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商”、“展位”和“成交額”等數據是衡量一個展會的影響、實力和檔次的基本指標,也是參展商和觀眾選擇展會的重要參考,跟著數字走已經成了一些人選擇展會的習慣。正是如此,一些利欲熏心的承辦方抓住參展商的“數字”心理,在這些指標上玩起了游戲,也直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展會數據出現“三高”現象——參展商數量高、展位數量高、成交數額高。盡管虛高的現象已成眾矢之的,但由于缺少“降壓”良藥,業內對此也只能束手無策,任其作亂,而這種不健康的現象終將被取締,就現狀而言,缺少的恰恰是一把斬亂麻的“快刀”。
會展“三高”泛濫成災
例如2010年6月,某交通工具展覽會在上海舉辦。組展方的宣傳稱,此次展會有近600個展位,95%以上已被參展商預訂一空。然而展會開幕當天的情形卻是:只有58家企業參展,展廳內幾乎沒有觀眾,一名參展商深感受騙,便向承辦者提出退款要求,過程中雙方發生沖突,該參展商頭部與胸部被打傷。“這是會展行業里的通病,無中生有胡亂報數”,南寧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黃康向記者痛斥這一現象。
無獨有偶,2010年10月16日18日,自稱為期三天的某特許連鎖加盟創業展覽會在南京舉行。組委會宣傳說將有近300個品牌參展,每天將有1~2萬的觀展人員。然而三天下來,整個會場也就來了600多人。一家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整個展會期間,除了晨練的老人,就是胸前掛著胸牌的參展商在我的展廳內出現,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回頭再看各種號稱“輝煌成功”的大型展會,在他們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參展商動輒上千,觀眾數量不下六位數,成交額更以億元統計。毋庸置疑此類展會有它們的成功之處,展會行業地位上更無可挑剔。但是在“三高”橫行的行業環境里,即使是如此成功展會的數據,人們也難免詬病其“忽悠”大眾。
此類事件不勝枚舉,以上實例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歷數各類題材展會,不僅以虛假數據欺騙客戶的行為層出不窮,而且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即便是宣揚成功的展會也脫離不了“三高”魅影的侵襲。展會數據“三高”導致的后果是虛假宣傳大行其道,騙展行為屢禁不止。浙江省會展學會秘書長丁萍萍教授說:“一些展會的主辦方為了擴大影響,加大招商力度,在實際操作中虛報數字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但是有些數字實在是太離譜了。”
誠信與缺失標準釀苦果
調查顯示,當前國內對會展數據的統計方法無外乎以下幾種方法:感覺法,即主辦方憑借感覺和經驗來估計數據;加法,即主辦方根據入場登記用簡單的加法得出數據;機械法,借助門禁系統或專門的信息服務機構統計數據。雖然,之前某些部門也出臺一些統計標準,嘗試評估工作,但由于缺乏嚴謹的審計等環節,又沒有經過第三方的權威認證,所以客觀性和真實性難免受到業內的質疑,結果是不了了之。以上統計方式和政策環境注定很難得到真實的數據,自然也就出現了大批混淆視聽的虛假數字。
眾所周知會展行業門檻低誰都可以進來淘金,一些缺乏誠信的經營者也摻雜其中,更不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會展騙子。加之,會展行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實際到會人數的不確定性,會后的統計又缺少一個權威而有效的標準,因此對于是否虛報數據就缺少了一個明確的界定,而且對于主辦方所報的數據超過實際數據多少才算虛假也沒有相關的規定,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三高”的普遍存在。“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沒有一個專門的統計部門和統計標準”,山東省國際展覽業協會林源秘書長對這一現象頗有感觸。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企業也有責任,再完美的制度也會有漏洞,如果企業并不按“規矩”行事,那么制度也是一紙空文。“解決這個問題還應注意企業的誠信,行業協會在這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導。”內蒙古會展經濟科學發展研究會秘書長李淑玲說。會展數據對于打造品牌,彰顯實力,招商引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發布的時候應當有誠信意識。例如,德國的會展企業在發布數據的時候就十分講究誠信,絕不虛報數據。因為一個展會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于質量而不是公布的數字。
現在會展業對于經濟的帶動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地方為了促進會展業的發展紛紛設立扶持資金,但是對于扶持資金的管理過于粗放,缺乏有效的監管,甚至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見數放款的奇特景象。以南寧為例,只有超過200個展位的展會才能得到每個展位200元錢的扶持資金,這樣一來為了套取政府的資金,空搭展臺、濫竽充數的現象屢見不鮮。“在一些設立扶持資金的地方,資金在虛報數字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南寧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黃康向記者反映了這一現象。
任何現象的成因都不是唯一的,而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三高”也不例外。根據諸多實例的綜合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外乎:缺乏權威認證組織,行業自律不足,企業誠信意識淡漠等,每一個原因都折射著制度監管的漏洞。正是這些不健全因素的存在,才為不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回顧過去任何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一系列規章制度的保駕護航,會展行業在數據統計方面也期待著相關制度的早日出臺。
治“三高”政府與協會需齊力
治療“三高”政府需下猛藥,雖然會展行業協會在協助政府管理,保護會員合法權益以及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業協會不是政府職能部門,它制定的自律準則和規章制度也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很難對“三高”
奏效。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部門,在規范會展行業秩序問題上要起到一個主導作用,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即使協會制定了相關制度也只是一紙空文。佛山市會議展覽業協會秘書長鄭少明表示,“政府應當設立一個統計部門,制定相關統計標準和懲罰措施,否則三高問題難以根治。”
地方應加強監管防患于未然,針對“三高”問題寧波市人民政府會展工作辦公室已經采取了一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會前,會展工作辦公室對會展企業的實力和口碑進行綜合考察;在會中,會展工作辦公室派遣相關部門進行跟蹤,為了加大監管力度他們甚至把展會協調部搬到了會展中心;在會后他們還會組織人員對會展的效果和誠信進行評估,一旦遇到虛報數據的行為,他們就會把該企業列入誠信黑名單。“在嚴格監管之下虛報數字的行為得到了有效控制”,寧波市人民政府會展工作辦公室主任張松才結合寧波市的實踐經驗指出。但是,在實踐中企業黑名單還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當一個企業被列入黑名單以后,該企業的經營者還可以另注冊一個公司繼續害群,要使黑名單制度行之有效,建立經營者的黑名單也許會更好,這樣才能讓非法操作者無處可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國針對展會數據的統計標準可謂五花八門,甚至有些地方還存在缺失,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和標準。由于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晚,向會展發達國家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國早日建立相關標準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德國會展界有一個展覽會統計資料自愿審核協會(FKM),其會成員都是大型國際展覽會的主辦方,該協會負責制定展覽會數據統計的標準和規則,并對成員的審核申請做相應的組織工作。山東省國際展覽業協會林源秘書長對記者說:“建立第三方認證組織,協會需要向發達國家取經。”
會展行業“三高”不斷,無疑增加了行業的不透明度和不確定性,嚴重阻礙了我國會展行業與國際的接軌。雖然會展“三高”已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早日建立起第三方認證組織,促進“三高”問題早日解決,更是每個會展人發自內心的呼聲。當然要想徹底根治這一現象,并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的力量所能及的,這要求政府和協會通力合作,早日制定出權威的認證標準和相關制度,攜起手來共同應對“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