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納雷亞南·克里施南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馬杜賴市人,他從小喜歡烹飪,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世界頂級大廚。高中畢業后,他放棄上大學的機會,進入一所烹飪學校學習。由于好學上進,21歲時,他已是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市一家五星級飯店的大廚。2002年5月,受瑞士一家豪華酒店的邀約去擔任主廚,年薪21萬美金。
當年6月,他準備去瑞士前,回老家與父母告別,路旁一幅慘景映入眼簾一名拄著雙拐的50多歲的男子,撿起已長綠毛的食品,不顧一切地吞下肚子。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克里施南,他立即跑向食品店,買來一盤米糕送給那男子。男子接過米糕后,三下兩下吃得一點也不剩,又期待地望著他。
他本以為男子吃了米糕后,一定會感謝自己,沒想到,男子不僅沒說一個“謝”字,反而流下了眼淚。
也就是男子的默不作聲和淚水,徹底改變了克里施南的人生。他回憶說:
“男子的眼淚深深印在我心里。我突然想到,為國外的陌生富人做飯有什么意義?在我的家鄉,那么多人可能一整天都吃不上飯!我當即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放棄瑞士豐厚的待遇,留下來幫助流落街頭的窮人。”
父母知道后極力勸他:“憑你的力量又能幫助多少窮人呢?你好不容易實現當大廚的夢想,不去瑞士會后悔的。”他說:“我的能力是有限,但只要大家都伸出同情的手,就起碼能讓窮人不餓肚子。”雙方因意見相左不歡而散。
短短一個星期,克里施南就結束了此前的大廚生活,留在家鄉專幫窮人。他拿出全部積蓄,每天為30名無法照料自己的殘障窮人供應一日三餐。開始,一到吃飯時間,他就購買來飯萊分給他們,不久他就發現,飯店的食物不僅貴還難吃,便決定自己下廚給他們做飯吃。
做飯對于克里施南來說很容易,但要每天為一群人做飯卻并不容易。自開始做飯后,他不僅無精力去掙錢,并花光了積攢的2500美元,而且救助的窮人很快增加到400人,僅伙食費每天就需1.2萬盧(一盧比約合人民幣0.147元)。為緩解捉襟見肘的局面,他將祖父留給他的房子租出去,自己借宿在父母家,全部房租也都貼補進去。
這仍遠遠不夠。就在一籌莫展時,一家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頓時引起轟動,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幫度難關。最讓他難忘的,是一名女保潔員,盡管她工資很低,但每次路過她負責清掃的大街時,她都要捐給他10盧比。克里施南感激地說:“靠著許多像那名女保潔員那樣不算寬裕好心人的資助,基本上解決了資金問題。更欣慰的是,一年后,幾十名志愿者也來和我一起工作,進一步堅定了我的信心。”
父母終于被他感動而回心轉意,對他說:“你就放開干吧,你供養無家可歸的窮人,我們來供養你。”有了父母做后盾,克里施南的勁頭更足了。他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好飯,開上好心人贈送的那輛印度產“風神之子”牌白色轎車,去給躲在街角、橋底下的窮人送飯。對于行動不便或患病的老人,他總是喂他們吃。而且每次送飯時,都要帶上理發工具,隨時
從2002年至今,克里施南已累計為150萬窮人做了整整8年的飯,花費達5000萬盧比。他的善行在印度廣為傳頌,媒體稱他有一顆“五星級心腸”,并送給他“年輕的男‘特雷莎修女’”的美譽。
為讓更多窮人得到救助,克里施南于2003年創立了“阿克沙亞基金會”。他解釋說:“阿克沙亞是梵文,意思是‘不朽的’或‘不滅的’,在印度神話中,神仙有一只‘阿克沙亞’碗,能給饑餓的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阿克沙亞’象征著美好永遠不會消失,幫助他人的精神也會傳遞下去,直到永遠。”基金會成立后,得到全球慈善家源源不斷的捐助,原計劃修建的8棟“窮人之家”,現已有一棟竣工,待大樓全部完工后,即可收留2萬余名需救助的窮人和病人。
克里施南的善行感動了世界,他被入選CNN2010年“十大英雄”提名。CNN對他的評語是:“他給印度無家可歸者以及窮人提供熱氣騰騰的飯食,同時也給這些人提供了尊嚴——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盡管他的生活毫不輕松,也并不舒適,但他卻自得其樂。”
在獲知入選CNN2010年“十大英雄”提名消息后,克里施南興奮異常:“我很高興得到這樣的殊榮,并不是說我多么偉大,而是意味著我的工作引起了世界共鳴。雖然在過去8年里,我損失了至少近200萬美元,但我一點不后悔。我用自己的平凡舉動,一點點在改變著這個世界,感召越來越多的人幫助窮人,這是精神和心靈的雙收獲,是用多少金錢也無法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