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已經在我們的概念里大量出現,但是對于其地位以及真正的作用,至今還無法達成一致。小宋是民族文化職業學院的學生,在很多課余時期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展會做志愿者,一方面是為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展會主辦方的需要。由于缺乏專業的志愿者隊伍,所以學生、社會人員成為志愿者的首選資源。但是參差不齊的素質,相對混亂的管理,都成為這其中容易出現批漏的誘因,如何建設一支優秀、專業、富有成效的志愿者隊伍,這也將成為我國會展業走向專業化的一項重要任務。
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志愿者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大放異彩,無論是奧運會志愿者的史無前例,還是世博會志愿者的全能細心,再到亞運會志愿者的快速靈活,這都是一個團體帶給活動或賽事最為寶貴的財富。從某種程度來說,沒有志愿者的細致服務,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不會如此受到世界贊揚,也正是從此看到了志愿者之于展會活動的重要作用和影響。除去類似全國總動員的活動之外,還有更多展覽、會議、節慶、賽事活動需要這樣專業、服務到位的志愿者發揮光熱,為會展業添光增彩。
展會志愿者大多承擔著指路、提供必要服務、協助主辦方工作等責任,這也賦予了這支特殊隊伍不一般的含義,不僅是展會服務的微妙體現,同樣還是展會專業化的體現。在很多展會上,記者看到的志愿者不是在嬉戲打鬧,就是一問三不知;并且因未與主辦單位簽訂任何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所以在產生勞務糾紛時,這些辛苦的“志愿者”權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到最后變成了“自愿者”,如此行業內在詬病展會服務商的同時,還要讓志愿者背上“無能”的罵名,可謂行業的悲哀。
從國際形勢來看,眾多國家的志愿者制度已經趨于完善,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重要作用,唯獨當會展業興起之后,雖然歸結為服務業范疇,但是并沒有完善的相關措施輔助其發展!在會展強國德國,展會服務的專業化被眾多參展商、觀眾所津津樂道,原因很簡單,服務對象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也就成為其口碑宣傳的一大亮點。
“這是進步的表現,還是應該研究研究如何把服務搞上去。”一位主辦方告訴記者。不得不承認,展會志愿者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細節,還沒有進入會展專家的法眼,如此微不足道的小方面,任其自我修復,甚至認為其無關緊要。但是,從宏觀方面說志愿者隊伍的強大是社會的進步,也是社會分工專業化的體現;從會展行業來看,專業水準的志愿者隊伍,正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標準。
那么專業的志愿者隊伍或者是制度的標準是什么呢?記者采訪后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專業的人才隊伍。由于展會時間短、服務集中等特殊性,展會志愿者隊伍要定向或固定人群,為展會舉辦打下穩定基礎,這需要從國家制度及政策進行解決;其次,主辦企業設立相應制度及規范,如工作范圍、薪金報酬、展前會展內容培訓等,不僅保障展會服務本身的專業性、完美性,還要避免因各種沖突帶來的惡劣影響;第三,志愿者也具備一點主人翁意識,專心為展會參與者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服務。這也對志愿者的根本素質提出了要求,不僅要具備專業化服務精神,也要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素質和修養。
會展業的快速繁榮,形成對服務的大量需求。而展會現場的服務則是展會品質的重要服務,離不開一對一、貼切的服務。而志愿者則將成為執行系列工作的重要團體,在新的發展時期,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應該提到行業發展的日程之上。
志愿者,因奧運會等系列活動走入人們視野的一個團體,代表著一種精神和理念。會展業需要細致入微的展會志愿者,當前行業發展也需要這一團體迅速成型,并投入使用,為各自的展會品牌建設加上重要的一個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