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西省贛州市中心城區的不斷擴建,章江新區征地拆遷的加快推進,水南鎮的失地農民與日俱增,1.5萬個農村勞動力中,失地人數達0.9萬人,他們在失地的同時也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拆遷補償款。
近日,記者走訪了原來生活在水南鎮的部分村民,真切地感受了他們的幸福和迷茫。
錢存銀行未創新業
缺乏創新業的激情與技能
年過六旬的鐘崇平是水南鎮長塘村一組的村民。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種了幾十年水稻和蔬菜的他,在這次征地補償中領到補償款近100萬元。鐘崇平打算用這筆錢買幾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幾套出租。剩下的錢怎么辦?鐘崇平說:“我種了一輩子的田,不會做生意,也不知道現在做什么生意好,只有存銀行。”記者給他分析說,存銀行可能會“縮水”,鐘崇平笑著說:“搬到新房子住,柴、米、油、鹽都得花錢。物管費還不少,不存這錢,今后的日子怎么辦?我們年紀也大了,錢再多,一旦花掉,就再也沒有了。原來有土地就不一樣,至少一碗飯是有保障的。”鐘崇平希望失地后也能像城里人那樣每月領養老金。
鐘盛福是鐘崇平的兒子,30多歲,一直從事木工行業。鐘盛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那錢,老爸沒有單獨給我們。我沒做過別的行業,也沒人教我,所以不敢去嘗試。希望政府能多些創業指導,說不定我也能成功。”
大生意做不了,小生意不知道選什么,投資無門是目前水南鎮大多數農民的理財現狀。有關人士分析說,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農民缺乏創業指導,另一方面是農民的思想觀念陳舊落后,相當一部分農民沒有開放意識、市場意識,缺乏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的創業勇氣和激情。
沒事逛街喝茶賭博
渴望豐富文化生活
70多歲的張正福在房子被拆后就住在城市家園小區,當過兵的他干過警察、廚師,最后還是選擇了種田。5畝多的水稻田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幫助他養活了6個孩子。如今,田沒有了,張正福和60多歲的老伴不知做什么好,沒事就逛逛街,要不就喝茶聊天。老伴郭全英說:“原來一下也沒閑過,現在閑著了,很不適應。希望老年人的生活能豐富些,有人能帶個頭領著我們這些農民開展些活動。原先是沒有時間,沒有心情,現在我們享了政府的福,有心情過更好的日子。”
不少居住在城市家園的水南鎮農民反映說,院子里文化活動場所少,且設施不足。有不少年輕人因此搓麻將賭博或是夜夜歌舞升平,大肆揮霍浪費。下高樓組有人一夜之間賭博輸掉60萬元補償款,連回購新房的錢都輸光了,弄得妻離子散。也有不少農民因沒有更多的文化生活,想念起過去“一畝三分地”的日子,在自己房前屋后或院子的角落里種菜、養雞、養鴨,漂亮的社區轉眼成了新的“農家大院”。對此,有關人士說,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后一直是個沒有解決的問題。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力度與需求存在差距,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追求理想理性投資
急需增強理財知識
在采訪中,記者也強烈地感受到了部分新時期的農民市場經濟意識更加強烈,對土地的依賴明顯減輕,失地不再是一種痛苦,相反還成為他們一種新的發展機遇。
42歲的黃瑞平可以說是追求理想、理性投資的典型代表。黃瑞平被征地近1000平方米,得到補償征地款近百萬元。如今,他在沙石鎮甘霖村投資近100萬元建成了一個大型養豬場,飼養了1800頭生豬。黃瑞平說:“我本來就看好、喜歡這行。原先還會去打打麻將,現在一點玩的心思都沒有。”黃瑞平接著說:“人說坐吃山空。若干年后,我也得給我的下輩子留點什么。不然,我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自己。所以,我在拼命學養豬技術,特別是獸醫技術。我們周圍不少人都領到了征地款,這時候,當地政府能多給我們農民出主意、做參謀就好。特別要傳授些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
據了解,水南鎮像黃瑞平這樣理性投資的人也不在少數,當然,大多數失地農民沒有理財的概念,突然得到一大筆錢卻無所適從。有的存入銀行,收取利息;有的投資于股市和基金市場,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入市和抗風險知識和意識,多半沒有賺到錢;有的容易受人蠱惑,將錢借給別人,卻不清楚對方的實際用途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有一些村民將錢借給一外地人辦汽貿公司,結果上當受騙,血本無歸;更有甚者,將錢用于投機違法事件,如部分拆遷戶在水南甚至中心城區的其他地方大肆違章建房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失地農民缺乏理財的有效途徑,不能使財富得到有效的升值,甚至導致剛得的生存本錢虧蝕一空。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不少農民對返遷房建設的進度有些不滿。水南鎮自2007年實行套房安置以來,已拆遷農戶3000多戶,但到目前為止還有一些返遷農民沒有住進新房,只得投親靠友,生產和生活都受到影響。雖然每戶每月有500元(一年后是600元)的過渡費,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以及租房居住缺少歸屬感,他們希望政府能盡快給他們安置返遷房,或者安置現房,免得讓他們再面臨新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