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村的崛起之路
鳳凰村位于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境內風光秀麗,水資源豐富,著名的鳳凰歡樂谷景區就在該村。曾經一個時期,鳳凰村人守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卻總在溫飽中徘徊。
2006年9月,村黨支部書記張銀生提出了興辦農家樂的建議,根據有三:一是鳳凰歡樂谷景區出入口就在本村;二是景區較大,游客往返整個景區大致6個小時,需要休息;三是來鳳凰村旅游的大部分游客是城里人,喜歡吃住在農家。他的這個建議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贊同。
說干就干。鳳凰村人扎實地走了四大步:
第一步:村兩委成員多次到河南省西溝村、欒川縣考察學習。
第二步: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積極性。2007年“五一”前夕,村黨支部把村集體的辦公室、倉庫都騰出來,用于旅游接待,并發動黨員、干部辦飯店、旅店,加大接待力度。之后,全村共辦起農家小飯店15家、旅店30多家,設置床位500多張,村集體順勢辦起了農家接待中心統一管理。但由于當年客源少且分配不均,接待戶怨聲載道,村接待中心隨之解體,變為農家各自經營。無序經營引發了一些農戶競相降價,甚至降到一張床5元,嚴重影響了接待水平和接待效果。
第三步:成立協會,規范運作。2008年春季,村兩委在吸取教訓、反復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成立農家樂接待協會,規范管理。協會負責人由村民選舉,體制上獨立核算,運作上“陽光”作業,符合條件的農戶被接收為會員,根據接待能力分為3個級別,同級別內統一價格、統一分配、統一結算、統一公示。對不合格的旅店,協會下了整改通知書,并跟蹤監管,嚴格驗收。鳳凰村農家接待協會運作以來,效果非常明顯。僅2008年一年,全村農家樂旅店總收入達到42萬元。
第四步:借力發展。鳳凰村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系列矛盾也隨之產生:一是鳳凰村現有空間、土地等資源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二是景區與村里因利益等摩擦不斷;三是周邊的小村空間很大,但無能力開發,村民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于是,2009年4月,由鳳凰村黨支部牽頭,聯合周邊窄相村、水章村、陵川鳳凰歡樂谷旅游生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3個黨支部,成立了鳳凰小鎮黨總支,由該鄉黨委副書記兼任黨總支書記。
黨總支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區域內發展進程:圍繞游客抓調產,在鳳凰村規劃200多畝觀光采摘園區,并在另外兩個村統一規劃木耳、香菇種殖園區和養殖園區,已建成大棚20棟;圍繞游客抓服務,借助幫扶單位的支持,協調解決貸款70多萬元,統一規劃了60戶農家樂,加大對240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接待水平;圍繞游客抓基礎,完成了6公里的旅游公路拓寬改造工程。
目前的鳳凰村,一個以農家樂為紐帶,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產業鏈條正在形成,老百姓實現了“一年四季有活干、春夏秋冬有錢賺”,農家樂真正樂了咱農家人。
錫崖溝村的發展之策
用30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開一條走出大山之路的山西省陵川縣錫崖溝村,1990年代曾在山西省家喻戶曉。近年來,錫崖溝村充分利用天然優勢發展觀光農業,經營土特產和農家樂成了當地村民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村委主任趙滿城說:“僅農家接待和土特產兩項,農民收入就增加120多萬元。而且晉城市政府投資修建的通達錫崖溝的穿山隧洞,目前已經通車。今后,出入錫崖溝將更加快捷,我村的農家樂會越來越紅火。”
艱苦奮斗的錫崖溝人,在產業轉型、實現跨越發展的道路上率先闖出了一條新路子。縱觀錫崖溝的農家樂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景區引導,艱難爬行。2003年,隨著王莽嶺景區逐步開發壯大,蘭花集團王莽嶺公司引導錫崖溝農民按照統一標準興辦農家樂,達標的農家樂,每床每天可得到公司1元的補貼。在景區帶動下,當年全村發展農家樂48家,商業攤位20個。群眾興辦農家樂,大都是為了拿王莽嶺景區每天每床1元的補助。一年下來,除了景區給的補助,村民并沒有賺到游客更多的錢。接待能力跟不上,服務沒有特色,看到一批批游客來錫崖溝,當天游完當天走,農家樂產業舉步維艱,村黨支部書記宋志龍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
第二個時期:協會+農戶,規范運行。2006年4月,錫崖溝村召開全體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大會,就當前農家樂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形成了統一的意見。首先,黨員干部、經營大戶到農家樂起源地四川省郫縣友愛農家樂考察參觀,開闊眼界。其次,成立以村委主任趙滿城為會長的太行人家鄉村旅游客棧協會。協會對農家樂的資質進行審核、監督,并提供客源統一調配、床上用品統一采購、定期開展服務技能比賽和服務人員集中培訓,提高了農家樂的服務能力。協會還邀請山西省旅游局在錫崖溝村率先推出農家樂星級評定標準,促進農家樂上檔升級,并給78家達到二、三星級標準的農家樂掛牌,責令10家不達標準的農家樂停業整頓。當年,78家農家樂戶均收入達到3萬多元,最多的接待戶收入達到12萬元,同時,何首烏、大紅袍花椒等農副土特產品也收益頗豐。
第三個時期:黨總支+協會+農戶,闊步前行。能否借助蘭花集團王莽嶺公司強大的資金優勢助推農家樂的發展?2009年,由陵川縣委組織部出面協調,蘭花集團黨委、古郊鄉黨委、蘭花集團王莽嶺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景區內6個村黨支部共同商討,成立了王莽嶺景區黨總支。黨總支成立后,一是出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共800多畝的百草園、觀光園、種植園、養殖園等5大區域;二是給提高接待標準的50戶農家樂協調解決貼息貸款120萬元;三是進一步規范農家樂管理和協會的職能,并與陵川縣公安局實行“捆綁式”管理,打造和諧平安農家樂。一個以黨總支牽頭,以協會為載體,以農家樂為紐帶的大型旅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
錫崖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友平說:“景區黨總支計劃用3年時間種植山桃、山杏6000畝,這樣既綠化大山,又為旅游產業起到造勢添景的作用,同時還將建設一個食品加工企業,對當地土特產進行精加工,提升產品品質。”
錫崖溝,正在走上一條“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一產帶動三產活、協調發展農家樂”的快車道。
辦好農家樂,怎一個特字了的
盡管農家樂在全國各地頗為盛行,但鳳凰村、錫崖溝村在怎樣打造品牌、營造特色、規范管理方面有很多獨特的啟示。
農家樂發展必須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扶持。雖然鳳凰村、錫崖溝村的農家樂都是民間資本和個體投資,但在發展壯大、規范管理方面,當地政府、尤其是黨總支的支持起了關鍵作用,逐步形成“黨總支主導、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開發機制,促進了農家樂健康發展。
農家樂發展必須與景區開發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據鳳凰歡樂谷景區負責人介紹,在歡樂谷的旅游收益中,門票、食宿、娛樂所占比例為1∶3∶6,也就是說通過農家樂這種休閑體驗的方式,把旅游六要素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多個領域的消費鏈,使得旅游經濟效益最大化。
農家樂發展必須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家小院隨處可見,但如何營造特色、打造品牌,是能否提升農家樂生命力的關鍵。鳳凰村、錫崖溝村充分挖掘當地的資源,突出農家風情,如推出田園采摘、做農家活等,把農家樂做大做強。
農家樂發展必須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盲目攀比。在發展農家樂過程中,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科學制定農家樂發展規劃,并與當地鄉村建設規劃、資源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適度開發,避免一哄而上。同時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管,避免出現無序競爭現象。鳳凰村農家樂由協會接待中心統一結算、統一價格、統一促銷,并制訂獎懲措施,對農戶進行禮儀、衛生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從業者的素質,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