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代工業港黨工委以“二次創業”為主題,大力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有機融合,使創先爭優成為企業發展“加速器”。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工業港已有11家企業與14個村簽訂了其建協議。”成都現代工業港管理委員會黨群工作部部長冉彥表示,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工業港90余個企業黨組織與全縣100余個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企業從村里獲得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村企之間增進相互理解,為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是一個城鄉黨建良性互動、互惠雙贏的局面。”
結對共建,和諧環境促發展
2010年7月28日,成都勃克啤酒有限公司與友愛鎮春臺村就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村企黨組織其建等方面簽訂了合作協議。
2010年8月6日,四川聯華電器有限公司黨支部走進花園鎮麻柳村,將電腦、沙發、桌椅等價值2.43萬元的辦公用品送到麻柳村黨支部。
2010年10月14日,郫縣安德鎮棋田村,100余戶蔬菜種植大戶聆聽了“蔬菜栽培技巧與有機栽培技術”的專題講座,教師是由成都現代工業港黨工委邀請的。
結對其建作為創先爭優的重要載體,在成都現代工業港開展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
2006年底整體搬遷至成都現代工業港的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幾個月,訂單源源不斷地涌入,但生產人手不夠,企業結對其建的兩個村得知情況后,積極組織勞動力資源,解決了企業“用工荒”的問題。同時,兩個村的新鮮蔬菜總是首先滿足企業職工食堂的需要。“創先爭優,結對共建,為企業營造了和諧的外部環境,幫助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容坤激動地告訴記者。
“黨員先鋒崗”,增收節支創效益
楊勇是成都嘉陵華西光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車工班的“黨員先鋒崗”,經過努力鉆研,他把每把刀具可加工的零件從100件提高到600件,工效提高了6倍,刀具損耗由原來的每件0.60元降到每件0.06元,零件的精細度也得到了保證。國慶長假時,同事們都安排了旅行計劃,楊勇卻主動放棄休假要求加班,深夜一個人還在工房里忙碌。公司物資采購處“黨員先鋒崗”的陳瑤,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編制采購流程,嚴格實行價格管理,每年可為公司降低采購成本100余萬元。
記者看到,佩戴黨徽的工作人員在成都現代工業港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工業港黨工委在企業中,大力倡導創建‘黨員先鋒崗’,要求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掛牌上崗。”
企業以“黨員先鋒崗”為載體,開展了“技能大比拼”、“我的企業我做主”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十九鋼構黨支部組織開展了全省天車工技能大賽;四川聯華電器黨員職工提出20多條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節省開支40余萬元;川潤集團黨支部緊扣企業工作重點,講責任,比貢獻,先后有10多名黨員骨干走上重要崗位……
在創先爭優中,企業的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發展的后勁更足了。“黨員先鋒崗”起到了標桿作用,黨員起到了表率作用,“比、學、趕、幫、超”已在成都現代工業港蔚然成風。
校企聯姻,科技創新助升級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工業港依托郫縣縣域高校資源集中的區位優勢,引導非公企業成立黨員科研創新小組,對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與高校進行聯合攻關。
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了黨員攻關小組,與電子科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5年內建成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電動汽車實驗室,并創建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形成“產學研用、資源共享、整體發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成都九華圓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西華大學建立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共同開發科技創新項目。公司總經理寧濤表示,研制生產無線電管理高端產品,促進校企科技資源共享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我們工業港的企業在創先爭優中提高了科技水平,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推動了工業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冉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