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公敵。現在,世界上吸煙的人約13億,2020年有可能達到17億。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近500萬,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到2030年將達到1000萬。當今全世界有2000萬人遭受癌癥的折磨,其中30%是由吸煙導致的。吸煙是80%~86%肺癌患者的患病誘因,吸煙者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13倍。吸煙問題在貧窮國家已不僅僅是健康的大敵,但是生存與發展的大敵。尤其令人吃驚和不安的是,1996年國人吸煙率為37.62%,比1984年上升了3.74%。我國現有煙民3億多,占全世界總吸煙人數的25%。不吸煙的人中,71.23%的在家中、35.52%的在公共場所、28.04%的在工作單位遭受著被動吸煙的危害。我國30歲以下青年人吸煙率呈上升勢頭。與1984年相比,人們開始吸煙的年齡提早了3歲,在3億煙民中,未成年者竟有500萬。1996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吸煙者中只有16.8%的人打算戒煙,9.4%的人正在戒煙,11.8%的人曾經嘗試戒煙但失敗,只有3.5%的人成功戒煙2年以上。另據調查結果披露,中國目前每天有20001人因吸煙而死亡,為世界之最。中國將面臨吸煙所致疾病的大規模流行。根據目前狀況,預計到2050年,中國每天吸煙死亡的人數將超過8000人,成為世界上吸煙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吸煙歸因死亡與經濟損失”的研究表明,我國因吸煙危害健康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煙草利稅的收入。
“除核戰爭、饑荒和瘟疫外,煙草對世界人民的健康威脅最大。”這并非危言聳聽。
消滅煙害 呼吸“法治”
鑒于吸煙帶來的嚴重危害,世界大多數國家已依靠立法戒煙,制定有嚴格控制吸煙的法規。同樣,在我們這個尊重科學的國度里,再不能對反吸煙的宣傳掉以輕心,再不能容忍數以億計的煙民固守這種不文明的生活習慣了。
關于吸煙者因健康損害要求索賠的問題,1999年7月7日下午,美國煙草行業可謂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挫敗。1998年,邁阿密一位名叫霍華德·恩格爾的兒科醫生,代表近百萬因吸煙而染病或死亡的弗羅里達人向法院遞交了一份訴狀,狀告美國4大煙草公司,要求它們賠償消費者因吸煙而造成的損失。1998年7月,戴德縣地方法院成立6人陪審團,同年10月開始聽證。在8個月的聽證時間里共積累了大量的審理筆記,僅原告就提供了1200份證據文件。據悉,美國佛羅里達州戴德縣地方法院如果一旦裁決,美國的一些煙草公司就應因香煙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加以巨額賠償。據律師們透露,賠償費用將在2000億到5000億美元之間。據悉,最終結果美國4大煙草公司同消費者達成了協議,以2060億美元賠償各州消費者治療因吸煙所患疾病的費用,并停止在公共場所宣傳煙草產品。而德國一家保險公司的標新立異做法更令人叫絕。據《海峽都市報》1999年11月報道,德國這家保險公司首次推出一項優惠煙民的“額外退休金保障計劃”,讓吸煙者可領取這筆額外的“賞金”。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煙民的壽命較短,吸煙有利于醫療服務及醫療保險公司降低成本,原因是大部分煙民都會“迅速死亡”,絕不會“拖拖拉拉”。該公司發言人還舉例說,例如一名年約35歲的男吸煙者,能夠提供一張顯示“其肺部已受到一定損害”的x光片,那么,他將來便可以獲得比非吸煙者多25%的退休金。
1999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一致決定,啟動《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談判。《煙草控制框架》將對涉及煙草的廣告推銷、種植品種、走私、稅收和補貼等問題做出法律規定。1999年10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進行一項調查,以查明有關煙草企業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破壞聯合國旨在控制吸煙的相關活動。2000年11月份,在日內瓦召開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政府問談判會議期間,女性吸煙及其危害話題再次成為焦點。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機構、世界婦女聯合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方面呼吁:為婦女提供平等的接受吸煙有害的教育和培訓機會,讓婦女在本國的控制煙草決策中擔任重要角色,以保證婦女和兒童遠離煙草危害。會議建議,應適當提高煙價,以減少銷量;不允許煙草工業在任何媒介上以任何形式做廣告;政府應支持創造無煙環境,減少孕婦被動吸煙以及減少她們丈夫的吸煙行為;公眾基金會應支持開展控制婦女吸煙的相關研究,特別要推廣女性戒煙方法的研究,并把這些研究結果廣為宣傳,讓廣大女性知道。
關于控煙的問題,早在1979年,我國政府就頒發了《關于宣傳吸煙有害與控制吸煙的通知》。二十多年來,我國的控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種形式的控煙健康教育活動普遍開展,群眾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4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出現下降趨勢。控煙工作初步走上法制管理軌道,國家頒布的《煙草專賣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廣告法》等對控煙的問題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為保護不吸煙者免受被動吸煙的危害,我國大部分城市都頒布了《關于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各級政府逐步加強了控煙工作的領導,全國控煙組織網絡基本形成,各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控煙活動,出現了一大批無煙學校、無煙單位和無煙家庭。另外,為了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全面禁止煙草廣告的號召,我國從1991年開始就逐步取消了新聞媒體上的煙草廣告,北京等10個城市率先開展了創建“無煙草廣告城市”,各地也積極開展了創建“無煙草廣告城市”的活動。
關于不少城市的煙草廣告問題,群眾說,猶如割掉的韭菜,沒多久又發了起來。割一茬冒一茬,就是割不完。要不就是做什么“軟”廣告,某某煙廠某某香煙向某某城市人民賀喜啦,某某香煙在某某大會中獲金獎啦,要不就是某某“美麗”(香煙的名稱)可提神、解乏、放松啦等等,反正變著花樣兜售煙產品。
運動員比賽的賽場,電視晚會的會場,電影院、劇院、候車室,包括行走的車輛、馬路邊的站牌、公共廁所的墻上,等等,煙草廣告可謂無孔不入。
難言的“尾聲”
煙草侵入中國屈指算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個歷史該結束了,不能再延伸了。我們再不能看著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的農民散布在那2600多萬畝最肥美的土地上,兢兢業業耕種這種毒草,然后使大批的煙民丟了錢而賺回了疾病、貧困、火災、婚變、荒學、偷盜、污染以及婦嬰的嚴重危害等等。
煙民們,請你們盡快與“小白棍”(香煙)告別吧,讓我們在本世紀有更美好的環境,人們有更強壯的體魄。
小鏈接
煙草本是“良藥”
煙,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是這樣寫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至于古文獻中大量的“煙草”并非我們現在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臺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游《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枯陰陰一徑斜”之語,舉不勝舉。但這些“煙草”,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一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的。
煙草是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之后才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角的。十六世紀中葉,法國駐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大使Jean Nicot,作禮品把煙草的種子寄給了女王。當時人們把它當作能醫治疾病的“百病良藥”,如治療胃痛、關節痛和提神等。為了栽培這種奇異的植物,從海外把煙草弄到葡萄牙。人們為了紀念那位大使,給煙草起了個拉丁名稱Nicotianatabacum,此后才有了尼古丁這個名字。
可見,煙草本是“良藥”,誰知后人將它異化了呢?
煙在我國歷史較短,大約是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由菲律賓傳入,音譯為“淡巴菰”(Tobacco)。四百多年來,煙草的種植和制作工業發展很快,僅我們日常吸的煙草制品就有許多種,其牌號之多可以萬計了。煙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銷路最廣的消費品。據說,現在全世界約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的婦女抽煙,至于青少年抽煙的人數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