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成為關鍵詞,它們也成為驅動四川省經濟馬車告別“后地震”陰霾和金融危機雙重泥潭的巨大雙輪。同時,產業結構借勢起跳、升級的行動,也在密集進行,隨之而來的跨越式增長則是其美麗的段落。
一組耐人尋味的數字:2010年前9個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51.5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的72.1%;同樣的占比,在“十一五”開局之年,不足15%。
耐人尋味的數字背后,是耐人尋味的產業結構變化:與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約1.25倍,而優勢產業增加值卻同比增長近3倍,新產品產值也增長近3倍。
“四川本地絕大多數產業在國際國內產業鏈中所占份額不大,整體競爭力仍然較弱。”四川省發改委經濟發展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文德華認為,“要從產業鏈的占有比重去推動產業的結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改變低端產業過多過大的現狀。”
在此契機之下的產業起跳,則成為其跨越發展的第一步。
壯士斷腕般的淘汰換來產業升級和崛起
2005年,全國萬元GDP的能耗為1.22噸標準煤;而四川是1.53噸。這是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一組數字。
5年降耗20%的目標,被作為約束性指標寫入四川省“十一五”規劃。
這無疑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四川而言,降耗不只是一個單純需要實現的目標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可由此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于是,在“十一五”規劃中,“科學發展”成為四川的關鍵詞。
2007年,一場壯士斷腕般的淘汰行動開始了。當年,全省淘汰555戶企業落后生產能力,關停小火電機組85.6萬千瓦,關停污染嚴重企業3331戶。之后幾年,這些數字持續飆升。
2008年至2010年3年間,四川技術改造投資突破5000億元,大量新技術與新產品投入市場。在成都,2006年新產品產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僅約40%;2009年,這一數字已經被改寫為近70%。
傳統工業占比曾高達70%的樂山市,在太陽能產業發展中找到路子:全國最大的風電、核電設備制造商之一,來自德陽;電子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方興未艾;一向不引人注意的服務業也開始迎來發展的春天。
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直觀地體現在一組數據上:2009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較2005年增長2,8倍,能耗同比降幅卻超過30%。
當高新產業從“先導”變成“主導”
幾年前,英特爾剛進駐成都高新區時“鄰居”很少,如今卻已有13000多家各類企業在此落戶。
副省長黃小祥近日會見一臺資企業家時指出,lT產業是四川發展的重要產業,四川發展lT產業是有基礎的,有科技和人才的支撐。電子信息產業是作為四川的一號工程來發展的。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四川把高新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按照“創新、產業化”的要求迅速做大做強。
英特爾、阿里巴巴、邁普等大型IT企業在四川從無到有;樂山的多晶硅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并形成了成(都)樂(山)綿(陽)硅產業帶。為加快高新產業發展,四川提出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6大優勢領域,重點打造了9大戰略產品、100個重點產品。四川科技對經濟貢獻率已超過41%,而高新技術產業正由先導產業轉變為主導產業。借助產業轉移,重塑汽車夢
13年前,重慶“脫離”四川,成為直轄市,也帶走了四川多年苦心經營的汽車工業基地,四川相關產業產值一夜之間減少90%以上。
當“重慶造”汽車征戰國內外市場之際,四川的唯一選擇是借助產業轉移,重塑汽車夢。
汽車產業是四川工業重點培育的潛力產業之一。2002年至2007年,四川汽車產銷量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長。2008年,四川產銷各類汽車整車17.5萬輛,增長13.6%,實現銷售收入380.8億元。到2015年,可形成100萬輛整車產能。
為大力發展汽車產業,2009年出臺的《四川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2009-2011年)》為四川汽車的發展描繪了更細致的發展方向。
在多贏的原始驅動下,大眾、豐田、現代汽車、沃爾沃等汽車企業在四川完成了布局,成綿樂廣遂電子信息產業帶、成德綿南資汽車產業帶也由此迅速崛起。
當經濟同質化競爭更趨激烈之時,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
自2010年起,國際汽車精英賽永久落戶成都龍泉驛區,成都成為繼上海之后,國內第二個擁有固定汽車賽品牌的城市。
舉辦大型汽車娛樂賽事,重拳打造汽車文化經濟,看似熱鬧的舉動之下卻有另一番含義。因為以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為核心的成都汽車產業正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從汽車生產制造延伸到汽車文化娛樂,成都汽車產業正向全產業鏈條縱深發展。
汽車文化娛樂產業是以汽車文化內容的創造為核心,通過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組織大規模提供汽車文化娛樂產品和汽車文化娛樂服務的經濟形態,是汽車產業鏈的延伸,在世界范圍內還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
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正處于上升通道的成都以至四川汽車產業提供了無限想象力。
“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市場,汽車的銷售利潤約占整個汽車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約占20%,另外60%的利潤都在服務領域產生。”2010年12月1日,2010中國第二屆汽車后產業(成都)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描繪了這樣一個前景。
坐擁全國近兩成氣源讓發展有“底氣”
“川東北一批天然氣產業上來了,未來5年,將雙翻番,從業人員將達到13萬人。”在前不久召開的省委九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劉奇葆向全省干部描述未來四川的油氣化工業景象。
天然氣供應在全國越來越捉襟見肘。但是坐擁全國近兩成氣源的四川相信,借助資源優勢,能夠在化工方面打造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基地。
《2009年四川省化工醫藥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冊》清晰地表明,鼓勵圍繞天然氣開發配套服務及天然氣化工上下游產業鏈、石油化工下游產品及新技術的開發轉化配套等領域的投資。在未來重點建設瀘州西部化工城、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產業集群、達州天然氣能源化工園區、廣安新橋能源化工園區、南充文峰天然氣化工園區,同時支持建設廣元、巴中天然氣化工園區。
在四川,有“氣都”之稱的市縣就有達州和儀隴兩家,從稱謂上可見其資源的底氣。
“氣都”可以叫多久?大慶油田、山西大同、遼寧阜新等國內許多這樣的能源城市已經讓人們看到了能源開發枯竭后的問題,作為新興能源城市,如何才能可持續發展?
對此,有人提出了如下建議。首先,期望國家在能源戰略的統一布局下,能夠充分考慮能源地的利益,這就如同在保護江河上游的環境時,要確保退耕還林的老百姓吃住行就業等問題一樣。其次,地方經濟依托能源發展起來之后,應該實現財政轉移支付,如發展基礎建設、醫療衛豎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完善。
“我們將把工業化和城市化聯動推進,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州市黃林平副市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不會重蹈老能源城市的覆轍。在‘十二五’規劃中,達州依然要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增加天然氣能源的工業附加值。”
鏈接
二三線城市邁向“千億俱樂部”
在四川,汽車產業已被眾多二三線城市視為經濟增長點,早已抑制不住進入“千億俱樂部”的沖動。資陽市早已捷足先登,2009年汽車業產值即超過200億元。再往西北眺望,四川經濟重心成(都)德(陽)綿(陽)工業走廊上,汽車及相關產業更向千億元級別闊步前進了。
他們長了四川人的志氣
科技創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服務災后重建、史撐我省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上半年,人們將推薦十大財經風云人物的視線,瞄準了科技創新型企業家。
王廣亞,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董事長。2009年12月,成飛承擔的國產大飛機C919機頭工程樣機主體結構驗收合格,由成飛研制生產的殲十飛機在新中國戍立60周年慶典上接受檢閱。“這些都是長我們四川人志氣的大事情。”推薦者們說。
用能消費如何從“溫飽”走向“小康”
如何解決“柴油荒”?用能消費如何從“溫飽”走向“小康”?前不久掛牌成立的省能源局召開全省能源工作會,提出的一攬子計劃讓人眼前一亮: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四川將成全國水電建設主戰場;優化化石能源結構,四川天然氣等消費比重將提高;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資源流向投入產出比高的領域;提高能源產業集聚化,向規模化一體化基地化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