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十一五”,四川扶貧開發實現了新的歷史性發展,數千萬人口圓了千年溫飽夢;迎來“十二五”,如何讓貧困徹底遠去,如何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省委九屆八次會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以扶貧攻堅為重點,著力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共享跨越式發展成果”。
“十一五”,四川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四川站上一個新的更高起點。
在省委九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劉奇葆深刻闡述分析了我省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機遇,中央扶持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地震災區發展振興為我省面臨的特別機遇。
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如何讓“富民”這個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八次全會確立的主題得以彰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歲末年初,對話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何大清,一起探討從貧困到富裕的求索之路。
“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能否取得更大突破,關系著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四川黨的建設》:何局長,您好!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八次全會定下了我國和我省“十二五”發展的戰略規劃,其中部貫穿著這樣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能否取得更大突破,關系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由此,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西部地區的扶貧開發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
何大清:好的,我先從全國扶貧開發的大背景說起。按照國家現行的1196元的扶貧標準,我國目前還有3597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溫總理在6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會上的說法,中國還有1.5億人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標準之下。而我國的貧困人口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大多數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集中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山區。在全國的貧困人口中,西部地區所占比重超過62%,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西部地區占了60%多??梢?,西部地區的扶貧開發對我國的整體發展具有多么大的作用。
“2005年,全球有14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比1990年的18億人有所減少,但是,如果除去中國,貧困人口的數量在1990年到2005年間,實際上是增加了3650萬人?!甭摵蠂洕c社會事務部助理秘書長喬莫·桑達拉姆曾用這樣的數據盛贊我國扶貧事業的矚目成就。而這樣的成果,主要是來自十年西部大開發、十年“扶貧綱要”的戰略部署。
作為西部地區人口最多的省份,四川是西部大開發和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四川黨的建設》: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機構都高度評價我國的扶貧開發,“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里使得如此多的人擺脫了貧困,對于全人類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倍鳛槲鞑康貐^人口最多的省份,四川是西部大開發和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十年來,我們取得了哪些具體的成就?
何大清:十年來,西部各地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西部大開發全面推動扶貧攻堅,成效十分顯著,為我國如期完成《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1986年開始,我省對貧困地區開始進行規范化專項扶持,主要以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為主。2000年以來,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解決群眾溫飽和鞏固溫飽為目標,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組織實施各項“惠民工程”,實行綜合開發、全面治理,使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落后狀況逐步改變,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
經過十年的努力,至2010年底,全省解決了237.42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了658.78萬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貧困發生率從2000年15.22%下降到目前的2.17%。十年間貧困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2.80%,達到4209元。《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已經圓滿實現。
《四川黨的建設》:通過您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我省的扶貧開發,已經從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的溫飽問題,進入到改變貧困地區整個經濟、文化、社會落后狀態的階段。具體來說,這種改變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何大清:我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至20 1 O年底,全省共在10166個村開展和實施了整村推進的扶貧項目,累計改田改土1009 54萬畝、改擴建公路11.12萬公里、建經濟林1829.78萬畝、改良草場311.36萬畝
二是貧困人口繼續減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10年間全省扶持重點貧困村1萬多個,解決了896.2萬人的貧困問題,貧困群眾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209元、年均增長12.80%。通過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飲水困難;針對居住在高寒山區、深山區、石山區、水淹區的貧困農戶,穩步推進移民搬遷,使全省13.10萬戶、56.53萬貧困人口走出了地域致貧的桎梏;在甘孜州、阿壩州牧區通過實施“人草畜”三配套建設項目,使2.52萬戶牧民擺脫了貧困。通過調查,貧困農戶住房面積、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的擁有戶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三是貧困鄉村社會事業明顯進步。至2009年,80%以上貧困鄉村和農戶用上了電、聽上了廣播,解決了通訊難的問題;改建、擴建了大批的村小、村衛生站f所)和村級活動室;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勞務轉移培訓上百萬人次,使貧困農戶脫貧能力有所提高。
促進貧困地區與全省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任重道遠
《四川黨的建設》:在我省“十二五”的規劃中,也就是邁向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的進程中,實施貧困地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被作為了重點工作。我們想了解,扶貧攻堅在已經取得的輝煌成績下,目前還有哪些“硬骨頭”要啃?
何大清: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在省委新的發展部署中,扶貧開發工作都還是任重道遠。僅從數量上看,我已經介紹了,按照我國現行的扶貧標準,中國還有3597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則還有1.5億人。四川按照現行扶貧標準,加之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到目前還有近300多萬貧困人口,約占全國的10%,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貧困標準,貧困人口還會更多。
同時,隨著經濟的增長,減貧的效應雖然在增強,但貧困人口規模和因災返貧的壓力也在增大,在努力促進貧困地區與全省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任務的征途上,難點難題還很多。
《四川黨的建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要完成省委定下的“從根本上改變我省藏區、彝區、革命老區和其他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的“十二五”目標,我省會有哪些舉措?
何大清: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全省扶貧工作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促進貧困地區與全省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新一輪扶貧攻堅任務的總體部署,要總結完善扶貧工作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巴中“扶貧到村、幫扶到戶、整體推進”的經驗、旺蒼互助資金的使用模式、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扶貧幫困“五個結合”的工作思路、阿壩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的做法經驗及廣安水淹區和升鐘庫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脫貧解困”的工作模式都需要積極地探索推廣。
要抓緊扶貧規劃的編制與落實工作,抓緊推進未來十年扶貧開發規劃與“十二五”相關規劃的編制、銜接工作。目前,我局已編制《汶川地震四川省貧困村災后重建總體規劃》、《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規劃》,正在著手《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秦巴山區(四川部分)扶貧開發規劃綱要》等專項規劃的編制。
要重點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對口幫扶和社會扶貧工作。切實抓好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浙江對口支援藏區、珠海對口支援涼山彝區等東西合作項目。2010年召開了中央國家機關在川定點扶貧工作會議,近期擬與浙江商簽合作協議。深入推進機關定點扶貧、動員各行各業開展扶貧幫困等社會扶貧工作。
強化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進一步完善扶貧資金項目的投入機制和監管機制,確保扶貧資金的安全和效益;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提高扶貧工作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打好扶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