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市郊南關村與一家大型石化公司相毗連。2010年年初,該石化公司增加煉油設備后,南關村幾戶村民的大田作物相繼出現了只長秧稈、不結穗的現象。經有關部門檢測,屬于煉油設備所排放的廢氣、廢水污染所致。村民對此意見很大。石化公司決定通過協商解決此事,并將調解工作交給了村黨支部書記楊某和村委主任王某。兩位村干部一方面做受污染農戶的工作,努力壓價;一面向石化公司領導訴說村民損失的嚴重后果與他們工作的難處。最后幾戶村民同意每家補償1.8萬~2.6萬元不等,共計16.7萬元。但是兩位村干部在向石化公司呈報需要補償的損失費用時,說村民共需要補償費用28.7萬元。因為早已感到問題嚴重與村干部工作的不易,石化公司很快將補償款交到村上。將16.7萬元補償給受害村民后,兩位村干部將余下的12萬元私下分贓。
這件事很快被他人舉報,兩名村干部因涉嫌職務侵占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檢察官點評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楊某和王某作為村干部,利用農村基層組織干部職務上的便利,在協調石化公司與部分村民污染補償費用糾紛時,將石化公司交給的污染補償款暗中私自非法占為己有,而且數額巨大,完全構成職務侵占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又因村干部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人員,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法》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規定,除了“協助人民政府從事某些行政管理工作”外,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而本案,兩名村干部從事協調石化公司與部分村民污染補償數額糾紛時,并非“協助人民政府從事某些行政管理工作”行為,所以,不能成為貪污罪的主體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