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會說話,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但是在江蘇省灌南縣,一位名叫徐相如的人就宣稱,他種植的杏鮑菇會“說話”!
杏鮑菇的“語言”之一:水珠——菇蕾出生信號
用晶瑩剔透的水珠來預示菇蕾的萌發,這只是徐相如讀懂杏鮑菇語言之一。由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徐相如投資2000多萬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建起了占地200畝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在栽培過程中他發現,無論是拌料、裝袋、滅活、接種,還是發菌期的溫度、濕度、通風,所有的前期環節都可以按照工業生產的量化管理來進行??傻搅顺龉诫A段,每一批菇卻會表現出不同的生命性狀。菇蕾對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會有不同要求,所以杏鮑菇的出菇管理很難量化。生長速度快、管理要求高,這就要求種菇人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通過仔細觀察,讀懂杏鮑菇的身體語言。
杏鮑菇的語言當然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它們的身體表達出來的。工廠化種菇由于采用了各種設施,人工創造出了適合的環境,所以基本上能夠消除自然氣候對食用菌生長的影響。但是杏鮑菇的生長條件比較苛刻,特別是到了出菇期,菇蕾長得特別快,從小芽到能采收的時候,只有10多天的時間。它每天的變化都不一樣,它每天需要的水分,需要二氧化碳的濃度和光照強度也不一樣,必須要細心地觀察,通過它的身體語言來告訴我們,它需要什么。
杏鮑菇的菌絲在發菌期里是不需要光線的,培養室里只有工人搬運菌包,或者是管理人員視察的時候,才會短暫地開燈。培育前期只要給它溫度、濕度、排風、通風,并不需要給予光照的刺激,恰恰在小水珠出現的關鍵點之后,要給予光照的刺激,刺激它形成小菇。光照刺激是促使菌絲扭結形成菇蕾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提供光照刺激的時間必須要恰到好處,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菇蕾萌發的速度,所以,這就需要及時讀懂杏鮑菇在關鍵時刻發出的信號。從出現水珠的這一天開始,菌絲就可以每天享受9~10小時的燈光浴了。每一個50平方米的出菇房安裝上9盞15瓦的節能燈,就能讓每個角落里的菌包都感受到。
杏鮑菇的“語言”之二:變形——成熟信號
杏鮑菇的身價是由菇的成熟度、大小、顏色等多個指標共同決定的,其中,成熟度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把握采收的時機非常關鍵。
杏鮑菇的菌株很小,菇蓋很圓,呈半球形。經過4天左右發育后,菇蓋基本半圓了,蓋壁比較薄,菌褶有一點點展開。這時,還可以再長2天。如果采早了,杏鮑菇的營養吸收不足,口感不好,產量也會受影響??墒侨绻墒胀砹?,菌褶打開的杏鮑菇,孢子已經損失了,營養價值降低,自然賣不上好價。不過,即便是同一個菌包里長出來的幾個菇,它們生長的速度也不一致,有的先成熟,有的后成熟,如果有一個菇已經成熟了,就必須把整包的菇都采收下來。成熟度最好的菇,會在以后分類的時候被挑選出來,成為等級最高、售價也最高的商品菇。
杏鮑菇的“語言”之三:黃水珠——生病信號
健康的菌絲吐出來的水珠是無色透明的,只有被細菌感染的菌絲才會吐出黃色的水珠。細菌感染對杏鮑菇來說是致命的病害,輕則導致畸形菇,重則導致絕產。菌絲一旦出現感染,菌包只能被淘汰,所以,解決細菌污染,關鍵是預防。只有查清導致污染的原因,才能避免再次出問題。
細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高壓滅菌不徹底造成污染;也可能是接種時不衛生,管理不到位造成污染;還有可能是出菇房時,出菇管理造成的污染。既然有三個環節可能導致菌包被細菌污染,那么怎樣才能預防細菌污染?
首先,培養料滅菌不徹底常常是引發污染的主要原因,應該使用高壓滅菌柜,整個滅菌過程為3.5小時。在高壓和高溫條件下,滅菌非常徹底。其次,采用人工接種,接種室的環境、接種工具,甚至工人的服裝、個人的衛生,都必須認真消毒,防止菌包受污染。最后,要解決整體環境的衛生問題,一方面得加強出菇房內外日常的清掃、消毒,另一方面加強員工的個人衛生,包括工人們的頭發和雙手。只有每一個細節都嚴格管理,才能真正杜絕杏鮑菇被細菌污染。
杏鮑菇的“語言”之四:黃斑——缺水信號
俗話說:“一斤鮮菇九兩水?!笔秤镁L對水分的要求非常高,正常的菌絲在分泌水珠并受到光線刺激之后,會形成被稱為原基的小突起,然后發育成菇蕾。而培養料缺水,菌絲分泌的水珠少,形成原基就少,發育出來的菇蕾當然就少。那么怎樣不讓菌絲缺水呢?
第一,培養料中的水分主要是在拌料過程中加進去的,因為許多顆粒料會事先經過浸泡,充分吸水之后再倒入攪拌機,經過十幾分鐘的攪拌,達到水分均勻。有一種直觀的辦法,可以用手抓一下、捏一下,如果有一滴兩滴水出來了,那就達到了64%的標準含水量。第二,要減少通風的次數,增加出菇房的空氣濕度。可使用專門的加濕器,通過電子超聲波高頻震蕩,產生大量的水霧快速彌漫整個出菇房。每天的加濕量取決于當天的氣候和培養包的狀態。但給杏鮑菇加濕絕對不能直接往菌包上噴水,因為沾上水的地方,以后長出來的菇會變黃。要想讓出菇房里的濕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就得減少通風,但通風少空氣不流通,杏鮑菇又會面臨新問題:缺氧。
杏鮑菇的“語言”之五:肥胖——缺氧信號
消費者喜歡的是個頭大、體態均勻的杏鮑菇。雖然胖乎乎的杏鮑菇在營養和口感上一點也不差,但是加工的時候因為形象不好,就只能歸為次等菇。所以,要想減少小胖子,就得趕緊想辦法幫它們瘦身。
應該采取增加菇房內的氧氣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辦法,來解決菇基部膨大的問題。通風換氣,讓菇蕾多吸氧,既能幫助小胖子快速瘦身,也能避免出現更多的小胖子。但也不是所有體態均勻的小菇蕾都能夠順利長大。杏鮑菇有個特點,它雖然也是叢生狀的,但可能因為營養不夠都長不大,必須去小留大,去弱留強。按照這個原則,只留2~3根,讓它長成市場喜歡的美麗的大菇,可能一個能達到250克左右。
對于菇蕾們來說,疏蕾是一次必須經歷的生死離別。為了把所有的營養都留給最強壯的那兩三個,大多數菇蕾必須犧牲掉。但疏蕾也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的,關鍵是看菇是否大小分離,大菇長得非常大,小菇長得非常小。如果它長得都是一般大,這個時候是最難疏的,所以要在它大小比較分離,能夠看得非常明顯的時候采取疏蕾。要留大菇去小菇,去掉菇帽和菇柄搭配不成比例,菇蓋明顯偏小,菇柄基部膨大,不可能發育好的次品菇。
徐相如覺得,工廠化種植杏鮑菇是項新技術,投資大、風險大,必須講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只有真正讀懂杏鮑菇的身體語言,推行個性化的管理措施,才能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
(據CCTV-7《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