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用稻草或甘蔗葉在稻田上蓋“人”字棚種植蘑菇,用稻草做種菇的培養料,這是蘑菇種植大縣——廣西省橫縣菇農一直以來的種植蘑菇方法,而這種種植習慣被新黎村一位名叫黎燁的婦女進行了顛覆,她大膽創新,租了10畝荒地,在旱地上搭大棚種植蘑菇,用甜玉米稈做蘑菇培養料。
廢墟上搭建蘑菇棚
2007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黎燁決定回鄉創業。經過深思熟慮,她開始大規模種植蘑菇。但由于缺乏土地,黎燁便出資1萬多元租用了村里的一塊荒地。
“聽說我租荒地種植蘑菇,好多村民都笑我癲。旱地怎么能夠種植蘑菇?”村民的擔憂不無道理。這片荒地是村建淀粉廠、造紙廠的遺址,已經廢棄了30多年。面對茂盛的野草、成堆的石頭,黎燁并沒有氣餒,她雇用勾機,硬是平整出10畝良田來,蓋上大棚嘗試種植蘑菇。
“旱地蓋大棚種植蘑菇,關鍵是要解決好水和土壤的問題,我遇到不懂的就問技術人員,或從書本上找答案。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走?!崩锜铈告傅纴?,“一般情況下,土壤有了培養料,菌種蓋上土,20天就可以長出蘑菇了。記得2007年10月第一次種菇時,時間已超過20天,但沒有蘑菇冒出。我馬上找來4本蘑菇栽培技術書進行研讀。經過逐一分析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都是黃泥巴惹的禍,因為蘑菇生性喜歡偏堿性,而黃泥巴是酸性的。于是我按比例,用石灰粉撒到黃泥巴里進行中和。土壤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p>
甜玉米稈搖身變成培養料
“傳統的蘑菇種植戶都是用稻草做培養料,但現在大多數村民們都在種植蘑菇,稻草需求量大,缺口也很大。我們村每年還要到賓陽縣甘棠鎮去要稻草來種植蘑菇。所以,我琢磨著找個替代品。”黎燁告訴記者,“近幾年,由于越來越多的農民種植甜玉米,但收玉米后,玉米稈大都丟棄在田里。于是,我就地取材,嘗試著把甜玉米稈作為蘑菇的培養料。”她拉來了一車車玉米稈,把它們堆成一座座小山,進行堆漚、消毒、去味等處理?!疤鹩衩锥捵龀赡⒐脚囵B料需要掌握一定的‘火候’,要經過3道工序進行處理。一是用10天左右時間,對甜玉米稈堆進行澆水,溫度保持在70~80℃;二是進行排氣,可以用豬籠等東西插進玉米稈堆排氣,一般用時5~6天;三是進行翻曬,也需要5~6天時間。等到沒有酸味、氨氣味等味道,蘑菇的培養料就算做成了,可以移到蘑菇棚進行種植了。備料、堆漚,整個過程需要1個月時間。最好選擇在9~10月進行,那時天氣干燥,宜悶漚,近12月份就可以移棚種菇,元旦前就可以摘菇上市了。”黎燁透露道。
兩項“技改”好處多
黎燁的7個蘑菇種植大棚共4000多平方米?!按钆锓N植蘑菇、用甜玉米稈做蘑菇培養料好處很多?!眹L到甜頭的黎燁胸有成竹地說。
在稻田里種植蘑菇,一是空間狹小,不便采摘,二是每年種植蘑菇都要進行搭拆,費時費力費材。改用大棚種植蘑菇可以重復利用,而且蘑菇摘完后,可以種植像金福菇、木耳等菇類,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生產,形成良性循環。加上建棚費用也不高,每個僅2000多元,可以用6年左右,很劃算。“況且用大棚種植蘑菇,可以有效保持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利于蘑菇的生長。”黎燁說得有板有眼?!坝玫静葑雠囵B料,蘑菇生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但用甜玉米稈做培養料就沒有這樣的現象,波動不大。”黎燁一臉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