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名不見經傳,到如今聲名遠揚,從生存艱難,到演出足跡遍及中外,遂寧市川劇團用事實證明,地方院團只要搞活內部機制,面對市場,主動出擊,排練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節目,不但能得到國內觀眾的認可,而且能贏得廣大外國朋友和海外華僑的喜愛。
《三國頌》《功夫茶藝》《變臉·吐火》……“我們在濟州島上專門搭建了一個川劇演藝中心,每天有三四場演出。”遂寧市川劇團團長劉德君笑著說,“在川內,我們可看不到這樣紅火的場面啊。”
2010年歲末,韓國旅游演出勝地濟州島,遂寧市川劇團的精彩表演在這個舉世聞名的小島上每天上演,贏得了觀光游客的青睞和追捧。
墻內開花墻外香,現在在業內,說到遂寧市川劇團,人們都會如此評價:“這個團搞得有活力。”
困者思變
“想當年,劇團差點就辦不下去了。”回想上個世紀90年代遂寧市川劇團的狀況,現任團長劉德君仍然感慨頗多。在當時多元化的娛樂方式擠占下,劇團演出票房急劇下滑,加之改建劇場使劇團債臺高筑,上門追債者絡繹不絕,曾幾度連職工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棄藝經商的、遠走高飛的接連不斷,隊伍士氣低落,劇團陷入重重困境,舉步維艱。
劇團何去何從?難道真的已到了“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境地了嗎?
劇團一班人憑著對川劇藝術割舍不下的情感,拋棄“等”“靠”的想法,毅然選擇了以改革求生存,面向市場謀發展之路。首先破冰的是內部分配制度和用人機制的改革:打破“大鍋飯”,大膽嘗試以崗定酬,低職高聘,演職人員實行擇優錄用,競爭上崗,并把演出與收入直接掛鉤;二是鼓勵和支持所有演職人員積極參加各類藝術大賽,對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者給予重獎,讓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展示才華;三是推行劇組工作制。劇團根據每個演出項目的規模大小,采取靈活多樣的組合方式,演職人員時分時合,極大限度地盤活了劇團的各種藝術資源;四是采取請進來、派出去的學習方式,逐步提高了在崗人員業務素質
俗話說“變則通”,在生存的壓力之下,劇團勇敢地走向了市場,沒想到這一走,就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走出家門打開市場
改革,充分調動起了劇團各方面的工作熱情,極大地增強了內部活力和凝聚力。剛開始,劇團缺乏劇目投排經費,大家就把自己的錢——你200、我500、他1000往劇團財務室送,幾天之中就籌到42000元。這一筆筆飽含職工熱情和希望的錢全部用在了服裝、燈光、音樂和節目的攝制上。經過對演藝市場的反復研究分析,最能代表川劇特色且又適合旅游市場演出的《金山寺》《盜仙草》《變臉吐火》《人間好》《滾燈》等節目被挖掘出來,從導排創意、到音樂和服裝設計上進行大膽改革,剪除枝蔓,保留精華,將可看性、藝術性、娛樂性融為一體。在沒有成熟的推廣渠道情況下,他們就給演出公司寄光碟、發動職工的親戚朋友進行傳遞式的宣傳。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批傾注了全體職工心血的節目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2002年3月,川劇團與成都某文化藝術團簽下了第一份商演合同;2003年,又與成都武侯祠大戲臺簽訂了三年演出合同。從此,遂寧市川劇團開始擺脫困境,邁出“家門”,融入了省會城市駐場演出的大市場。
通過在不同類型演出中的頻頻亮相,劇團的演出空間不斷得以拓寬,競爭實力大大增強,2006年以來,劇團始終保持有兩到三支隊伍常年演出,年演出干余場。
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在奧運之年,遂寧市川劇團終于有了走出國門的機會。2008年1月,受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和羅馬尼亞國家文化部之邀,劇團赴羅馬尼亞進行了為期12天的文化交流演出。羅馬尼亞媒體對演出情況進行了全程報道,盛贊“中國文化魅力無限,川劇藝術神奇迷人”。
2008年底,應泰國旅游聯盟會之邀,劇團參加了泰國素攀府“龍的傳人”博物館開館儀式暨慶元旦中泰文化周慶典演出活動。劇團奉獻的川劇絕技《變臉·吐火》等節目,獲得了原泰國總理馬德祥、泰國旅游部官員及廣大泰國觀眾的高度稱贊。在9天的演出前后,均有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涌向后臺爭著與演員合影。
馬德祥先生深情地說:“川劇藝術美妙絕倫,你們的表演技藝精湛,令我和素攀府的廣大人民如癡如醉,永久難忘。希望能再看到你們的精彩表演!”
在泰國的成功演出,吸引了來自韓國的目光。2009年3月,劇團一行15人抵達韓國濟州島,于4月初進行了首演,具有東方濃郁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三國頌》《功夫茶藝》《滾燈》《變臉·吐火》等節目折服了韓國觀眾。“在近一年的演出中,觀眾數量呈逐日上升趨勢,日平均演出兩場,有時甚至四場,是韓國旅游演出市場中較為火爆的一個演出點。”劉德君說。
2010年初,韓國探羅株式會社代表專程赴遂,與劇團再次簽訂了到韓國濟州島商演一年的合同。
2009年9月22號至10月7號,受國家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廳指派,劇團帶著一臺川劇與雜技、魔術相融合的自主創新節目赴圭亞拉、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進行了為期1 6天的文化交流演出。此次三國之行其演出12場,觀眾達3萬余人次。一名華僑看了演出后,異常激動說:“你們的精彩表演,令我們振奮和自豪,給我們海外華僑長臉了!”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先生深有感觸地說:“遂寧川劇團做了很多人想做卻沒做好,或者做了卻已夭折的事。現在我們的川劇事業令人憂心忡忡,而遂寧川劇團的發展,卻是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