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安全工程事關農村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等切身利益。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水質讓不少人因水而貧、因水而病,飲水安全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村民盼望清潔水
“從水井里打上來的水燒開后泛白色,上面還漂著一層白沫,很難聞,也很難喝。沒辦法,我們就多放點茶葉,可過一會兒,杯子上就有一層厚厚的黃垢。”安徽省宣州區水東鎮大汪村村民汪太兵說。“前幾年,打一口淺井就可以取到水,水質清甜,但后來慢慢成了枯井。現在井要打很深才看到水,而且水質很差。”大汪村村民組長高錫武說。
大汪村有220多戶830多人,境內有大汪村煤礦、磚窯廠、石子廠等民營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的進駐,農產品效益較低,村民紛紛外出打工。以往蓄水用的塘壩無人維修,漸漸成了碟子塘,存不了水,人畜飲水出現了困難,不得不打井取水。同時因為周邊企業和農藥、化肥的污染,水質也變差了,村民迫切希望喝上衛生清潔水。
村子附近地面水少,井水水質差,村民不得不到周邊尋找水源。村民發現一公里之外的山溝里冒著汩汩清泉,高錫武組織村民到山腳下挖了一個大塘,將泉水引到塘中存水。因此,村民用水都要去村外山腳下的大塘里挑水,十分不便。筆者多次和村干部商量,想把水引到村里來,但請技術人員測算,工程量大,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多,僅靠村民無法解決。吃水難題,仍然是大汪村村民最大的心病。
引泉工程解民愁
宣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關注這一問題,利用國債項目,啟動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讓大汪村村民看到了希望。根據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政策,工程需要群眾投資投勞。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項目申報前,高錫武多次召開戶主大會,向村民介紹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有關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經大汪村干部、群眾的努力爭取,大汪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列入了2005年度國債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4.9萬元(不含群眾投勞),其中國債資金8.18萬元,其余為群眾自籌和其他資金,建成后可解決468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項目申報成功后,高錫武又召開了戶主大會,向村民介紹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計劃,并選舉產生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通過了每人集資50元、戶內安裝材料由農戶自己承擔的方案。其中集資款由村民組統一收取、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并將使用情況進行公示。“打一口井要投資1000多元,有時還打不成功。現在每人集資50元,一家也就200~300元,大家都愿意出這個錢。”高錫武說。
2006年10月28日工程開工以來,村民主動到施工現場義務投勞,共挖埋水管的渠道7000多米。2007年8月,共完成了水源工程一口100立方米水井、一座1500立方米飲水塘、一座30 立方米清水池、一間30 平方米管理房,并鋪設管網7000余米,架設輸電線路500米以及水泵電機等電氣設備安裝等工程建設任務,可解決農村800多人飲水安全問題,工程總投資15.25萬元。純凈水引到了家家戶戶,村民拍手稱快。
為落實管理責任和水價機制,確保群眾長期受益,經過村民投票,大汪村兩委決定將飲水安全工程經營管理權交由個人承包。2007年8月16日村民代表會議上,大汪村兩委對經營管理權進行公開招標,村民汪太金以每噸1.5元的水價中標。水量管理實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市場化運作使供水工程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維護、自我更新。“我們將協同衛生監督部門,幫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經營管理人員增強衛生安全意識,并加大對水源、水質的監控力度,確保每處飲水工程都安全。”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啟示
隨著稅費改革的深入及“兩工”(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的取消,當前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面臨著新的困惑。大汪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成功案例,對解決新形勢下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的投入、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給我們提供了啟示。
要考慮群眾的利益老百姓是最講實惠的,只要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群眾就擁護支持。大汪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成功建設,一方面是因為能夠解決群眾飲水困難,群眾有較強的參與建設欲望;另一方面是因為群眾集資金額適度,群眾有能力參與建設。因此,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時要考慮群眾的利益。首先,要考慮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能讓群眾得到多少實惠。有的地方,為了樹立水利設施建設的典型,政府花大量的資金在公路沿線修塘修壩,雖然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考察,但因灌溉面積少、使用效率低,這種好看不實用的工程,老百姓打心眼里反感,更談不上參與建設。其次,要看群眾在經濟上能否承受。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要量力而行,突出重點,切不可兩眼緊盯著老百姓的“口袋”,靠增加群眾負擔建設形象工程。
讓群眾當家做主“民辦公助”小型水利設施建設需要村民自籌部分項目資金并義務投勞,如果沒有得力的人組織,會非常困難。村干部如果權威不夠,動員能力差,無論是籌錢,還是義務投勞,村民自然會帶著懷疑的眼光。大汪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成功的建設,得益于村民組長高錫武等威望較高的幾個領頭人。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小型水利設施建設中,要尊重群眾的意愿,選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同志、村民組長、村民代表作為領頭人,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建設。
以獎代補,上下聯動大汪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光靠群眾籌資和投勞是完不成的。一方面利用了國債資金,另一方面村委會出面,向周邊企業募捐了建設資金,水東鎮政府也給予了支持。因此,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要通過鄉鎮財政、村集體資金的引導作用,激發群眾參與,有條件的還可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小型水利設施建設。鄉鎮出臺獎補政策,村委會也根據集體經濟進行補助,幅度一般在工程投資額的10%~30%之間。村民自發搞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時,村兩委要做好服務工作,并優化外圍環境,并幫助村民到周邊企業募捐建設資金。
采取產權制度改革,以事養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大汪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借鑒作用。小型水利設施建成后,可根據“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收益”的原則,明確工程的所有權,放開經營權,發包使用權。鼓勵民間、工商資本和外資投資小型水利設施建設。這樣,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既達到了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目的,又使農民少出錢、少出工,從而得到實惠,同時還加強了對這些小型水利設施的管護。因此,要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切不可暗箱操作、私自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