要得益于它所具備的幾個優點:首先,由于其垂直的特點,導致它占地面積小而綠化覆蓋面積大,不但增加了綠化率,而且還節約了土地資源。其次,由于蔓性攀援植物隨著物體外型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軟化了建筑生硬的輪廓并與城市綠化融為一體,創造出多種生動的裝飾效果,成為了建筑群中的點睛之筆。再次,從植物的特性出發,增加植物覆蓋率能調節微氣候,起到防塵、減噪、降溫和節能等作用。最后就是綠化管理系統方便,配合科技的設備管理系統能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垂直綠化是現代化城市中一種不可缺少的綠化形式[1]。
在我國建造樓房較早的上海、廣州和北京等大城市,均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運用墻面綠化的形式,在教堂、使館和圖書館等建筑物的外墻上種植爬山虎。垂直綠化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廣大群眾歷來也有許多實踐經驗。現化建筑中應用垂直綠化較早的地區有重慶、成都、廣州、北京和上海等。如廣州白天鵝賓館、重慶泉外樓、成都飯店、上海華亭賓館和北京長城飯店等,其石墻、墻柱均被綠色藤本植物裝飾,有的還建成了屋頂花園。在歐美國家,垂直綠化也是常見的園林景觀。
二、垂直綠化設計原則
垂直綠化植物材料的選擇,必須考慮各種習性的攀援植物對環境條件的不同需要,并根據其觀賞效果和功能要求進行設計。垂直綠化的植物要求生命力強、耐旱、耐寒、耐濕和抗蟲害。同時植物要具有吸附、纏繞、卷須或刺鉤等攀緣特性,能夠在比較簡單的介質上向上生長,從而減少載體的施工難度。植物的種類也要呈現多樣化,這樣不僅可以打破單調格局,而且還能提高觀賞價值。植物生長需要一個載體,而載體自身的重量會影響建筑物結構的負擔,同時還要考慮到培養介質脫落的問題,可以進行無土栽培,如采用木屑、樹皮等其他無污染的載培介質。由于是垂直綠化,要綜合考慮植物形式的選擇。如果是藤類植物,則需要在建筑物或構筑物墻角處設置種植槽或種植坑;在陽臺和窗臺上進行空中栽植時需要對載體介質進行安全加固。另外,現行比較流行的做法是依附于建筑的栽植結構,這種做法就要考慮結構的承重,選擇適合的栽培容器。應盡量采用地栽形式。種植帶寬度50—100cm,土層厚50cm,根系距墻15cm,株距50—100cm為宜。容器(種植槽或盆)栽植時,高度應為60cm,寬度為50cm,株距為2m。容器底部設有排水孔。結合建筑現有結構的連接構件,垂直綠化結構系統的設置需要考慮結構組件取得的難易,要保證足夠的牢固度。同時,要解決好灌溉系統和對植物的后期維護保養問題[2]。垂直綠化有幾種主要形式,在不同的地方按現實環境選擇合適的綠化形式,不宜生搬硬套,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選擇植物時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生態和水文地質條件,因為垂直綠化和建筑密切相關,具有地域性。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建筑都適合采用垂直綠化,有些建筑藝術和反映歷史風貌的古建筑是不能用綠化來掩蓋的。
三、墻面綠化設計要點
墻面綠化是垂直綠化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具有吸附、纏繞、卷須和鉤刺等攀緣特性的植物綠化建筑墻面的綠化形式。可見,它是一種占地面積少而綠化覆蓋面積大的綠化形式,其綠化面積甚至為栽植占地面積的幾十倍。墻面綠化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墻面材料、墻面朝向和建筑高度等選擇適宜的植物材料。適用于作墻面綠化的植物一般是批莖節有氣生根或吸盤的攀援植物,其品種有很多,如爬山虎、五葉地錦、扶芳藤和凌霄等。墻面綠化的植物配置受墻面材料、朝向和墻面色彩等因素制約。墻面綠化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攀援植物外,最關鍵的問題是要使植物能牢固地、無需人工特別管理就能按照各自的生長習性固定在墻面上。實踐證明,清水墻面比混水墻面更適合于墻面綠化。在鋁合金板墻面和玻璃幕墻面上不容易進行綠化,一方面,攀緣植物不易固定,即使形成了綠化墻,一旦遇到大風就會脫落。另一方面,金屬板和玻璃是吸熱材料,在炎熱的陽光照射下植物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枯萎。在乳液涂料墻面上進行綠化時,應了解涂料成分是否對所種植物品種產生不良影響。隨著建筑材料和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大量人工合成材料,為墻面綠化提出了新的科研課題。另外,植物的攀緣能力不盡相同,需要根據墻面高度選擇適當的植物種類。對于高大的多層住宅,建筑墻面可選擇爬山虎等生長能力強的種類;對于低矮的墻面,可種植扶芳藤、薜荔、常春藤、絡石和凌霄等[3]。
墻面綠化是未來綠化的一種新趨勢。在炎熱的南方地區,它是很好地解決西曬問題的建筑防熱形式。現在的墻面綠化遮陽有了新的做法:一種是利用帆布作為載體,在其上按一定距離縫制袋狀容器進行輕型基質栽培。另一種是在壁面上按幾何圖形整齊地安裝輕型基質塊,進行養液循環栽培,這種方法多應用于高檔場所。利用爬墻植物進行垂直綠化,也是對建筑進行隔熱的有效措施。這種措施的不利之處是它使貼近墻面的空氣凝滯,從而阻礙了微風把靠近墻面的熱空氣帶走。當然,樹葉上水氣的蒸發有利于抵消這些熱空氣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另外,墻面朝向不同,宜選擇生長習性不同的攀援植物。東南向的墻面或構筑物前,應以種植喜陽的攀援植物為主;北向墻面或構筑物前,應栽植耐陰或半耐陰的攀援植物;在高大建筑物北面或高大喬木下面,遮蔭程度較大的地方種植攀援植物,也應在耐陰種類中選擇。在不同地區,適于不同朝向墻面的植物材料也不完全相同,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選擇。冬季時,如爬墻植物為常綠樹種,則樹葉可以起到覆蓋墻面的保護作用,從而可以減少房間的熱損失。當選擇爬墻植物的樹種時,宜在東、西、北三個朝向種植常綠樹種,而在南向墻面種植落葉樹種,以利于南向墻面在冬季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熱。
四、其他形式垂直綠化研究
在進行住宅環境設計研究中,居住區應充分利用有限的綠地面積和空間進行垂直綠化,增加綠化的空間層次和綠量,改善居住區的小氣候環境。在居住區的綠化建設中,精心設計各種垂直綠化小品,如藤廊、拱門、籬笆、棚架和吊籃等,可使整個住宅更有立體感,既增強了生態效果,又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品質。隨著城市住宅的迅速增加,充分利用陽臺空間進行綠化,極為必要。它能降溫增濕、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和豐富生活。由于陽臺的空間有限,攀繞型植物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大多數都是陽臺綠化的好材料。高層建筑的陽臺和窗臺是樓層的半室外空間,是室內外的節點,也是人們在樓層室內與大自然接觸的媒介。在陽臺、窗臺上種植藤本,不僅使高層建筑的立面產生綠色的點綴,而且像綠色垂簾和花瓶一樣裝飾了門窗,使優美和諧的大自然滲入室內,增添了生活環境的生氣和美感。陽臺綠化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將綠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陽臺、窗臺構成綠幕,可以向下垂掛形成綠色垂簾,也可以附著于墻面形成綠壁。無論是陽臺還是窗臺的綠化,都要選擇葉片茂盛、花朵鮮艷的植物,使花卉與窗戶的顏色、質感形成對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室內垂直綠化一般采取懸垂式盆栽,給人以輕盈、自然和浪漫的感覺。用塑料、金屬、竹子和木頭等制成吊盆或吊籃種植一些枝葉懸垂的觀葉花卉,直接置于廚頂、高腳幾架或掛于墻面并使之朝外垂下[4]。總之,垂直綠化是充分利用空間部位,采用攀援植物進行綠化環境,向立體綠化發展的一種好方法,而圍墻、屋頂、欄柵、長廊、天井、里巷和門前宅后等都是垂直綠化的最佳場所。例如,日本九州福岡市的一座綜合建筑位于天神中央公園北部。設計者視建筑為公園的一部分,將高60m的14層建筑做成山形,由對著公園的一面向后層層退臺,在退出的平臺上進行屋頂綠化。室外樓梯由首層一直通向樓頂,建筑中部還設有一個高大的玻璃中庭,人們可以從中眺望屋頂上的綠景。
五、結語
垂直綠化不僅在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方面具有顯著作用,而且能創造出優美的城市景觀。大力提倡垂直綠化,對提高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綜合利用城市空間,意義重大。對于垂直綠化的生態功能,園林學和環境學的專業人員研究得較多,建筑師需要關心的是它在外圍護結構方面發揮作用的方式和綜合效益,通過發掘設計的綜合價值,并針對集成化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與相關人員溝通,為各自的專業領域拓展視野。這正是建筑師的優勢所在,也是綠化作為一項建筑技術(而非環境技術)融入建筑設計體系的客觀要求。在現階段,垂直綠化中仍然存在著適生和優良種類少、配置不平衡等問題,而且綠化的防護和綠化所帶來的問題(如吸引蟲子和蚊子等)不利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應該從每個城市的客觀實際出發,努力做好垂直綠化工作,增加城市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凱.垂直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0(5):344-345.
[2] 胡定文.城市園林垂直綠化實施方略[J].甘肅林業,2009(4):36.
[3] 謝浩.實施墻面垂直綠化 構筑良好熱工環境.城市管理與科技[J],2005(5):199-201.
[4] 李百戰,何天祺,鄭潔.綠色建筑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97-200.
(責任編輯:文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