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江西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機構積極履行金融政策職能,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助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金融機構可進一步挖掘作用空間:加快金融機構發展,進一步壯大金融產業;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滿足政府融資平臺的信貸需求;進一步提升政銀企合作水平,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在創新金融產品的同時,對其他新興融資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關鍵詞]金融政策;金融機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作用空間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1)05-0038-06
[作者簡介]劉 兵(1966—),男,江西尋烏人,經濟學博士,江西省政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Title: The Interaction Space of Financial Leverage in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uthor: LIU Bing
Abstract: Supported by Jiangxi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actively performed financial polici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For a better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s could be further mine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ctively support credit demands of the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n the pre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risks, further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banks and enterprises to solv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offer great supports to other emerging financing ways when innovating financial products.
Key words: financial polic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
金融杠桿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在資金和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處于中部內陸的江西,在新一輪大發展中對資金的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生態環保、產業優化、基礎設施、城鎮化、社會事業等方面的建設,更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近年來,在江西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機構積極履行金融政策職能,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各級政府對金融產業的扶持培育
近年來,江西省各級政府注重培育金融產業,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一)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2010年,江西省出臺了《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獎勵為江西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省級金融機構。
(二)鼓勵引進和設立金融機構
各地政府也就引進金融機構和激勵信貸增長等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政策。通過給予經營場地、開辦費用、工商登記、土地房產抵押等政策支持,吸引外資銀行和中信、興業等國內股份制銀行等來贛落戶,并對在鄉鎮新設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獎勵。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三農”信貸投入
省財政安排5500萬元專項資金對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5%的部分,且不良貸款率同比沒有上升的縣城金融機構,按比例予以獎勵,對享有財政資金補助獎勵的支農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確定配套信貸資金。①
(四)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若干試行意見》,并決定由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牽頭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2010年,舉辦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區域金融可持續發展”金融環境高層論壇,在全省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氣。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國率先采取“虛擬總部、一線接入、集中報數”的模式,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征信系統。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推進,人民銀行與團省委聯合開展農村青年信用示范評選工作,在全省評定3353戶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與省中小企業局聯合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試點工作。此外,江西還加大非法集資的打擊力度,將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范圍和市、縣(區)政府考評體系,健全了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長效機制。②
二、金融政策有力地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
在財政政策的引導和緊密配合下,江西省信貸資金的規模快速增長,人民幣貸款余額從1978年的39.5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7757億元;2010年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38個縣市新增貸款961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7.4%。信貸資金的杠桿效應放大,有力地促進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發揮引導作用
信貸政策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原則,對生態經濟區內的戰略型新興產業、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態環保產業給予傾斜。2010年,全省基礎設施、制造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批發零售業等行業新增貸款656.7億元,個人消費貸款新增349.0億元,分別占全部新增貸款的46.1%和24.5%。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振興文化產業和科教興贛戰略,文化類產業貸款增長338%,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長55.8%。“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占比有所下降。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金融機構更是通過對鼓勵類和限制類產業予以不同的信貸支持,實施生態經濟區產業的優化升級。由工商銀行和江西省政府聯合設立的鄱陽湖產業投資基金也運作順利,首期已投資4億元用于上饒建設項目。興業銀行針對企業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推出節能減排貸款新品種。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與風投合作,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自2010年至今,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型新興產業貸款近40億元,支持了銅、光伏、鎢、稀土及飛機制造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二)在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中發揮資金支撐作用
人民銀行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并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導督促金融機構按照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低碳經濟發展先行區的要求,堅持有扶有控,重點支持生態經濟區基礎設施、資源循環和清潔能源建設。2010年2月,江西省發改委組織召開2010年江西省重大項目政銀推介會,共向金融機構推薦1200項重大項目,總投資13537億元。2010年全省用于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的中長期貸款增勢強勁。2010年末中長期貸款增速快于全部貸款增速6.3個百分點,余額占比和增量占比均創新高。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2010年直接發放重大項目貸款121億元,占全省當年發放總量的43%。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重點調度的向莆鐵路、昌九城際鐵路、瑞尋高速、南德公路、峽江水利水電、新昌電廠等重大項目,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的貸款支持。金融機構還積極探索節能減排信貸產品新模式,如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省內8家銀行向全省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發放31億元貸款,并成功參與運作全省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轉讓項目,創造了江西污水“政府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市場出口”的典型模式。在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撐下,2010年生態經濟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同比增長58.3%,實現工業利稅同比增長48.9%,“十一五”萬元GDP能耗降低20%的約束性指標也全面完成。2011年1月,省發改委召開了“2011年江西省重大項目政銀對接會”,向有關金融機構通報了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重大項目建設安排以及資金需求等有關情況,共推薦1200多個項目,投資規模達15000億元左右。2011年5月,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在贛州召開高層聯席會議,簽署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十二五”時期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圍繞江西省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規劃編制、項目融資、市場建設、風險防控等方面加強合作,為江西省政府推薦的建設項目提供“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并聯合其他金融機構經組建銀團等方式組織和引領社會資金,提供融資總量2500億元資金,優先給予融資支持,這對于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有著積極而長遠的意義。
(三)在民生工程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機構在扶貧救災、保障性住房、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國家助學、生源地信用助學、林權改革等民生工程方面予以貸款支持。近年來,江西省民生領域貸款快速增長,尤其是林權抵押貸款發放規模占到全國的1/3。截至2010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對高校貧困學生發放各種形式的國家助學貸款余額4.79億元;面對2010年特大洪澇災害,金融部門全力支持災后重建,農村合作機構累計發放災后重建貸款50.3億元,并對因災倒房的3.6萬戶農戶發放重建貸款10.4億元,災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經濟迅速恢復。2010年由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牽頭組建銀團,簽訂江西省保障性住房130億元項目合同,實現貸款發放近30億元,同時積極支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南昌、九江等多個地市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發放貸款20億元。
(四)在其他經濟薄弱環節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2010年江西省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的余額和增量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均超過三分之一;縣域貸款比年初增長27.1%,縣域金融機構存貸比穩定在50%左右。2010年7月29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批準景德鎮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業,成為江西省首家設區市農村商業銀行,為涉農貸款提供了更大的支持。為解決江西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金融機構加強了中小企業的貸款力度。全省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由2003年的20%上升至2010年末的36.6%,2010年小額擔保貸款余額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積極探索江西特色的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模式,多渠道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省中小企業局全面開展“工業園區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合作,提出“政、銀、企、擔保公司四位一體合作模式,共鑄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將政府的組織優勢與開發銀行的融資優勢相結合,采取政府協調推動,園區融資平臺統借統還,貸款項目逐級推薦、民主評議、風險共擔、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建立了“四臺一會”的運作方式。同時,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與九江銀行合作,為微小企業、個體戶提供微貸業務。2010年10月,省政府金融辦與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簽訂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戰略合作協議,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三、金融機構進一步助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作用空間
自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項目建設突飛猛進,帶動經濟、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的快速發展。2011年江西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完成10875億元,增長25%,十二五期間江西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將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更是江西省當前建設的龍頭,所需資金投入巨大,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劇增。金融機構進一步挖掘作用空間,科學實施多樣化信貸政策,充分發揮融資作用,將有力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快金融機構發展,進一步壯大金融產業
目前,全省除各國有商業銀行以外,渣打、大新、興業、民生、光大等非國有商業銀行也先后在江西省設立分支機構,已經成為加快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要融資渠道。當前,江西省需做大做強地方性商業銀行,加大對南昌銀行、贛州銀行、九江銀行、上饒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支持力度,鼓勵支持跨區和跨省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推進城市信用社組建為地方性商業銀行。鼓勵農業銀行在鄉鎮恢復網點,支持農村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積極創造條件組建鄱陽湖銀行。積極推進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工作,鼓勵和支持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法人銀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力爭到2015年江西省村鎮銀行達到15家。繼續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力爭到2015年基本實現小額貸款公司縣域全覆蓋,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
(二)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滿足政府融資平臺的信貸需求
為解決公共項目建設上的財政支出壓力,江西省各級政府成立了各類融資平臺。省級的主要有省投資集團、省地方鐵路建設集團、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省水利投資集團,各設區市主要是城投公司,在籌集資金、推動公共項目建設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據調查,全省的政府融資平臺近85%的資金來源于銀行發放的項目貸款和土地儲備貸款。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425家,金融機構當年發放貸款約232億元,約占全部新增貸款的16.5%。
這類政府融資平臺以政府資產作抵押,大大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需要金融機構予以信貸的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間,江西省將進一步整合存量資源歸并到國有獨資投資公司,做大做強投資公司作為政府融資的責任主體,對資金進行統一籌措、使用和管理。鼓勵金融機構銀團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解決大型項目建設的資金缺口。以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公司為例,2008年8月,省財政廳成立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公司,統一管理84家省直行政事業單位150億元經營性資產,各銀行組成銀團以這些資產向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公司貸款60億元融資,統一安排78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資金,各項目建成后,由省政府采取整體“打捆”的辦法,通過市場競爭方式統一出售特許經營權,所有出讓所得的收入,專項用于償還銀行貸款。這種TOT投資經營方式既有效避免了縣(市)誤招實力不強的企業投資而留下隱患,又可防止一些營利能力較弱的縣(市)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無人問津。2008年8月1日,江西省第一批共45個縣(市)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2009年底,78座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2009年8月,南昌水業集團最終中標取得30年經營權,江西僅用2年便全部還清原定期限為15年的銀行貸款。這種融資經營模式不僅“盤活”了分散沉淀的國有資產,開創了我國將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交由一家國有資產公司管理的先河,而且在不用增加財政負擔的情況下,用較快的速度獲得項目資金,是適合江西省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融資的有效方式。因此,金融機構應向省內各設區市,尤其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設區市的政府融資平臺大力提供信貸支持,解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公共項目建設資金,降低財政支出壓力。
(三)進一步提升政銀企合作水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受當前國家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的影響,長期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今年越加突出,據初步估算,目前江西省100多萬家中小企業六七成有融資需求,存在的資金缺口超過1000億元。①因此,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協作與配合應進一步加強,形成政銀企互動、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2011年6月,江西省舉行“百園千企”投融資對接活動,這次政銀企對接與往年不同,除邀請企業、銀行、擔保公司以外,還邀請風險投資機構、融資租賃公司等投資機構參加,進一步提升政銀企合作水平,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2011年6月,銀監會下發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加大了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目前,省中小企業局正探討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向債券市場融資,鼓勵引進風險投資、通過金融租賃公司或知識產權抵押等新興融資方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這些也需要金融機構給予智力、人力和網點等方面的支持。中小企業也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樣需要金融機構予以扶持和幫助。
(四)金融機構在創新金融產品的同時,應對其他新興融資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近年來,江西省金融機構積極創新信貸工具,利用融資性保函、委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信貸類理財產品等表外信貸工具,滿足企業融資需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全面推進,開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貸款等一批新產品,實現了鄉鎮級金融服務全覆蓋。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等金融創新工作也在積極探索和推動之中。
為緩解全省公共財政支出壓力,江西省在改革投融資體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積極引進民間資本進入公共項目建設領域。目前,BOT、TOT、募股融資、租賃融資、權證融資、股權質押、投資基金融資方式已經運用,公共投資基金、ABS(資產證券化)、PFI(私人主動融資模式)、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等新興融資方式也正處于研究探索之中。為積極吸引境內外資金投入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當中,江西公布了今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產業及生態工程招商項目冊》,共推出699個招商項目,項目總投資8137億元,涵蓋了交通重大基礎設施、新能源、航空制造、生態旅游等16個重大產業。其中,重大基礎設施招商項目數量最為龐大,106個項目總投資就達到3284億元,包括14個公路項目、20個鐵路項目、9個航運港口項目,融資經營方式有合資、BOT、獨資、租賃、合作等,其中BOT方式達72.86億元,占公共項目招商總金額的2.2%。因此,在生態經濟區的公共項目建設中,應進一步研究和使用新興融資方式,進一步擴大新興融資在公共項目投資中的比重,擴大民間資本進入公共設施領域的渠道,進一步減輕財政支出負擔。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具有資金、智力、人才和網絡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新興融資方式予以支持,將大大縮短江西省融資方式現代化的進程,有力促進全省融資方式的多元化。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