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即將開局的重要時刻,四川省教育工作會議于2010年12月21日在成都召開。會議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動員全社會全面實施《四川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對于加快推進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建成教育強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四川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建設,把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支撐科技經濟發展,教育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川、人才強省戰略,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得到落實,教育投入大幅增長,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口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同時,教育的發展水平沒有跟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城市孩子入托貴等諸多具體問題讓群眾煩惱頗多。
未來十年,是我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四川跨越發展、爬坡上坎,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迎接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的新挑戰,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建成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等,都對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在現代化建設整體格局中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目前我省教育是否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呢?答案讓人不盡滿意。我省與全國許多地方一樣,素質教育推進還相當困難,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學校辦學活力不強;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教育投入不足,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也還有待加強。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建成教育強省和西部人才高地。”在教育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發表重要講話。
劉奇葆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四川教育描繪了美好的未來:
——圍繞建成教育強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標,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律,突出著力重點,顯著提高我省教育現代化水平,以教育的優先發展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牢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堅持規模和質量的統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大力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力學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把促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重點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眾,著力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著力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完善助學制度,切實解決特殊群體孩子上學問題,著力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創新人才培養體制,全面推進現代學校管理,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把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著力提升教師素質、優化隊伍結構、培養名師名家,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以優先投入保障優先發展。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推動教育現代化,承載著四川發展的希望,承載著全省人民的期盼。
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戰略,堅持以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我省教育事業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又一個春天。
如此,“人民滿意的教育”亦會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