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降糖藥物都各有特點,每位患者病情也千差萬別,在具體用藥時,一定要對兩者充分加以考慮,從而作出最合理的選擇。記住:對糖尿病病人而言,沒有“最好”的藥物,只有“最適合”的藥物。
糖尿病友自從患病那天起,就意味著今后要與降糖藥終生相伴,而科學合理地選用藥物對患者病情的控制至關重要。降糖藥物的品種非常之多,如何正確選擇就成了擺在廣大患者甚至一些基層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知道,每一類藥物的特性均不相同,每個患者的病情也是千差萬別。作為臨床醫生,既要熟悉臨床上各種降糖藥物的特性(如起效快慢、藥效持續時間長短、代謝特點、降糖效力、服藥方式及副作用等等),又要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如患者年齡、胖瘦、肝腎功能、血糖譜特點、服藥依從性等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那么,糖尿病友究竟該如何根據自身病情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呢?以下介紹糖尿病人合理選擇藥物的五大標準:
1.按糖尿病類型選擇藥物;
2.按患者體型選擇藥物;
3.按高血糖類型選擇藥物;
4.按有無其他疾病選擇藥物;
5.按年齡大小選擇藥物。
選藥依據一:按糖尿病類型選擇藥物
1.型糖尿病人必須終生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人在飲食、運動及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效果不好、出現嚴重的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昏迷、乳酸酸中毒等)或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尿毒癥等)、處于應激狀態(嚴重感染、急性心梗、腦卒中等)、大中型手術圍手術期及圍孕產期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除上述情況外的2型糖尿病人應考慮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選藥依據二:依患者體形選擇藥物
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則認為體形偏胖,首選雙胍類或糖苷酶抑制劑,因為該類藥物有胃腸道反應和體重下降的副作用,對于超重或肥胖患者來說,正好化害為利;如果實際體重低于理想體重10%,則認為體形偏瘦,應該優先使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包括磺脲類和苯甲酸衍生物),因為該類藥物有致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對于消瘦者很合適。
選藥依據三:按高血糖類型選擇藥物
如果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則首選α-糖苷酶抑制劑(如拜唐平)或格列奈類(如諾和龍);如果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大致正常,則可選擇格列美脲、二甲雙胍緩釋片等長效降糖藥物;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療開始即可聯合使用兩種作用機理不同的口服藥物,如“磺脲類+雙胍類”或者“α-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等等。另外,對于初治時空腹血糖>13.9mmol/L、隨機血糖>16.7mmol/L的患者,可給予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降糖藥。
選藥依據四:按有無其他疾病選擇藥物
如果患者還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慮使用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如卡博平)或者吡咯列酮(如瑞彤),這些藥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果患者有胃腸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雙胍類和糖苷酶抑制劑;如果患者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慢支、肺氣腫等慢性缺氧性疾病,禁用雙胍類藥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如果患者有心功能不全、水腫,禁用噻唑烷二酮類;如果患者有輕度腎功能不全,最好選用主要經膽道排泄的降糖藥如糖適平、諾合龍;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全身性疾病,則最好使用胰島素。
選藥依據五:按年齡大小選擇藥物
鑒于老年人肝腎等臟器生理功能減退,對藥物的耐受性差,加之肝糖原儲備不足,因而低血糖風險高且危害大,因此,老年患者不宜選用長效、強力降糖藥物(如優降糖),而應選擇降糖效果溫和、服用方便降糖藥物(如諾合龍、糖適平),而且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此外,為安全起見,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應適當放寬。兒童糖尿病還是以胰島素治療為主,二甲雙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兒童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藥。
除了前面提到的五條參考依據之外,在選擇降糖藥物時,還要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條件以及治療的依從性。對于經濟不寬裕的患者,要劑量選擇性價比高的降糖藥物,不讓病人因經濟原因而中斷治療。對于經常出差,進餐不規律或者記性較差的病人,最好選擇每天只需服藥一次的藥物(如格列美脲),簡單方便,病人順應性更好。
總之,糖尿病治療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講究科學,堅持個體化用藥,也就是要根據每個病人的病情特點,合理選擇藥物的種類、劑量、劑型和搭配。
特別提示:
1 口服降糖藥一般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直至血糖達到理想控制標準。
2 目前主張,當一般治療劑量的單一藥物達不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時,不宜再盲目增加劑量,而宜及早選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聯合治療,通過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及最少的不良反應。但同一種類的降糖藥物不得聯合應用(例如:優降糖與達美康不得聯用)。
3 經過足量、聯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血糖仍達不到理想控制水平,即可以認為是口服降糖藥失效,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4 中藥的降糖作用偏弱,因此,只能作為一種輔助降糖治療。雖然中藥的副作用較小,但決非無任何毒副作用,至于說到中藥根治糖尿病更是無稽之談。所以,中藥也不可濫用,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治、科學選用。有些不法廠商在中藥里面摻入西藥冒充“純中藥制劑”,愚弄病人、騙取錢財,糖尿病友不可不防。