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參”在傳世文獻中用作度量衡單位時多為重量單位,而秦漢簡帛文獻中則非如此,亦非指酒器“觶”。而是用作容量單位,為“小斗”的“三分之一”。
關鍵詞:漢簡;度量衡;參
中圖分類號:K87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獻編號:1000-4106(2011)01-0058-03
作為度量衡單位,“參”在上古文獻較為多見。在傳世文獻中一般用作重量單位,如《禮記·檀弓上》“請班諸兄弟之貧者”唐孑L穎達疏:“凡十黍為一參,十參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故錢邊作五銖字也。”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二》:“《唐書》‘開元錢重二銖四參’。今蜀郡亦以十參為一銖。”古今辭書均只收這一用法。但在秦漢簡帛文獻中,其用法與傳世文獻不同,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誤解。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