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民群眾對話的過程中,基層黨員干部應該以平等、謙和、負責任的態度用好以下幾種“相對論”,借以提高與群眾溝通、交流的能力。
一是干部少說一些,群眾多說一些。也就是說,基層干部要維護好群眾的話語權。在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群眾本身。而屢見不鮮的事實是,一些基層干部往往自以為是,置群眾的話語權于不顧,聽不進群眾的意見,不經調查,不了解情況,卻又好為人師,滔滔不絕,其結果自然是信口開河,張嘴千言,離題萬里。面對這樣的情況,群眾往往是聽著煩心,聽后寒心。群眾的需求需要表達,權利需要得到保障,這就必須最大限度地創造機會讓群眾講話。也許群眾基于一時憤怒,責罵我們的干部,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但有句話說得好:“盡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們不怕群眾說錯話,就怕群眾不說話。只有引導群眾多說話,基層干部才能真正知曉民意,出臺的政策才會大獲民心。
二是道理講深一些,用語淺顯一些。一些基層干部,自以為滿嘴的專業術語會堆砌出深厚的理論功底,可群眾不買賬。群眾不僅眼睛是雪亮的,耳朵也是靈敏的,他們的理解力并不低,一些專業術語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可他們就是看不慣一些干部的裝腔作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樸實無華的語言最能揭示高深的理論,最能闡明黨的方針政策。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做群眾工作,就要說群眾的語言,說群眾喜歡聽的語言。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三是原則性強一些,行政色彩弱一些。在一些官員身上頻頻出現的“說話門”、“最牛官腔”,給黨和政府的形象抹了黑。究其原因,是我們的一些干部的嘴皮子上涂抹了一層濃厚的官僚色彩,心中沒了政治性、原則性和紀律性,從而口無遮攔,一說話就變味。有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對群眾態度傲慢,指望“干部一聲吼、群眾跟著走”,殊不知疾言怒色唬不住人民群眾,反而暴露了自身的無知與卑劣。黨員干部是人民群眾的公仆,要全心全意為群眾辦事。事情辦砸時,也應該是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發脾氣的時候,哪有干部吼群眾的道理?還有一些黨員干部,自以為手中有了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常常不負責任地在群眾面前說大話,答應群眾的事辦不了,最終失信于民,嚴重損害了黨員干部的公信力。一個負責任的基層干部就要言必信,行必果。如果在群眾面前出爾反爾,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失去執政的根基。
“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話雖然說得有點兒重,但也彰顯了提高說話能力的重要性。基層干部只有學會與群眾對話,才能走出“說話無人聽,辦事無人跟”的困境,才能做到為民請命,替民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