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北省宜都市雞頭山村調研時發現,村里的黨員在村莊的糾紛調解、公共品供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900多人的村莊現有黨員108名,每年還能收到村民遞交的20多份入黨申請書,出現了村民積極入黨的現象。這與雞頭山村黨組織長期以來重視黨員形象和教育密切相關,其中給黨員和當地村民產生最大的影響的一個活動就是黨員追悼會。
10年前,在村黨支部書記袁道安的倡議下,經過黨員大會通過,雞頭山村立了一條規矩:每逢黨員去世,村里都要以黨支部的名義送上花圈,村里所有黨員都要參加追悼會和覆蓋黨旗的儀式。
這個儀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⑴奏大樂,鞭炮齊鳴,追悼會開始;⑵哀樂畢,全體在場的黨員、群眾靜默致哀3分鐘;⑶鞭炮齊鳴奏大樂《映山紅》,敬獻花圈;⑷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靈棺上覆蓋黨旗,村干部帶著去世者的親人圍著靈棺環繞3圈,寄托哀思;⑸奏細樂,主持人宣讀參加追悼會者名單;⑹奏《看天下勞動人民得解放》,村干部致悼詞,追憶逝者的一生;⑺奏細樂《血染的風采》,親友致詞;⑻奏細樂,逝者長子致答謝詞;⑼在八音合奏《望星空》中,追悼會結束。
這種莊嚴肅穆的黨員追悼會,是對去世黨員身份的再次確認以及對其或多或少貢獻的認同。村里的黨員和村民都很認可這種形式。因此,該村的黨員特別珍惜自己黨員的身份,并對自己在村里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鏈接中央組織部《關于全面做好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徽黨旗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組通字[2003]14號)規定:黨員去世后,經生前所在黨組織批準可在其遺體或骨灰盒上覆蓋黨旗。遺體覆蓋一般用3號或4號黨旗,骨灰盒覆蓋一般用5號黨旗,但不得隨遺體火化或隨骨灰盒掩埋。覆蓋用的黨旗可以重復使用,也可以贈送給家屬用于骨灰盒室內存放時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