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筆者在河南省周村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當?shù)卮迕裥〗M治理中存在以下6種基礎(chǔ)性的力量,它們決定了小組各項事務的成敗與否,是小組治理和村級治理的的社會基礎(chǔ)。
小組長。他是小組的主事人,是小組公共事務的發(fā)動者和組織者。能成為小組長的人,一般都在組里有一定威信,且出自比較大的戶族,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群眾基礎(chǔ)。組長有沒有威望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組公共事務的成敗。
刺兒頭。他們是小組公共事務的主要障礙。村黨支部書記總結(jié)這部分人具有3大特點:一是平時很摳門,二是交往能力差,三是不講人情。這種人在村民眼中的地位比較低。有時他們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利,而純粹是為了搗亂,“咋搞都不符合他的心意,啥事都不想讓別人搞好,專門挑事,看別人的笑話,而且還鼓動其他群眾”。所以,聰明的村干部一般要事先了解這部分人的動態(tài),單獨做工作。
排場人。這種人有威望,講面子,甚至為了面子寧可失去一些利益。用村干部的話說,“這種人自己能拼能打,一般人搞不贏他”,而且他們戶族大、兄弟多,很多排場人本身就是村干部或小組干部。因此,村組要贏得這種人的支持才能把事情辦好。事前應先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以示尊重,甚至要與他們搞好私人關(guān)系,以爭取他們的幫助和支持。
沉默的大多數(shù)。一般的群眾在小組公共事務中都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擁有最大的權(quán)利,因為他們占據(jù)村民的絕大多數(shù),決定了事務最終能否做成,而且他們還可以在小組內(nèi)生成強大的村莊輿論,成為強有力的“軟約束力”。但是這部分人一般拿不出自己的意見,極易受他人左右,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意見都會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因此,不管是哪一方,都極力爭取這一強有力的力量。如果小組長能夠積極發(fā)動他們,形成強大的正面力量,刺兒頭就很難起到阻礙作用。
戶族。戶族或稱家族,由于其宗親關(guān)系自然形成了相互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因此就成為了小組內(nèi)的結(jié)構(gòu)性的力量。在一支獨大的戶族小組內(nèi),一般情況下小組長出自這一戶族,其他個別小戶族的成員是無法出任的,即使出任也很難做工作;同樣刺兒頭也出自這支大戶族;排場人也多屬這樣的戶族,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小戶族會有一些“能人”成為排場人。在一個存在勢均力敵的兩個戶族的小組,小組長出自兩個大戶族中的一個的可能性最大,而刺兒頭更多的時候會出在不在任的那個戶族,因為本戶族即使有刺兒頭也相對好對付,而對方的刺兒頭就比較難對付。排場人也主要出自這兩個大戶族。在那些很多小戶族組成的小組,由于既不能形成絕對性的壓倒優(yōu)勢,也不可能形成勢均力敵的態(tài)勢,所以小組長、刺兒頭、排場人從各個戶族產(chǎn)生的可能性都存在。
村干部。村干部一般是不會介入小組事務的。但是一旦小組內(nèi)有些事務難以促成,小組長可能就會求助于村干部。村干部出面一般有益于問題的解決。
村民小組的每一項公共事務的成敗基本上都是以上幾種力量相互博弈、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小組長能否利用好戶族力量、團結(jié)好排場人和沉默的大多數(shù),化解釘子戶的負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項公共事務的成敗。有時村干部也要介入其中。下面通過周村的一個案例來揭示這幾種力量的博弈。
該村一個村民小組的兩個大塘沒人管理,小組長準備承包出去,承包戶不需向小組繳納任何錢物,只須在用塘養(yǎng)魚的同時負責清淤、修繕大塘并保證村民灌溉用水,這對于小組、承包戶和其他村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消息傳出后,有兩戶愿意承包這兩個大塘,大多數(shù)村民也都同意。但是這時有幾個刺兒頭跳出來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是組里的財產(chǎn),怎能承包給這兩戶?組里讓這幾個刺兒頭承包,他們卻不愿承包。小組長和他們談話、找親戚朋友勸都不能奏效。在這種情況下,小組長請村里出面。村黨支部書記了解情況后,先找那幾個刺兒頭談話,個別人改變了主意,但還有一兩個刺兒頭依然堅持,于是村黨支部書記一面找該組的排場人爭取支持,并通過他們制造輿論,一面召集村民開會爭取“沉默的大多數(shù)”,前前后后花了7天時間,刺兒頭終于妥協(xié)。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刺兒頭或釘子戶是小組公共事務得以達成的主要阻礙,而要克服這個障礙就需動用各種力量,小組長之所以沒有成功制服刺兒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足夠的權(quán)威,也沒能充分地調(diào)動群眾的力量。相比較而言,村黨支部書記就調(diào)動了更多的力量,達到了預期結(jié)果。
綜上所述,以上6種力量是小組治理中的基礎(chǔ)性力量,小組公共事務離不開它們之間的博弈,而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則需組織者發(fā)動其他各種力量克服刺兒頭的阻礙作用。同時還應看到這幾種力量在村級治理中有基礎(chǔ)性的作用。因為村級治理工作的絕大部分都涉及到組級治理,即村干部在處理問題時要面對這些力量,并且只有通過這些基礎(chǔ)性力量的博弈,才能達成良好結(jié)果。只不過這些力量的排列組合發(fā)生某些變化,比如在組級治理中,一般小組長是組織發(fā)動者,但在村級治理中這一角色主要由村干部來扮演。小組長雖然與排場人不同,但在村級治理中起的作用其實與排場人差不多,因此可以劃歸為一類,統(tǒng)稱排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