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養殖場、開車送貨、上網查信息、指導村民抓發展……作為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大乘鎮全和村、龍勝村聯合黨支部副書記的大學生村官楊勇總是這樣忙碌。
剛到農村時,楊勇還是個不會做農活、不會搞生產的毛頭小子。通過市場調查,楊勇發現,屏山縣尚無一家蛋雞養殖場,而且正在修建的屏山新縣城離他所在的龍勝村和女朋友的老家大乘鎮柏楊村非常近,未來的新縣城市場需求大。通過分析、調查,他發現蛋雞養殖項目周期短、見效快。
2008年3月到9月,楊勇建起了350平方米的 “雞勇士”蛋雞養殖場。他從內江市正大公司引進了2000羽雞苗。為了全面掌握蛋雞飼養技術,先后到樂山犍為、自貢市的孔灘等地學習養殖技術。蛋雞防疫、打掃雞糞、扛飼料、喂飼料、跑市場、尋找客戶、建立產品銷售渠道成為楊勇每天的工作。150天后,楊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飼養的第一批蛋雞終于成功產蛋,日產蛋量達2000枚。
如今,楊勇的蛋雞養殖場規模已經擴大到450平方米,年養殖蛋雞近3000羽。成功后的楊勇沒有忘記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創業初衷,他建立養雞服務站,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和市場信息;幫助有創業意愿的村民上網查找致富信息;與龍勝村磚房隊長何祖萬合伙發展葡萄種植,查找訂購種苗信息;為村民下載葡萄種植方面的學習資料……
在柏楊村北坪組,我們見到了養豬大戶蔣明友。說起自己的養豬經歷,他第一個提起的人就是楊勇:“以前我們不知道如何大規模養豬,是楊勇給我出的主意。”查資料、選擇發展項目、建房選址、豬病防疫等都是在楊勇的幫助下進行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勇說。創業不僅要給村民帶來新觀念、新思維,還要留下讓農村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他積極倡導嘗試遠程教育+網絡信息教育二合一的方法,以3G網絡為平臺,以20~30歲群體為主干,推進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讓農民從改變思想意識做起。
2010年初,楊勇在“全國大學生村官十大創業先鋒”評選活動中,以2406票榮獲第一名。楊勇計劃投資35萬元,在全和村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新建養殖場1000平方米,飼養1萬只雞。“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未來的路還很長。”楊勇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