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皇家秘本《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首次原版影印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成交,南宋《漢宮秋圖》以1.68億元成交,乾隆《御筆漢柏圖》以8,736萬元創造乾隆御筆的世界紀錄,一件件屢創天價的古代書畫精品均著錄于同一部書《石渠寶笈》。據悉,首次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為底本影印出版的《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線裝影印本)近日已在京首發,首批限量200套。
2010年,或交過億的中國書畫作品已經屢次出現,引發了拍賣行和收藏家對有著書畫鑒定研究圣典之稱的《石渠寶笈》的追捧。《石渠寶笈》可以看做清代宮廷的藏畫賬本,尤其是在乾隆時期,曾數次組織書畫名家和鑒賞家對藏品進行逐一鑒定和品評,并區別出上等、次等兩個等級,分詳簡逐一著錄。由于乾隆皇帝酷愛書畫,本人常以鑒賞家自居,往往喜歡在書畫上自加品評、題詩,加蓋鑒藏印章。故而,他把清廷內府所收藏過或者鑒定過的書畫作品命大臣記錄下來,編成一部專門書籍《石渠寶笈》,后又經嘉慶皇帝續編,《石渠寶笈》收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歷代書畫藏品。由此,凡是《石渠寶笈》著錄過的作品,都成為當下市場上的熱點,屢屢創下天價并刷新紀錄。
隨著藝術市場的火熱,“流傳有序”已經成為鑒定和收藏的重要指標。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賣會的“清代宮廷典藏中國古代書畫”專題中,就將最大的拍賣亮點集中在著錄于《石渠寶笈》諸編的12件精品力作上。作為中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的曠古巨著,《石渠寶笈》在古代書畫鑒定方面有著毋庸置疑的權威地位,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實用價值,被稱為中國古代書畫收藏、鑒定、研究圣典。《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清乾隆八年(1743年)開始編輯,至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始告完成,前后歷時70余年,記錄了自晉至清乾嘉時期歷代書法、繪畫等作品,卷帙浩繁,蔚為壯觀。全書共54函235冊。其中,初編5函39冊,續編22函88冊,三編27函108冊。全書以精整館閣體繕寫成朱絲欄抄本,朱欄玉楮,紙墨瑩潔,館閣體精抄,裝潢精致,實為內府本之經典。目前,《石渠寶笈》原抄本完整存世的僅有兩套,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世人難睹原貌。
《石渠寶笈》雖經多次影印出版,但諸多版本均以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為底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相比,內容多有不同,且均為單色縮印之本。紫禁城出版社和三希堂藏書聯合推出《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線裝影印本),首次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內府朱閣精抄本為底本,按原大仿真影印出版,材料質地,無一不追溯原物。全書依其舊制,分裝54函235冊,特制手工宣紙,雙色印刷,線裝典藏,七色織錦函套,完整再現皇家秘本原貌,為海內外中國古代書畫收藏與研究提供了最為完整、最具權威性的底本資料,更為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提供了一個彌足珍貴的善本典藏。
2010·中國水墨現場
Louise
2010年11月27日,煙臺宇辰美術館舉辦了2010·中國水墨現場展覽的學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姜永安、《江蘇畫刊》雜志社主任編輯張正民、上海理工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蔡廣斌、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曹寶泉、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劉西潔、批評家楊維民、俞可、管郁達、郭曉川、媒體人廖淵、宇辰美術館館長曾腱,以及魯東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冷家榮、魯光、馬建博等人悉數參會。
11月28日,展覽在宇辰美術館正式開幕,現場舉行了熱烈的開幕儀式。此次展覽的8位參展藝術家分別為王曉輝、劉慶和、劉西潔、武藝、張正民、姜永安、曹寶泉、蔡廣斌,學術主持為管郁達。宇辰美術館館長曾健為促成此次展覽做出了值得贊賞的努力,藝術市場并非十分發達的煙臺能夠舉辦這樣的展覽,實屬不易。
此次展覽主題為“水墨現場”,這個概念是以“我們現在正在發生的水墨”為基礎文本展開的一個話題。批評家俞可在研討會上提出了自己對當代水墨藝術的幾點看法:“第一,從1980年代起,水墨實驗是一個批判過去的文化轉型運動,意味著它是既提供思想也提供審美經驗的藝術實驗的旅程,同時也是對未來提供一個藝術現場;第二,當代藝術主要強調在文化傳播中藝術的作用,那么今天我們是不是要反思:當代水墨的現狀沒有如愿以償,是不是因為我們和媒體之間沒有形或一個有效地互動機制?第三,當代水墨在當代文化市場里并不出色,這是為什么?水墨在灰色經濟下扮演的是個什么角色?”
在展覽的畫冊中,管郁達的撰文對此次展覽以及參展藝術家的風貌做了一個全面介紹:“‘2010·中國水墨現場’意味著藝術歷史的‘當下’維度和藝術家實驗精神、創造力的‘在場’。在這里,中國當代水墨實驗的現狀異彩紛呈、多元并置。如:張正民作品中對當代都市生活現實感受和生存體驗的個性化表達與批判性;曹寶泉對傳統的‘傳神寫照’抑或‘得意忘形’與西方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超越;武藝‘現代逸品’繪畫中對傳統筆墨的參悟和創造性的現代轉化;姜永安以一個顛覆者角色對一個并不存在的世界的虛擬和‘圓夢’式的心靈圖景的創造;王曉輝水墨人物畫中獨特的時代審美新圖式的構造,通過對寫實風格的深層魅力的開拓來重新詮釋人類與萬物的關系;蔡廣斌的‘手工影像’實驗運用東方式的智慧化解古典與現代的學理對峙,拆除了水墨媒材與當代藝術之間的藩籬;劉慶和對傳統水墨帶有異化甚至顛覆意義的研究,努力尋找傳統文人畫與當下現實生活的接口、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劉西潔人物畫對一種純粹個人的‘新感覺’的捕捉和表達,以一種‘新感性’的方法激活了人物畫的內在生命和靈魂。”
新東方主義理想照進現實
從2001年懷抱尊奧斯卡小金人開始,“葉錦添”三個字便不只代表一名知名影視美術指導,他越來越成為大眾名人,是眾多大片為炫示豪華陣容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無圾》、《夜宴》、《赤壁》、《風聲》,當然還有近來最引人注目的電視劇《紅樓夢》,它們的風格都各不相同,其中的美術設計、服裝造型卻都無一例外地先聲奪人,耀眼得不敢忽略。但葉錦添卻從來不是純粹的電影人。影視之外的他將觸角伸及戲劇、時尚、攝影、寫作、當代藝術等領域,似有三頭六臂,旁人看得瞠目結舌,他卻樣樣玩得精彩,且成就絲毫不遜于電影。他究竟是什么人?美術指導?時尚設計師?攝影師?作家?當代藝術家?……為他界定身份成了一件頭疼事,而他似乎也樂于在各個身份中自在切換。這次葉錦添的頭銜又多了一個:家居設計師。
12月7日,“葉錦添@九朝會”品牌發布。葉錦添把中國文化崛起與魏晉南北朝名士作風的向往、表達最美生活方式的東方意境寄予在整個品牌中。從而,韓熙載夜宴、牡丹亭、重屏會棋,或名劇,或名畫,現在都成為“葉錦添@九朝會”品牌第一批新東方主義視覺空間作品的名稱。九朝會三大VIP私人包間全新呈現:韓熙載夜宴,聲色宏開,賓客縱情;牡丹亭,傳奇中的國色天香;重屏會棋,靜雅雍然。葉錦添自古典的生活想象出發,在設計上卻接觸到未來的語境,使整個九朝會所建造的氛圍屬于古典與未來的結合。這也正契合了九朝會品牌的訴求——成為基于中國文化的世界頂級品牌。博洛尼集團CEO蔡明接受本刊采訪時透露,“博洛尼集團將創立九朝會設計獎,一個每年擁有百萬獎池,在全球尋找創意中式設計的行業大獎,以推動基于中國文化的創意產業發展。九朝會將會大踏步走在文化創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