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6年入黨,1978年在村里任文書,1991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晃在村里摸爬滾打了30多年。這些年,我做了一定的工作,黨也給予了我很高的榮譽。2001年,大秦村黨支部獲得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3年我被評為省勞動模范,2007年當選濟寧市黨代表。作為一名老村官,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再看看眼下農村發展的大好形勢,時常感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心生很多感慨。
崗位雖小責任大
老村官仍要有激情
2007年11月,汶上縣農村兩委換屆,我再次高票當選大秦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這是我連續第7次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第3次當選村委主任。
說起這次參選,我還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在換屆前,家人就勸我退下來,我當時也想退下來落個無官一身輕,像其他老漢一樣照看孫子。可是,每當看到熟悉的村委大院,看到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看到一些群眾還沒有真正富起來,這種打退堂鼓的想法就沒有了。鄉親們再次把票投給我時,我覺得那不再是單純的選票,而是他們多年來的信任和期待,村口大紅榜上公布的是我們村兩委成員沉甸甸的責任。
這些年,農村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農村工作面臨著新任務。農村經濟要發展,農民生活要提高,農業設施要改善,樁樁件件需要村兩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把握方向、尋找路子、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季節變了換衣裳,形勢變了換思想。我時常提醒自己,人老觀念不能老,心氣不能老,還得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進一步加強學習,力爭在思想境界、能力素質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
2009年初,我主動向到村里任職的大學生村官請教,學會了上網,每天堅持到網上看新聞、學知識。同時,我們還利用村遠程教育站點舉辦了“每周講壇”,每周五請鄉機關干部到村里講形勢、講理論、講政策,教育引導村里黨員干部統一認識、熟悉政策,把各項工作推向一個新水平。
念好“公”字訣
工作才能往前推
農村工作頭緒繁多,件件都牽涉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關注的都是大事,反映的都是民情。我認為,當一個好村官就要像萬金油,哪里疼你得能往哪里抹,啥癥狀你都得能起作用。就拿大秦村來講,五六百戶、兩千來口人,事兒可并不少。上級的安排部署,群眾的家長里短,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兩委的自身建設等等,村官樣樣都得在行,啥事不提前考慮好安排到,關鍵時候難免抓瞎,甚至出婁子。
考慮到細節問題以后,抓落實還得講方法。“公生明,廉生威”。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到一個“公”字。首先,得占著大理兒。就是想問題、作決策的出發點要端正。想“搭車”撈點好處的事,不符合上級方針政策的事,不能給群眾帶來實惠的事,說破天也沒人支持你,絕對干不成。其次,得一碗水端平。村干部面對的都是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的老鄰居,一方面,村干部對群眾很熟悉,誰家收入多少、生活咋樣、是否困難,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村干部的所作所為樣樣都打群眾眼皮子底下過,誰和誰沾親帶故,誰和誰關系鐵,群眾最清楚,眉高眼低的事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群眾心里有桿秤,一旦你當干部的心眼偏了,群眾稱你的那桿秤也會偏,就沒人再服你了。第三,得執行好章程。現在,啥事都講法治,有時挺好的一件事,忽略了個把程序,群眾也會有意見。村黨支部書記雖說是帶頭人,但決不能搞“一手抓”,啥事都得講民主,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事實也證明,誰搞“一言堂”,誰就干不長。第四,得敢于碰硬。集體決定的事,只要思想宣傳做到位,絕大多數群眾都是通情達理的,但也不排除少數群眾只看個人蠅頭小利、不顧集體利益的情況發生。對于個別“釘子”戶,村里一把手決不能拿原則做人情,要敢于捅這個“馬蜂窩”。你動真格來硬的,他就軟了,畢竟他理屈心虛著哩。
當好致富帶頭人
群眾那里有威信
這幾年,農村趕上了好政策,不僅延續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取消了,各級政府還給農民發了不少補貼,農民群眾得到的實惠可真不少。近幾年,中央和省委、市委領導還特別關注村干部補貼待遇問題,連續出臺了有關政策規定,市里、縣里又拿出了具體措施,落實專項資金,提高村干部待遇,村干部越來越有干頭、有勁頭、有盼頭。我認為,現如今村干部如果不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就是上有負中央的重托,下有愧群眾的期望。
千道理,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村兩委、黨員干部有了更多的發展資源,村里有了足夠的積累,才能為群眾辦更多的好事、實事,村兩委才有號召力、凝聚力。反之,村兩委發展沒路子,黨員干部致富沒本事,群眾就看不起你,大事小情懶得向你講,有難處也不愿意找你。村黨支部書記必須時刻把發展經濟擺到第一位,抓發展的思路得清,辦法得多,措施得硬。我們村先后利用集體積累創辦了村五金廠和空心磚廠,利用廢舊的校舍、廠房引進了制衣、紡織等3家企業,不僅村集體每年有40多萬元的承包、租賃收入,還為群眾提供了近400個就業崗位,給大伙帶來了“走出家門進廠門,足不出村把錢掙”的新生活。
號準“群眾需求”這根脈
全面小康有奔頭
隨著農村綜合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組織管理職能逐步弱化,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成為村兩委的主要職責。在農村,服務群眾是個軟任務、良心活,就像皮筋一樣彈性很大,可松可緊,關鍵在于村干部的責任心,不想干你就沒事干,想干好你就有干不完的事。
為群眾搞好服務,村黨支部書記至少要把握好兩條:一是有真情。群眾的冷暖你得時刻裝在心里,跟群眾心貼心,他們吃飽穿暖了發家致富了你就高興,他們缺吃少穿了窮困潦倒了你就寒心。為了群眾生產更方便,生活更美好,你得打心眼里想為群眾辦實事,決不能為了出政績,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沒有這個出發點,好事也不一定能辦好。二是多用心。在我們這里,一座座新型農村社區正拔地而起,城里鄉下的差距越來越小,上級提出的城鄉一體化正逐步變為現實,農民群眾的需求多樣化了,要求也更高了。村干部沒有超前意識,沒有高境界,將很難滿足群眾的要求。要想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其實也沒啥靈丹妙藥,只有多琢磨,隨時了解群眾心里在想什么、生活上需要什么、服務上期盼什么,號準“群眾需求”這根脈,服務群眾這事就走不了調。比如群眾缺信息了,村里就得想辦法找;群眾需要實用技術了,村里就得請專家來指導;有群眾想買小轎車了,村里就得千方百計把油路接到家門口。
我們大秦村圍繞建設新農村,不僅鋪了油路、架了路燈、搞了綠化、通了自來水,還發揮黨員干部的技術優勢,幫助群眾發展蔬菜大棚300多個,使人均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形成了人人有活干、戶戶有錢花的好局面,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