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倪萍出版一本新書《姥姥語錄》。繼《日子》之后,這是倪萍14年后出版的第二本書。名人出書已是常事,倪萍出書也不稀奇,但是,名人能為自己的姥姥寫一本書,這在全國絕無僅有。倪萍衣著樸素,聲音洪亮,三句話不離“姥姥”。在首發(fā)簽字售書過程中,倪萍的露面讓現(xiàn)場擁擠不堪,人氣十分旺盛。
倪萍今年52歲,和姥姥一起生活了50年。姥姥一直住在倪萍家里,常去串門的白巖松一直念著姥姥,白巖松說:“倪姐,寫寫姥姥吧!我們需要姥姥的精神。”
姥姥影響了倪萍的待人接物,倪萍在央視賑災晚會上,為地震災區(qū)捐款100萬元。倪萍說:“把這事告訴了姥姥,她的態(tài)度和預想的差不多,姥姥說這么大的事你考慮不知多少遍了,自己早知道哪頭沉、哪頭輕了,你愿意,姥就愿意。”姥姥對她有個評價很準:“大錢當小錢用,小錢拿著當大錢用。”
倪萍說起姥姥,話語滔滔不絕,《姥姥語錄》這本書,倪萍在心里寫了50年。書中特別配有倪萍的畫作20幅,圖文并茂。
姥姥活了99歲后去逝。用姥姥自己的話說是“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姥姥很平凡,她這些質(zhì)樸的語錄,看似普通卻很受用。倪萍說姥姥就是她的人生的老師。姥姥的經(jīng)典語錄一個接一個。姥姥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姥姥對人的生活持忍讓態(tài)度,她的語錄是:“后退的人都是暫時吃虧,給別人一條路,就等于又給自己找了一條出路。”“吃啞巴虧的人心里都有數(shù),沾啞巴光的人心里更有數(shù)。”姥姥為人忠厚,十分注重臉面。她說:“管哪兒的肉皮都好撕開,就是臉皮不好撕,撕一塊兒你試試?這一輩子臉上都有塊兒疤。”姥姥一生希望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理論是:“平淡是真,普通是好,不信,你去問問山頂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說實話,他保準說他這一輩子不后悔,下一輩子他還上山頂。”姥姥一生善良,熱心關(guān)懷他人。姥姥說:“有好事想著別人,別人就老想著你。你有了好事不想著別人,只顧著自己,最后你就剩一個人了,一個人就沒有來往了。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恪!?/p>
倪萍在書中說,小時候是她扯著我,長大了是我扯著她。多少個艱難的時刻,都是姥姥用她的話語教育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經(jīng)典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什么是甜?沒病沒災是個甜;不缺胳膊少腿是個甜,不認字的人認了個字也是甜。”
倪萍每次去看姥姥,姥姥都為她包上她最愛吃的包子。剛吃完一個,姥姥又遞上一個,倪萍希望能多吃幾回姥姥包的包子。
跟了姥姥50年,從前不知時間金貴,今將離別,甚是痛苦。生怕姥姥死,很多個冬天,都是在祈禱姥姥長壽聲中度過的。姥姥說:“人就是貪心啊,年輕的時候就想,能活夠70歲那就算大福了,誰想會活到99歲啊!”倪萍問姥姥:“假如選擇自己喜歡的年齡,你選擇多大?”姥姥說:“二十來歲。”
《姥姥語錄》還原了倪萍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日子,姥姥不識幾個大字,但在倪萍眼里,姥姥就是她的人生導師。倪萍通過追憶與姥姥一起走過的路,細述了這位純樸、善良的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了她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